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你们的心里不要太阴暗!
第六十六章 你们的心里不要太阴暗!
夏羽懒得配合他演戏,直接戳穿:“郭太守难道不是想着,我们吃了你的“幽麻粉”,就会不省人事,任你摆布?”
郭太守愣住:“特使大人,您这是什么意思?幽麻粉是何物?下官没听说过。”
夏羽冷笑:“我行医多年,见过的草药比你肚子里的油水还多,你何必接着蒙我?”
郭太守见蒙混不过去了,只好下跪求饶:
“特使大人,下官鬼迷心窍,您就饶了下官吧!下官以后再也不敢了!下官……下官为您当牛作马,以后有了好处也多分大人一份,您看怎样?”
郭翰这小人,死到临头了,还以为能利诱他呢?
夏羽点了郭太守的睡穴,将他的手脚绑了起来,扔到一间空房间中锁住。
他马上写急报给皇帝,说郭太守试图谋害他和赵程涵,并且企图贪污朝廷用于赈灾的银子,希望皇帝立刻派人捉拿,并且调查此人。
这种人留着,对于天下百姓而言,就是一大祸害!
皇帝收到信,马上派了侍卫和都察院大臣过来。
都察院大臣搜查了郭太守的府邸,在里面发现了大量被贪污的银子,以及郭太守挪用公款的记录。
皇帝听闻后盛怒,将郭太守的家产查抄,赃款充公,用于赈灾。郭太守则被流放边疆,他的家人也受到了牵连,跟着一起流放。
与郭太守一起合作贪污的那些官员,也被没收了家产,驱逐出了金城。
被贪污的资金重新投入到赈灾工程中,金城的水灾终于得以控制。
控制了洪水,接下来就要修建南水北调的通路。
钱款、材料、人员都准备就绪,夏羽来到施工地点监督开工。
一个小吏匆匆赶来:
“夏大人,不好了!难民区有人得了瘟疫,已经传染开了!”
“什么?”夏羽眉头一皱,“赵将军,工程这边你来监督,我去难民区看看。”
赵程涵点点头,夏羽跟着小吏,一路小跑赶到难民区。
难民区的房屋破败,空气中弥漫着霉烂的味道。
满地都躺着痛苦呻.吟的人,而那些死去的人的尸体堆积成了山,上面有大量的苍蝇在飞来飞去。
夏羽先扶起一个倒在地上呻.吟的病人,给他仔细检查,发现确实是瘟疫。
情况不太妙。他们的工程刚刚展开,瘟疫就爆发了。
这些水灾啊,饥荒啊,地震啊,本身虽然凶险,但还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这些灾难之后,紧随而来的瘟疫。
瘟疫就像现在的流感,传染性很强,但不同的是,瘟疫症状比流感更严重,致死率普遍很高。
它最容易在既贫穷落后,又人群密集的地方传播,这些地方抵抗瘟疫的能力又往往是最脆弱的。
现在已经传染开了,他也不知道具体传染到了什么程度,但当务之急,就是尽可能阻止感染的进一步扩散!
夏羽立刻吩咐赶来的小吏们:“你们搭几个临时帐篷,把染病的人和健康的人隔离开。我先回去准备一下,马上回来。”
“是,下官这就去办。”小吏连忙答应,夏羽立刻赶回去准备东西。
他拿起医药箱,又用纱布和吸水药棉制作了一个简易口罩戴在脸上,把全身裹得严严实实,才再次赶往难民区。
古代没有制作防护服的条件,他只好先这样装备起来,虽然没有那么好的效果,但也聊胜于无。
难民区已经很快支起了数个帐篷,排成了两列。夏羽来到现场,先让他们把已经病倒的、正在发热的、开始流鼻涕咳嗽的那些人放到靠左侧的帐篷,然后给那些暂时没有症状的人做检查,发现没有感染后,安置到右侧的帐篷。
他先给没有得病的人分发了艾草,让那些小吏负责观察,然后去左侧的帐篷给染病的人治病。
他手上没有过多的药材,而且最擅长的就是施针,对别的还不是很精通。
为了不误治,他只能给每个病人施针,以疏通他们的筋脉,排出毒素。
由于得病的人实在太多了,而且右边的帐篷也时不时有人开始咳嗽流鼻涕,被挪到左边的帐篷,夏羽实在是忙不过来。
“大夫,什么时候到我啊,我好难受。”一个病人痛苦地呻.吟着,催促夏羽。
夏羽看了看,那个病人躺在帐篷的角落,距离他的位置还比较远。
按照原则,他需要先照看完离自己最近的患者,再到角落去。
他只好安抚病人:“您稍等,我看完这些人马上就来找您。”
那个病人听了不乐意:“什么叫马上?你之前都说了好几次马上了,怎么还没有来?”
夏羽赔笑:“不好意思,我知道您很难受,但是现在只能先克服一下。我是不会放弃每一个病人的。”
他正在治疗的这个病人病得很严重,已经失去了意识。
夏羽说完,就赶紧继续治疗,这时候是容不得一点分心的。
“我呸,什么克服?”那个人破口大骂起来,“我看你就是盼着我死!大家伙,你们看,怎么有大夫见死不救的!”
其他几个没看上病的病人也埋怨起来:“是啊,反正死的是我们,他自己倒是功德圆满了。”
夏羽听着很生气,但是不想和他们争辩。
什么叫我功德圆满?
没医好人,除了病人家属,最难过的肯定是我好吗!
我知道你们病了难受,不想跟你们计较,
但是你们的心里不要太阴暗!
尤其是那个拱火的,现在制造骚乱,除了让大家都看不了病,还能有什么结果?
夏羽先控制了这个严重病人的病情,又在此起彼伏的埋怨声中继续治病。
他忙得汗流浃背,实在分.身乏术之时,忽然听见那些病人不再说他,而是异口同声地喊了起来:
“宋大夫!”
“宋大夫来了!”
他转头望去,见一个穿着白衣、背着竹筐的女子走了进来。
她脸上戴着一层薄薄的面纱,绝美的容颜在面纱下若隐若现。
她身姿窈窕,白纱胜雪,墨色的秀发披散在腰际,背上那个硕大的竹筐也丝毫不影响她出尘的气质。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87538/87538817/1414134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