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末世之活在当下 > 第五章

第五章


这房子盖得确实好,俨然就是一幢两层楼的乡间小别墅,一进门就是一个二十来平方米用大块青砖平整铺成的天井,倒比现代人为了方便用水泥铺的天井要多几分古韵和气势。天井四侧的台阶要比中心高一些,中心是一块四方凹地在靠近大门的一侧有一个排水孔方便水排出去。

        岭南地区气候潮湿,夏天尤其闷热而冬天湿冷,所以老房屋外墙的窗都开得小,以抵挡酷热与寒气的侵袭,这时就需要一方天井了。一则天井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将建筑底部的风拨上来,可助屋内通风排气,二则可适当吸收炎热的太阳光夏天可庇荫冬日可取暖采光,三则南方雨水多,天井有泄水作用,帮助房屋瓦顶减轻排水量从而延长房屋的寿命。由于天井的诸多好处,如今更被现代建筑专家美喻为会呼吸的房子。

        其实有现代的空调等科技产品的支持,程瑾家也完全可以不用设计天井而造一座西式的小别墅,但天井在风水学中有聚财养气的作用,程父程母都是生意人,既是攸关财禄的,遂也建了一个。

        天井西侧有一口水井,水井上面用一整块的圆石板盖着,防止有人不小心掉落。天井的东边是一间烧柴的灶房,好像没怎么用过灶台也没什么灰,西边应该是间柴房,现在空空的。

        往前走就是两层的主屋,外墙是钢筋混凝土砌得很厚实,主屋要比天井高三个台阶,上了台阶有一道单独的不锈钢门,比天井大门小一些,天井大门是两扇型的不锈钢门,主屋门虽然只有一扇不过拉起来也很沉。

        走进里面,地上铺着光亮整洁的石纹瓷砖,玄关要低半个台阶,门口不远处放置着一架仿古的雕刻着枝干苍劲嶙峋的傲雪寒梅的镂空红木屏风,屏风把门外的视线挡住了也把玄关和客厅分割开来。

        因为新屋很少有人住,所以客厅摆设也很简单,有一套实木沙发和茶几,电视柜是一个酸枝做的博古架,上面摆着几件器物和几个相框,有的是一家三口的全家福,有的是和爷爷奶奶大伯父姑妈家的大合影,程父总是有点严肃,程母则笑得很温柔,程瑾大概是像她。

        客厅西侧有一个挺大的仓房,里面堆放着一个农家用的小型谷仓,还有一些陈旧的机器杂物。东侧是两间卧室,程瑾他们以前回乡下就会住在这。

        饭厅和客厅是连着的,一套实木桌椅摆在比客厅高一些的台阶地面上,高低落差分割出两个空间,暖阳透过饭桌旁的玻璃窗撒进屋内。靠近屋后西侧是一个现代式厨房,一溜过的石板流理台和橱柜贴着墙边,东侧是卫生间和通往二楼的楼梯,楼梯底下有一道不锈钢门是通往后院的,推开门还有一个小露台,可供晾晒衣物、出入换鞋用。

        后院面积不大沿着北边和东边用砖墙围了起来,围墙上端浇注有一圈锋头尖尖的铁栅栏,形成了一个五六米宽的直角型院子。北边的围墙上又有一道不锈钢门通向外面,而南边本应有五六米宽的墙则安了两扇型不锈钢大门,上面装了遮雨棚,可以用作车库供车辆驶进来停放,因为院子太久没有人打理杂草灌木丛生苏棋就没有走下去。

        上了楼,二楼有四个大房间和一个小露台,房间都是空的什么家具也没有,天台虽然做了隔热层,可二楼夏天时到底会闷热一些,所以他们都不爱住二楼。从露台往下看,围墙后有一小块空地,再后面就是百亩良田和远处的山岭,屋后还有一条小溪,水流平坦,不时发出哗哗的流水声。

        苏棋问他,“东西要放这里吗?”

        程瑾摇摇头,“结婚时会有人到这边来。”

        拉着她下楼从电视柜里找出来一串钥匙,关好门带她去了老屋,老屋结构很传统,比新屋要狭小些,外头是灶房天井柴房还多了一个单独的小间,估计是放马桶用的,主屋只有一层瓦顶房,里面就是一个大厅堂和东西各两个房间,地上铺的是一种红色的土砖。程瑾打开其中两个房间,示意苏棋进去。

        里面也是空空的,苏棋先拿出木托盘垫在地上防潮,再把大米糖盐放上面,又去另一个房间,这里的房间都有点小,不够200桶水都码在地上,苏棋先放了一层水摆满房间,拿出准备好的分压板铺上,再放第二层水,防止第一层水受力不均匀会爆桶。

        都放好了以后,程瑾拿出两个自己带来的锁头把门锁上,又带苏棋出去溜达了。绕到屋后,苏棋才发现两间老屋后面还沿着后墙建有一排猪栏,只是太久没用了顶上的瓦片都塌了一半,里面还堆放着一些都长了青苔的瓦片和红砖。屋后的田地上,晚稻已经收割,只露出一个个黄色的禾脚在上面。

        走到小溪旁见水不深,溪中清流平湍,澄澈见底,冬日照耀下波光粼粼很是耀眼,一群小鱼苗听到动静吓得躲到了两旁的水草从中。

        “溪水是从山上引的,我们以前回乡下最喜欢的就是来这里摸小鱼小虾了,拿个簸箕往水草里一捞,总是一捞一个准,最后玩得浑身湿漉漉的回家就被大人骂。”程瑾笑着回忆。

        “你小时候也这么皮啊。”苏棋觉得新鲜。

        “哪有小孩不皮的。”程瑾也觉得自己小时候好笑,不过那已经是很久远以前的事了。

        再回到大伯父家里的时候,大伯父他们已经到了,连程琛、李晓敏、程璐和小世安都回来了,据说是周末时就回家了。姑妈是个很爽朗的女人,嗓门也大,见到苏棋就直夸好,唠了一块儿闲话家常后,大家就直入主题。

        大伯父问程瑾想定哪个日子摆酒,得先到村长那里预定祠堂,程瑾便说正月初五,大伯父翻了翻黄历,那天正好宜嫁娶,也没什么问题,就给村长拨电话。

        “喂,年锦哥啊……哎哎是我年兴,我想问一下咱们祠堂年初五那天有没有空啊……有哇那就好,那您先帮我们定下来……对对喜事,小瑾要娶媳妇了,想在祠堂摆酒……一定一定,到时候多喝几杯哇……”大伯父越聊越高兴。

        敲定好日子,接下来就要商量婚礼了。

        “小棋,你家里都有些什么人啊?”大伯母只知道苏棋父母去世了,便问。

        “我爸妈几年前过世了,家里也没什么人,婚礼时打算请我干妈来做长辈,请的主要是我爸妈生前的好友和我自己的同学朋友什么的。”苏爸苏妈都是孤儿,她能请的就这么些人了。

        “噢,你们打算男方女方一起请吗?”大伯父问到。

        苏棋不解,看向程瑾,“我们村里的习俗是男方女方各自摆酒宴客……”

        大伯父打断他,“没关系!没关系!之前也有人这样请,要请就一起请嘛,人多热闹些,你们愿意在祠堂摆酒我们就很开心了,现在很多在城里长大的孩子都不乐意回来摆酒,说什么祠堂结婚不浪漫,就在酒店里请。要我说啊,在祠堂请那才热闹呢,乡里乡亲们都过来帮忙,这可是交流感情的好机会啊,都是一个村子的大家你帮帮我我帮帮你的自然就亲近起来了,以后处起来也就和乐融融的了,要是在酒店里请人家不就拘谨起来了嘛。像程琛他们那会儿就在酒店里摆,也是男方女方一起请,租了两辆大巴车请村里的人去喝酒,人家顾念着我们,说话时都细细声的,那有还什么意思的……”大伯父说着说着就抱怨起来了。

        “行了,再啰里啰嗦的天都要黑了”,大伯母嗔他,又问道,“小瑾你们打算请哪个做宴师傅啊,咱们村请得最多的就是邻村的朱师傅和镇上的赖师傅了,这两家做得都好吃。”

        见程瑾他们也不懂这些,大伯父就帮着决定,“我瞧还是镇上的赖师傅吧,他炒的菜火候最够了。”

        大家讨论了一下婚宴菜色,大伯父说着就要打电话,姑妈就叫住他,“大哥,那你就让赖师傅准备张食材单子,我来帮你们进货,保管新鲜。”姑妈家开酒楼有自己的进货渠道,有她帮忙就最省事了。

        大伯父和做宴师傅定好日子后就去拿出一本名册和一叠喜帖说,“咱们先写给村里的人家的喜帖,今天顺便派了。”

        程璐就去房里拿出笔墨和砚台,磨好墨就开始写,程琛程瑾也一起抄,苏棋围观了下,他们的字有点像,但风格又完全不同,程璐的字秀丽工整,程瑾的苍遒有力,程琛则狂草随性。

        以前都不知道他们还有这一手,就问到,“你们都会写毛笔字哦?”

        “唉,二嫂你都不知道我小时候为了学这个挨了多少手板子,回到家了手掌都红通通的也没人心疼我。”程璐装可怜。

        “谁叫你老偷懒。”程瑾拆穿她,又对苏棋解释道,“我们很多小辈小时候寒暑假都会回来陪爷爷奶奶,长辈们怕我们到处疯玩会出事,就在祠堂里开了学堂,有时教我们读书写字,有时教我们学些武术套路。”

        苏爸以前也教过苏棋写毛笔字,可是她握着笔杆总用不对力,后来就转战硬笔字了。

        不会写毛笔字的苏棋和李晓敏就逗起了小世安,教他喊婶婶,小世安还在牙牙学语喊出来就成了‘噔噔’,大伯母和姑妈陪奶奶聊天,还不时拿她和程瑾打趣,大伯父则负责把先写好的帖子送出去。

        忽然见门外有个和程璐差不多年纪的年轻人在那探头探脑的,大伯母见了就问,“小玮,在那干嘛呢,怎么不进屋,什么时候回来的?”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88/88325/45253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