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是你们逼我做皇帝的 > 第七十章程济

第七十章程济


乾清宫内。

温暖的室内,铺着软绵的床上,刚刚出了一身汗的李允熥低头看着还气息不均的徐妙锦,摆出一张严肃脸,“别开玩笑了,蕞尔小国,蛮荒俚女,怎堪为妃?!”

刚开始还要发脾气结果被强行镇压的徐妙锦似乎已经被彻底降服了,用一种温柔小意的口吻轻声说:“虽是小国,但送来的大都是新罗贵臣宗室女,陛下可挑上一二,以示大国风范。”

说的倒是挺好听的……李允熥嘴角抽了抽,再一次调高了警惕,苦笑道:“不过傀儡君主,要大国风范作甚……本朝妃嫔定制九人,哪里轮得到她们。”

这倒是真的,明初太组皇帝定制,后宫妃嫔九人……不过妃嫔以下,昭仪、婕妤、美人、才人、贵人,选侍、淑女那就多了。

“那昭仪?婕妤?美人?才人?”徐妙锦挑挑眉头,“这几个品级是不定制的,不如全都封为昭仪?”

“你做主吧。”李允熥叹道:“但无需品级,授以女官罢了。”

徐妙锦满意的哼了哼,像只心满意足的小猫咪缩起来,惹得李允熥忍不住伸手撸了把。

“至于妃嫔……”李允熥想了想,“老九那边保定侯孟善、镇远侯顾成、襄城伯李浚占了三个,六哥那边平江伯陈瑄、隆平侯张信占了两个,剩下四个难道都留给魏国公?”

徐妙锦对丈夫的事知晓不多,但有一点她是清楚的,如今朝局大致安稳,主要是因为三方势力的制衡导致。

想到这儿,徐妙锦小声说:“陛下记得武定侯孙女吗?”

噢噢,当然记得,就是那个最漂亮,身材苗条,有婀娜之姿的那个……而且下巴尖尖的,有点网红脸的那个!

但李允熥一脸茫然,“不记得,不过肯定是魏国公那边塞进来的。”

武定侯郭英,是开国功勋中唯一还活着的那个,据说也撑不了多久了……不过他曾经随耿炳文北伐燕军,后来投向了魏国公徐辉组。

“嗯,就让她占个嫔位,另外挑个新罗女补入九妃……就那个宗室女好了。”徐妙锦翘起白嫩的小脚丫,“赵王三,魏国公三,燕王二,新罗一。”

“阿锦做主就是。”李允熥有点惋惜,如果没记错,新罗诸女中,那个宗室女就是那个最可爱的,身材还挺矮小,有点全宝蓝味道……可惜自己不太喜欢萝莉向。

呃,李允熥前世添老阿姨,也是因为他更喜欢熟女向。

“其他新罗女都授女官,分到各宫服侍。”徐妙锦的小脚丫一晃一晃,“对了,新罗送来的……有个鼻子上有颗美人痣的,端庄华美,生的好俊!”

“没印象。”李允熥探长手抓住个小脚丫在手心摩挲,嗯,就是那个有点像李居丽,又有点像韩佳人的那个。

呃,虽然前世李允熥喜欢少女时代,喜欢皇冠,喜欢数字团,但论影星,最喜欢的还是韩佳人啊。

“让她去武定侯孙女那宫……”徐妙锦有点得意,“松手……痒痒……”

李允熥手中不停,心里哭笑不得……得,将两个最漂亮的堆在一起,实话实说,那个新罗美女在姿色上要胜过武定侯孙女半筹呢。

距离皇宫不远的一处宅院内,黑漆漆的夜里,角落处有一盏微弱的烛火在跳动,窗纸上印出两个人影。

“按计划,当初应能与少监王钺陪陛下出宫,若事不可为,当择机由鬼门出城,转入神乐观。”翰林院编修程济年近六旬,须发尽白,双目无神,盯着杨应能轻声问:“至今半载,陛下何在?”

“程兄……”

程济打断补充道:“陛下何在,令人费解,更令人费解的是,为何应能、王钺尚留在宫内?”

“应能本为吴王府教授,被今上简拔入宫为中书舍人,还说得过去……但少监王钺为陛下心腹,又是官宦,他为何还在宫内?”

陛下指的当然是建文帝李允炆,今上指的是如今的皇帝李允熥……杨应能一听就懂。

程济双手摁住桌案缓缓起身,踱了几步,“其实老夫早有揣测,陛下若远遁江湖,就算信不过魏国公……但也不至于连定下的旧臣都不信。”

如果李允炆真的逃出生天,可能的确信不过徐辉组,但肯定信得过程济、叶希贤、王钺、杨应能这些人。

而当初安排路线,主持的就是程济,没道理他一直接不到消息……而且他只是翰林院编修,地位不高,在朝中不引人关注。

所以,只有一种可能。

是陛下的安排。

只可能是陛下安排,杨应能、王钺这些忠诚的臣子才会回头,而且始终在今上李允熥的身边,而李允熥也在第一时间内表达出了对徐辉组的忌惮,从而投向了燕王太妃徐氏。

“虽然陛下去年就病了,但采石大败,陛下咳血,此事知晓的人不多。”程济喃喃自语,“不料陛下病重至此……”

这世上聪明人太多了……杨应能在心里感慨,出了个杨士奇,现在又出了个程济,前者还只是看穿了陛下,而后者看穿了底牌。

但其实程济只是试探……对比起来,杨应能还是太嫩了。

端起茶盏抿了口残茶,杨应能压抑住心里的激荡,低声道:“程兄请问,能说的……在下尽述。”

程济微微颔首,竖起食指,“其一,魏国公可知内情?”

“不知。”

程济脸色微变,如果徐辉组不知内情,那代表着魏国公一脉和李允熥之间隐隐是敌对关系。

“其二,可名正言顺否?”

“名正言顺。”杨应能正色道:“先帝用印,传位诏书……”

说到这,杨应能突然顿住了,因为对面的程济黯然神伤,“陛下真的驾崩了……”

杨应能有些无措,没想到自己小心谨慎,还是露出了口风……传位诏书倒没有固定的指向,但先帝一词证明了,李允炆已然不在世。

泪水夺眶而出,程济颤颤巍巍的双膝跪地,向着杨应能指的方向磕了三个头。

“程兄……”杨应能声音也有些哽咽,俯身挽起程济,“国事艰难,先帝托付今上,还望程兄鼎力相助,澄清宇内,扫除奸邪。”

被扶着坐回椅子上的程济呆了好一会儿才定下心神,“先帝遗体何处?”

“城南隐秘安置,诏书、玉玺分由在下与少监王钺收藏。”杨应能轻声道:“若要迎回先帝,必先助今上掌权。”

程济缓缓点头,“应能原为吴王府教授,以你观之,今上何许人也?”

杨应能苦笑道:“其实陛下颇有心机城府,亦有手腕,只是不用心……那传言也是真的,先帝病重,欲传位陛下……”

“但陛下坚不肯承,只愿远遁江湖,若不是魏国公与燕军商定,只怕早已飘然远去。”

程济低声问:“据说陛下与燕王太妃亲近?”

“是,毕竟陛下与魏国公早年就有间隙……”

“绝非因此。”程济叹道:“若是今上远遁,徐王、衡王继位,必然以魏国公为依靠,而魏国公欲夺权……燕王、赵王何能忍受?”

“若是那样……”杨应能打了个冷战,“只怕大战已起。”

“不错。”程济曲起食指轻轻的敲击的桌面,“以徐家女为皇后,第一时间将燕王太妃迎入宫内,垂帘听政又日夜亲近,凡事还略略偏向燕王、赵王,这才勉强维系住局面,使三方制衡。”

“此策是何人所出?”

杨应能揉着眉心,“当日城外议定,陛下提出三个条件,这就是其中两个。”

“陛下确有手腕城府,明断果决。”程济突然展颜一笑,又想起武英殿李允熥痛斥群臣一事,补充道:“且继太组豪烈,非寻常人物。”

杨应能叹道:“先帝驾崩前,多有悔意……当年未受吴王进谏……今上有识人之明。”

程济点头道:“今上当年被世人视为荒唐,但前段时日程某盘点,先帝登基后,今上潜邸时期多在吴王府内,少有外出,只闹出了几件事……”

“打断了李景隆的腿,踹了黄子澄一脚,以及吐了方孝儒一脸唾沫……”杨应能苦笑道:“虽说成王败寇,但不得不承认,黄子澄、方孝儒乃是罪臣,李景隆更是厚颜无耻。”

这个观点……即使是建文旧臣也隐隐承认,燕王以一府之力而逆袭,居然攻入金陵,无论如何,被建文帝李允炆依为干城的那些重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儒都是罪人。

程济也报以苦笑,这种事谁想得,但也能看得出陛下目光精准……穿越者其他不好说,这份眼力……能不精准吗?

程济细细问了好久,低声道:“如今朝中,魏国公、燕王、赵王三足鼎立,陛下欲掌权,难比登天,但也非奢望。”

“其一,朝中多有持身中立者,如吏部尚书张公、都察院左都御史练子宁、右副都御史景清……”

说到这儿,杨应能低声说:“景清原与魏国公亲近,后陛下使了些手段。”

“难怪如此。”程济问起武英殿内事,笑道:“武英殿内十五席,中立者却有五席,陛下好手段。”

“其二,必有兵权。”程济想了想低声问:“开国公乃是陛下嫡亲舅父,如今为左军都督,记得后军都督耿璇与陛下乃是旧交,且尚懿文太子长女江都公主。”

这两个人虽然没打过什么大战,但在军中都有根基。

杨应能迟疑了会儿摇头道:“原本五军都督府掌天下卫所,并无实权,但如今应天府以及周边大军林立,所以亦有兵权。”

“赵王李高煦亲领右军都督,与前军都督李能掌燕军,中军都督魏国公掌官军,开国公、耿璇只是充位而已。”

程济皱起眉头,低声问:“魏国公确有权臣之像……难怪陛下忌惮。”

“是啊,若魏国公欲辅佐陛下,如何会不让开国公掌军。”杨应能苦笑点头。

“还有荣国公梅殷。”程济轻声道:“此为太组皇帝留与先帝的遗臣,年初率十五万大军驻守淮安府……如今被魏国公排挤,赋闲在家已久。”

杨应能摇头道:“陛下私下曾言,荣国公此人虽有才干,亦有军略,但犹豫难决,明哲保身……”

历史上,李棣打入金陵,登基称帝后召掌十余万大军的梅殷回朝,最终梅殷还是选择了屈服……两年后莫名其妙的在过桥入朝的时候,被人挤落河淹死了。

看程济有些失望,杨应能压低了声音,“陛下亦知,若无兵权,欲掌权实是镜中水月……已然有所安排。”

程济等了等,却看杨应能没有继续往下说……显然对方不想说出实情。

倒是谨慎的很,也可能是陛下嘱咐过……程济在心里盘算了下,“先帝旧臣这边,尽可放心,即使有改了心志之人,程某亦会暗中查验,他日当为陛下所用。”

“那就好。”杨应能低声说:“今日燕王、赵王引道衍入文渊阁,日后可能会常驻宫内。”

“什么?”

“陛下心疑,道衍手中应掌前燕王府秘谍,日后来往传递消息需要谨慎。”

程济脸色一变,“今日应能来此……有些孟浪了。”

“呃……”

“道衍的确掌秘谍。”程济叹道:“看来这和尚是准备盯着陛下。”

“那日后……”

“记得泰山酒楼重新开业了?”程济挑挑眉头,“似乎是陛下当年吴王府产业?”

杨应能点头道:“那日后就在泰山酒楼?”

“入夜不可来往,白日反倒不显眼。”程济一边盘算一边念出几个地名,“一共八处,按照顺利,每八日一轮,日后除非事变,不要再来了。”

杨应能默记在心,悄然离去。

一个时辰后,挥手斥退下属,盘腿而坐的道衍喃喃念叨:“中书舍人杨应能,翰林院编修程济……”

“这两人位卑无权,能做什么?”道衍有些看不透,他以为李允熥最可能联系的是开国公常升、荣国公梅殷,却没想到是个区区翰林院编修。

“陛下啊陛下,你到底想做什么?”

“你到底会从何处破局?”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87527/87527132/141413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