第二十三章
没过多久,直升机轰隆隆的声音盘旋在他们头顶,树冠被螺旋桨的风打的哗哗直响……
由于大兰山地形复杂,山式狭隘,直升机没有可着地条件,搜救人员只好实施空中救援。
只见直升机上缓缓索降下一名救护人员还有一架固定担架,救护人员给伤者检查了一下就让大家帮忙把伤者移到担架上,又告诉他们一会儿沿着降下来的绳梯爬上直升机。
救护人员和担架上的伤者随着绳索升上直升机后,梯绳就被放了下来,大家就沿着绳梯爬上去。
直升机内部有改装过的痕迹,大概是把军用直升机改成了更适合用于灾难救援的内部布局,直升机上还有一名驾驶员和一名副驾驶。
救护人员拿出一张表格填写着什么,大声扯着嗓子问他们,“伤者有没有过往病史?!”
原来救护人员以为他们是伤者家属啊,直升机上轰隆隆的螺旋桨噪声很大,只好也扯着嗓子回答到,“我们不认识他,是路上发现的!”
救护人员点点头表示听见了,从伤者身上找了找,找到了身份证明,原来伤者叫晏梓,便又在表格上写写画画登记了些什么信息后把表格夹在伤者衣服上。
直升机已稳稳地升空向西边的大兰山风景区避难中心飞去,苏棋从直升机的舷窗往陆地俯视,只见大地满目苍夷,一些低洼地区还浸泡在海水当中,不论村落里的低矮平房还是城市里的高楼建筑都被海啸摧毁,满眼望去,昔日的繁华昌盛接连经受地震、海啸的侵袭现在只剩下零碎的断瓦残垣。
直升机很快就到达大兰山风景区的避难中心了,平日供应大量游人停车的山顶大型停车场已经画了线成了临时直升机起落点,直升机稳稳降下,地面上已经有两名医护人员在等着,大家下了机又合力把伤者小心移到地上的担架床上,直升机又要去执行别的任务了。
伤者才被送下地,忽然四周有一群人焦急地围了上来,推推嚷嚷地喊道,“几岁的,是男的还是女的,是不是我女儿?!”
医护人员急急地喊道,“都让开,都让开,不管谁家儿女,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就都没得救了!!”又让机上一起下来的人找两个跟着,程瑾苏棋便跟了过去。
众人才纷纷避让出一条路来,几个人合力很快就把伤者推到了临时搭建的医疗帐篷内,医生问道,“你们是什么时候发现伤者的,知不知道伤者是怎么受的伤?”
苏棋便说,“当时是在大兰山的荒山野路上发现他的,发现时就躺在一处山涧旁,伤口血都干了,附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也不知道是怎么伤成这样的。”
医生便快速把伤者检查了一遍又给伤者建立了心电、血压监测和输液通路,填写伤票,处理好伤口后表示伤者目前病情稳定可以转送到后方医院,让护工联系安排转运。
程瑾苏棋见已经没有他们什么事,便都出来了,仔细观察了一下周围,原来大兰山避难中心这边已经成立了一个野战医院,沿着水泥路上就地搭起了数个帐篷,有几个作为居住帐篷,一个指挥通讯帐篷,一个外科诊治兼清创处置帐篷,里面有手术床、麻醉药品、手术器械、换药包、石膏、绷带等,一个外科诊疗帐篷,心电图机、心电监护设备、输液用品,心脑血管、消化、呼吸科常备药物等均放置在里面,因为野战医院设备简陋,地方狭小,所以病人病情稳定后会转至后方医院,尽量缩短现场停留时间,以最大限度提高抢救成功率。
因为灾区物资缺乏,运送困难,目前主要还是采取航空运输的方法运输物资,所以现在只能优先运输饮用水、食物、药物这些紧急必要物资。灾民并没有分到帐篷,每人只有一个睡袋,都在盘山公路上密密麻麻铺开来了,少说也有数万人,还好这两天没有下雨,否则这样密集的人群中会很容易爆发流感等流行病。
两人找到灾民登记的地方,今天能来登记的人已经很少了,便向工作人员了解了下情况,“大哥,这边有没有通知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撤离?”
工作人员表示,“现在电视里说陆军战士正在连夜抢修必要通道了,以保证我们沿岸三十公里内灾民可以尽快安全撤离。多的我也不清楚了,这两天忙得晕头转脑的,我先给你们发个睡袋,你们再去炊事班那里领点吃的,那边有个大电视,你们也可以在那了解一下情况。”说着就给他们每人发了一个睡袋。
走到炊事班所在的地方,看见满地摆着大锅和食材,大概刚过了午饭时间,只见前面的食物发放处前摆放着一个有人那么高的大锅,一名身穿绿色军服的小兵站在小板凳上拿着一把跟扫把一样长的勺子在吃力地搅粥,过去问了一下原来现在只有早中晚时段正常供应三餐,其它时间只有白粥供应,两人便道谢接过两碗热滚滚的白粥,吃下去才把冷了两天的胃暖和了一下。
登记处的工作人员说的大电视其实就是景区里的大型LED电子广告屏幕,很多人站在那边,远远地也能看清楚屏幕,现在已经改装过接入了卫星信号,电视新闻在连续直播着救灾情况,让灾民能看电视也是有好处的,一则可以让灾民了解更多灾区的受灾情报,二则也是不让灾民因为消息闭塞而胡思乱想反而憋出什么心理疾病。
从卫星电视看,国内救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程瑾苏棋大概也总结出了一些信息,海啸过后,吕宋国和越国政府迅速陷入了瘫痪,在这样的巨型灾害面前完全没有自救能力,他们国家因为缺乏海啸预警系统更缺乏应对任何紧急灾害的必要机制,并无法在最宝贵的海啸来临前这段时间内撤退灾民。
要说吕宋国因为地理位置上最接近玛尼拉海沟所以没有反应时间是受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这也是人为也难以干预的。
但是越国距离玛尼拉海沟比华国还要远,反应时间也更长,为什么却不能及时撤退大部分国民呢?一般来说,海底发生地震,气象部门就可以在两分钟后发出相当精确的情报,但这些海啸预警设施的配备往往需要巨额的资金,越国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去配备。
于是这些国家只能在灾后向国际社会发出求救信号,但部分大国评估表示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规模令科学家表示匪夷所思,目前受灾地带还存在不明朗并且难以探测的危险因素,极大可能会危害到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拒绝大规模救援,只出动极小规模的军队实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
也有小部分各国救援队伍诸如澳洲、欧洲发达国家和亚洲周边国家的救援队伍和携带野战医院装备的各国军队到达灾区进行人道主义救援,非政府组织如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等都有参与救援行动,都从世界各个角落向南海周边国家集中,诸如马来、暹罗等南洋诸国也受到了严重波及,但显然僧多粥少,远水救不了近火。
而华国为什么救援行动方案都组织进行得很迅速严密,程瑾苏棋当然猜想这不是灾难发生后才紧急制定的援救方案,而是根据地形地貌筹备多时才规划出来的救援方案。
据说华国航母从海啸预警发布后第一时间从东海附近出发,已于昨夜凌晨时分抵达灾区直接参与救援工作,航母上的多架直升机不间断地执行救援任务,并转运大批量的药物,食物,饮用水给需求迫切的灾民。紧急调动了在马六甲海峡和台海峡附近为商船渔船巡航护卫的护卫舰、海上补给船等参与救援工作,为灾区提供紧急饮用水,足够的净化水有效阻止了因受水灾而被广泛预见的疟疾与其他传染病的暴发。因为海啸波在深海远洋中传播时,波动速度虽然很快,但波高却不是很大,在远离海岸行驶船只中的人仅会感觉到轻微的摇晃,所以在南海中航行的舰船均相安无事。
而国民最熟悉的陆军战士们则负责重灾区的搜救工作以及重要的道路桥梁的修复工作等,还有遗体的清理鉴定工作,现在正值暖湿天气如果尸体腐烂无法及时掩埋会极易爆发和扩散传染性疾病,但是重视生死的华国人怎么会愿意自己亲人的遗体被随意掩埋,陆军战士还要一边疏导灾民的心理,一边大力宣传灾后卫生防疫工作。
空军战士则执行像刚才那样的空中搜救工作以及物资运输等,转运直升机负责运送救援物资、军事人员、装备、通讯设备、航空器的维修设备,运输直升机就转送伤员,并且改装部分军用直升机使其更适合灾难救援,直升机在军舰和受灾区之间来回穿梭,运输灾区最急需的物品与设备,采用直升机有效地解决了目前灾区交通的瓶颈问题,在灾民最困难的时刻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并且给暂时无法脱困的灾民空投了近上千吨物资……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88/88325/461403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