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大明鲁荒王:家父明太祖 > 第487章 海盗之患

第487章 海盗之患


目光扫过下方的人群,

朱由检命人搬了一把太师椅过来,靠在上面,然后说道:

“宋应星,既然这些人看不起你,那你就让他们见识见识,让他们明白,你是真正的博学之人,不愧是国子监的教习!”

宋应星被吓得不轻:“臣……”

朱由检却是一脸强硬:“我不怕,你就站出来,教教这些书呆子!你昨晚说了些什么?你今天一定要好好教训教训他们!”

“如果他们再有意见,我会支持你的!如果他们再有异动,我就把他们的嘴给切了!”

听了朱由检的话,宋应星这才想起来,自己昨晚上过一堂课,要教的是自己生长的地方的基本的地理常识。

宋应星虽然有些担心,但是一想到自己要上的课,心中的紧张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信心。

“今日,我们要说的,就是大明的地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懂天文,懂地理。”

“我想,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这片大陆的情况!”

宋应星一边说着,一边从下人手中接过了一张卷轴,然后将卷轴放在了墙壁上。

“你们应该不认识这幅《坤舆万国图》。”

朱由检仔细的打量着,他对这本书并不熟悉,只知道这本书是从清代流传下来的,却不知道这本书是从明代流传下来的。

这时候,朱由检脑海中的系统给出了一个信息:《坤舆万国图》,是明代万历时期的一份全球地图。它不但画出了美洲,而且画出了美洲的大致轮廓,这是一张几乎和现在一样的地图。

随即,好像又查到了什么,利玛窦与李之藻共同画出的《坤舆万国全图》,也就是中国第一张用彩色颜料绘成的全球地图,在此基础上,一改欧洲位于地图中心的传统,改为亚洲以东为中心,为中国所绘的全球版图开辟了一个新的历史。

朱檀是真的被吓到了,看来他还是小看了大明。

说实话,朱檀很不好意思,说实话,如果他不是一个穿越者,可能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还不如他们。

朱檀自是被吓到了,而那些大臣们也是吓了一跳。他们都听说过这张图,但具体是什么,他们也没说。

周围的大臣们也是越聚越多,朱由检也注意到了,这些人之中,有一位是徐光启,他好像对这张地图很熟悉。

朱由检又用自己的天机术推算了一下,发现《坤舆万国全图》,竟然是徐光启留下的,而且还是他交给了宋英兴。

“《坤舆万国全图》,就是一张真实的地图,这里的天地,并不是圆形的,而是一个圆形的。

宋应星说着说着,就变得流畅起来。

就在这时,一位大臣低声说道:“您是如何得知此事的,您亲自前去查看?我听说过这张地图,是一个来自西方的宗教组织,用来迷惑大众的!”

宋应星正要说话,又有一名大臣上前,说道:“你错了,大地是黄色的,而大地在天空之中,它的形状是圆形的。自古以来,郑和就是最好的例子。

“你确定?郑和,我倒是听说过,可是,郑和环游世界了吗?”

那名军官想了想,说道:“如果你在海里呆过一段时间,你就会明白,当一艘船从远方驶来的时候,我们首先就能看见它的风帆!若大地平坦,你说,这是为什么?还有,你说,为什么日出日落,为什么会出现日食?”

听到这位大臣的话,男子沉默了很久,不是他不想反驳,只是作为一个学者,他根本不知道月亮是怎么回事。

朱檀目不转睛的盯着那位大臣,这位大臣名不见经传,平日里连面都没有露出来,可今日却让他大吃一惊。

朱由检对王承恩打了个眼色,王承恩便将名单交给了他,此人名叫刘作浪。

朱由检正想夸奖他几句,却被范闲打断了。

又有大臣上前一步:“臣亦认为,大地应该是圆形!”

随后一群大臣纷纷开口:“我也认为大地是圆形的!”

朱由检站在那里,听到了所有人的声音。朱檀突然感觉到了一种强大的感觉,他是真的被眼前的一幕给震撼到了。

朱檀低估了明代,事实上,明代就出现了不少的科技思潮。

“事实上,中国在明代就已经有了地圆说,中国是一步一步探索出来的,很有可能是在东汉的时候,赵光义十三世的后人,就已经提出了“地圆说”。”

她动用了自己的能力,从朱檀的脑海里提取出了一些信息。

原来如此,我还真是无知!
朱檀再次将视线落在了自己的身上,难道是系统更新了?

还不等他开口,宋应星又开始了他的授课。

“《坤舆万国全图》是利玛窦与李之藻共同完成的,利玛窦作为西洋人,在全球各地都留下了自己的脚印,我们不能太过骄傲,要以大局为重,不要太过骄傲!”

“我大明王朝,从朝鲜到吐蕃,从安南到北方,从大沙漠,从东到北,一共有一万七百五十公里,从北到北,一共有一万九百四十公里。这个世界,比这个还要大得多!”

“各位大臣,各位大臣,陛下,大明,还不进攻,什么时候进攻!谁输谁赢!”

朱由检对宋应星说的那句话,宋应星听了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将这句话牢牢的记住,然后告诉了宋应星!
这话一出,顿时让所有人都精神一振。

朱由检不自觉地站了起来,应了一声:“好!”

众人也都是如此,文武百官也都是拍手叫好,将现场的氛围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国家大事,就像是逆流而上,不断前进,就是因为他们的倒退,让我们的子民吃不上东西,边境上到处都是战火,所以,才会有海盗入侵!”

听到臣子的讲话,朱檀也不禁心潮澎湃。

朱檀突然发现了一件事。

和现代人对大明的成见不一样,大明是一个没落的时代,而另一方面,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王朝。

大明朝是科学技术萌芽期,科学思想萌芽期,商业经济萌芽期,近代文学萌芽期。

他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也不需要这么高的评价。

他要做的,就是引导。

如果能够引导的好,那么就不会再出现类似于历史上那种被压制的情况了,那就真的是前途无量了。
宋应星的声音从上方传来。

徐光启则是坐在一边,与旁边的大臣们交谈着。

对于徐光启,朱檀还是有点印象的,在大明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在大明也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

不过,他也想不起来了。

没有足够的历史,那就用作弊来弥补!

朱由检一边回忆着徐光启的身份,一边听着系统的解释:
“徐光启,又名子先,又名宣虎,号文鼎,上海人,万历年间,曾任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曾任大学士。1603年加入天主教,教名保洛。早年随利玛窦研习西洋天文、历法、算学、测量、水利等科技,一生从事科技研究,勤于著书,在引进、吸纳欧洲科技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17世纪中西两国的文明交往起到了重大作用。

朱由检是真的被吓了一跳,这个世界上哪有这么神奇的东西?

打开面板一看,果然是升级了。

朱由检陷入了沉思之中,这一刻,他感觉到了一种沉重的、沉重的历史。

如果真的可以借此复兴大明王朝,三百年之后,就不必再有中国的耻辱,也就不必让祖先们抛头颅洒热血了。

如果是这样,地球上的异族,就不会在五百年后,还能说出这样一句话:“看到了吗?这是一种奴役!真是没文化!”

……

正这般想着,场中忽然响起了一阵争论,一名大臣还是不甘心,站了出来。

“宋大人,你说你能反驳,我就反驳你一句,宋大人对大明的疆域了如指掌,你说这里有喀斯特和山洞,你说的跟皇宫似的,你说得跟真的似的。”

宋应星闻言,脸上露出几分尴尬之色,道:“我倒是没有,不过我那几个好友倒是去了一趟!”

“是吗?哪位是你的朋友?”军官有些不满地说道。

朱由检望了宋应星一眼,心想:“我有个好哥们。”

朱由检很好奇,自己的这位好友究竟是何方神圣。

宋应星站在台上,脸上露出了一丝恭敬的神色。

“宋某于江南山水之间,有一老人与宋某有旧识,名叫徐霞客!”

“徐霞客,你怎么来了?什么人!我从来没有听过这个名字!”

朱由检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徐霞客?”

“不错,皇上,你知道他吗?”宋应星向朱由检拱了拱手。

“我认识徐霞客!”

“皇上说笑了,你从小就生活在京都,大部分时间都呆在紫禁城里,哪里知道一个山野村夫。”

问话的大臣理所当然的说了一句,半会儿才反应过来自己说错话了,太失礼了,赶紧垂下头去!

宋应星却有些不解,道:“皇上,你真的知道他是谁?”

“嗯,我知道,但我对他的了解更多一些,徐霞客是我的英雄。”

朱由检回过神来,一听徐霞客这个名字,整个人都呆住了,而且,这件事情一直在他的脑海中盘旋着,让他觉得有些怪异。说不清,

“吾往矣,吾往矣!”

宋应星眼前一亮,顺着朱由检的意思,继续说道:

“徐霞客乃当世奇才,真可谓大才,宋某与徐公子有数面之缘,对他的见识佩服得五体投地。临走的时候,徐霞客送了我一卷手札。”

宋应星一边说着,一边将自己的学生递给了自己的学生一份资料:
“没错!”

朱由检清楚的看到,宋应星将那卷书放在了一个盒子里,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本《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那可是世间最神奇的一本,甚至可以与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相提并论。

就在朱由检陷入沉思的时候,系统已经开始为朱由检讲解起了更多的东西。

“其成氏先祖弃大宁而居东胜,宣宗以独石为开平,世宗又复弃哈密与河套,于是,东到辽海,西到嘉峪,南到琼和崖,往北到云和朔,东有一万多里,南有一万多公里,有一万多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山,有一座山,有一座山。其声教之始,岁时纳贽,而不是令吏设籍,候尉官属官,则不在这个数目之内。太好了!

这可是个著名的富贵人家,祖祖辈辈都是秀才出身。其父徐有勉终生避仕,不与权贵为伍,喜好游山玩水,徐霞客从小就读书,读书多,对地理和地理都很感兴趣,他很小的时候就有过“朝沧海,夕苍梧”的雄心壮志。

朱由检没有理会系统的话,而是走到了一张桌子前,将那张纸翻了过来,上面都是徐霞客亲自写下的。

朱檀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他看到了这一幕。

“徐霞客呢?”他还是有点不敢置信,因为这可能是他自己编出来的。

他的话说到了朱由检的心坎里。徐霞客到哪儿去了?难道徐霞客现在就死了?

朱由检说道:“是啊,徐大人如今在哪里?我倒要看看!”

宋应星说道:“徐公子和宋某同年,宋某与徐公子相识,不知如今身在何方,宋某不知。”

“宋某三年前就和徐大人见过一面,那是在庐山上,我们一起爬山,一起看月亮,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如今看来,那位徐大人,怕是还躲在大山深处了。”

朱由检翻阅着这本书,上面的内容很是详尽,将大明王朝境内的河流,山川,都写得清清楚楚,就连山中的猛兽和飞禽,他都看得清清楚楚。事实上,这是一部完整的大明的地图。

宋应星和几个人说了一会儿话,就把所有人都打发走了。到了正午时分,所有人都准备离开,却被朱由检制止了。

“走什么走?今日留下,我为你做了不少好吃的!”

(本章完)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82829/82829901/141409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