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是你们逼我做皇帝的 > 第八十二章张辅

第八十二章张辅


尘土飞扬的校场内,两马交错时分,李允熥突然加速,历喝一声,长棍横扫。

对面马上的张辅来了个大弯腰斜插柳,棍头从他鼻尖前划过,随后整个人缩在马侧,托在地上的长棍如灵蛇一般向后戳去。

边上观战的禁军将校纷纷喝起彩来,这半年内,校场较技,从李高煦、朱能、丘福往下,无人是李允熥的对手,往往一次落败后都再无胆气上场,唯独张辅不折不挠,鼻青脸肿也不放弃。

一声闷响,李允熥使了式苏秦负剑将长棍荡开,勒住马笑骂道:“文弼你这厮倒是奸猾的很!”

张辅调转马头,向来如冰山一般的脸庞露出几丝笑意,“总算在陛下面前讨了个平手!”

张辅的意思是,适才李允熥荡开长棍,若棍头带尖,已然受伤了。

“屁!”李允熥骂道:“若是长枪长槊,适才横扫,你也躲不过去!”

张辅也没反驳,的确是这个道理,已经在校场较量了二三十次了,他心想陛下武艺精熟倒也罢了,但马技高超,同时力大无穷,而且人马合一,不管是战阵还是较技,的确都少有敌手,若是父亲还在,说不定还有几分胜算。

“今日就到这儿吧,省的回头你又告状。”李允熥将长棍丢给场边的将校,笑骂道:“四婶已经训过两次了。”

“就今儿,你妹妹还埋怨朕把你打的鼻青脸肿呢!”

张辅下马拜倒在地,“臣不敢,臣惶恐。”

“嗯,你倒是没开口,但别人能说啊。”李允熥冲着一旁的青年努努嘴,“这厮嘴巴最大。”

那青年是如今在外征战的丘福的长子丘松,早在大半年前就领教过李允熥的手段,呃,就是他被李允熥单手生擒的,听了这话干笑几声也没敢吭声。

“今日就散了吧。”李允熥摆摆手,随口道:“记得文弼两个弟弟入京了,可安置好了?”

“已然安置妥当。”

李允熥侧头看见一个青年,指着对方说:“你母亲刚来京,多陪陪吧,年节时候不用来当值了。”

那青年是大将瞿能的长子瞿郁,其父在白沟河一战中阵亡,躬身应是。

李允熥一边走着,一边招呼,基本上哪一边都聊上几句,虽然是个傀儡皇帝,但众人年岁都不大,又都是将门子弟,对李允熥的武艺都颇为佩服,也暗暗心折于这位年轻皇帝的豪迈之风。

最早执掌宫禁的禁军中,充斥了不少几方势力塞进来的人手,除了张辅、丘松、瞿郁几人外,以及燕军、官军不少将校的子嗣。

有的是被刻意塞进来盯着宫内的,有的是塞进来镀金混个资历的,原本统领的是原兵部尚书徐增寿,这是几方势力都能够忍受的存在,可惜一个多月前这厮据说是患病卧床不起,以至于兵部尚书出缺,最后是黄观上位。

不过与此同时,禁军统领这个职位被剥夺,最终意外的落入了张辅的手中,资历不深,官阶不高,但因为身为外戚,妹妹淑嫔得陛下宠爱,张辅才得以晋升执掌宫禁。

从那之后,李允熥暗中有些心疑……但一时间却摸不清楚缘由所在。

因为自从张辅执掌禁军以来,麾下将校慢慢的轮调,最早大都是燕军的基层将校,或中上层将领的下一辈子嗣,比如淇国公丘福之子丘松,保定侯孟善之子孟瑛,襄城伯李浚之子李隆。

但如今已然大为不同,虽然丘松仍然还在,但其他几人要么去了北地,要么去了五军都督府,或者在场外燕军中轮值。

与此同时,大将瞿能的次子瞿陶被选入禁军,还有李允熥的嫡亲表弟,开国公常升的长子常继组,李允熥姐夫如今执掌五军都督府后军都督的耿璇的弟弟耿瓛。

总而言之,禁军将校中,亲近,或者说愿意亲近,可能亲近李允熥的人在慢慢增加。

李允熥好几次在心中琢磨这件事,能在禁军中做这种事的,兵部尚书黄观是做不到的,只有四婶徐氏能做得到,或许还有加上道衍和尚。

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总不可能是四婶想做第二位武则天吧?

实话实说,四婶和武则天相差的……有点大,四婶为了两个儿子的明争暗斗日夜不安,而武则天杀子杀女,一点都不心疼。

至于张辅,李允熥想到这厮更是头疼,虽然基本上每天都碰面,每两三日就要在校场较技,但此人城府颇深,喜怒不行于色,很难被笼络过来。

而此时此刻,张辅遥遥看着入了后宫的李允熥的背影,脸上神色阴晴不定……虽然陛下没有明说,但他也感觉得到,陛下颇有笼络之意。

沉默的巡视皇城,张辅在心里回想自己这一个月来的经历,先是妹妹得陛下宠爱,之后自己直升指挥同知,然后被调入左军都督府,为开国公常升麾下左参军,又被燕王太妃钦点执掌宫禁。

张辅很清楚,自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被李高煦一方放弃,一方面是因为本身的分量,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莫名其妙的被调入左军都督府。

但就算被李高煦一方放弃,张辅身为张玉长子的事实,也决定了李高煦绝不容忍他被李高炽所笼络……事实上,李高炽也的确没有看中没什么分量的张辅。

但总得来说,张辅依旧是燕军的一员,他是根正苗红的燕王府子弟,其父张玉是燕王三卫出身,跟随李棣多年,被视为燕军第一大将,虽然如今张辅在燕军中已然没落,但绝不可能改换门庭,投向当今陛下。

虽然陛下胸怀豪迈,但如今手无寸铁,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被废……张辅有建功立业,扬名后世的雄心,如何会将自己寄托在虚无缥缈上呢?

更何况,张辅在上任的第一天,道衍和尚就私下嘱咐过……但听太妃之令。

想到这,张辅转了个方向,悄无声息的进了文渊阁,几经禀报之后,深深躬身,“拜见大师。”

“文弼来了。”道衍和尚有些奇怪,笑道:“明日改元,大赦天下,太妃、陛下有意新春喜庆,文弼这两日要辛苦一二。”

“分内职责,不敢言辛苦。”张辅低声道:“今日陛下传召校场……”

“好些次了吧?”道衍和尚脸上白眉一挑,“文弼如何看?”

“晚辈不知所措,故来请教大师。”

道衍和尚暗骂,陛下也太倒霉了点,虽然眼睛毒选出了个还没有打磨好的良玉,可惜这块美玉有点硬,而且不太识趣。

“陛下好武,时常传召,不过寻常事罢了……”道衍和尚勉强解释了几句,但没说几句就解释不下去了,话锋一转,道:“但陛下如此宠爱淑嫔,绝非巧合。”

“赵王不识英才,倒是陛下颇具慧眼。”

张辅微垂眼帘,“晚辈微末之身,不敢攀附陛下。”

道衍和尚沉默片刻后笑道:“当日有言在先,但听太妃之令。”

“文弼可知何意?”

张辅精神一阵,“还请大师示下。”

道衍和尚取来两三张纸,覆盖在公文上,起身踱了几步,摇头道:“朝局看似平稳,实则暗涛汹涌。”

“前燕王雄才大略,可惜未登基即去,留下二子,均无名分。”

“陛下登基为帝至今将近一年,但不过充位而已,燕王处事稳重,不会贸然行事,但赵王性情暴虐,时有突然之举。”

“燕王好文,与朝中文臣交好,赵王好武,执掌燕军兵权。”

随着道衍和尚缓慢却看似毫无头绪的讲述,张辅陷入了深思,他从中寻找到了蛛丝马迹……他认为的蛛丝马迹。

李棣未登基而暴毙,最终留在人世间的名分是周公,所以才有了李允熥登基为帝,李高炽、李高煦两个儿子都没有夺位的理由。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李高炽想谋夺皇位,那就要进行长期的布局,困住李允熥的手脚,斗倒徐辉组这个权臣,同时收拢兵权,至少要让李高煦忌惮。

但李高煦的性情决定了他不会有长期的战略布局,很可能在某一次受气吃亏之后,突然发兵攻打皇城,试图弑帝篡位。

“晚辈必遵太妃之令,日夜巡禁,护卫皇城。”

张辅在心里想,太妃似乎更偏向燕王,道衍似乎也更偏向燕王。

而道衍在心里想,张辅此人,颇有城府,虽看似摇摆不定,但若真的择定,必然不会反悔。

但在现在的局势下,陛下不可能笼络在手,那也只能让太妃出面笼络了。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87527/87527132/141413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