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明末钢铁大亨 > 1942、流民成了京城人了。

1942、流民成了京城人了。


“当家的,你疯了,这才未时,收什么摊子啊。”他浑家急道。

“快跟我去东安门,那边招掏粪工。因为这活计埋汰,还累,给的工钱多。一个月给五钱银子呢。还有什么福利呢,一年一人,还发四套叫什么劳动布做的衣服。每个月还发三十斤玉米面,一斤食盐呢。”

“啥,我没听错吧。”他浑家不敢置信的说道。

“错不了,已经开始招人了,皇家的买卖,大家都往那里赶呢。”

王猪儿说道:“是定远侯夫人和皇后娘娘联合搞的买卖,不论男女只要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都可以去面试。我打算去工程队应聘修厕所。因为是工程活计,一个月给六钱五分银子。你去做掏粪工,赶驴车拉大粪,一个月给五钱银子。”

“每人每月还有三十斤玉米面,掺和些野菜,一家人的嚼谷儿可以就够了。钱都能攒下了。每年发的四套工作服,第二年可以给爹娘和娃儿穿呢。这又是一笔大钱啊。这种好事,还不赶紧去。再晚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了。”

他浑家被他拉着,浑浑噩噩的跟着向东安门跑。

“告诉你,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上面说了,这是皇家的买卖。干三年以上,给在宛平县落户口呢。咱们要是能在京城内城落户,可就变成了京城人了。也能办理粮本了。”王猪儿兴奋的憧憬道。

“啥,户籍能落在宛平城,咱们要是在京城落户了。也能去超市买一文钱三斤的玉米了。每月还有平价的肥猪肉和豆油啥的,每年还有一人三尺五的平价布票。”他浑家几乎欢喜的魔障了,嘴里喃喃的说道。

“这都有可能,所以咱们要赶紧去,别去晚了,人招够了。”

老舍先生的《茶馆》里有句台词,“要不怎说呢,就是一条狗也得托生在京城啊。”自古以来,京城的户籍难得。

这可不是普通的户口本,里面有各种福利。

说个最简单的,这里的羊肉都内蒙的,一点都不膻。

历朝历代,供应帝都的,都是全国最好的物资。

如今,这个京城里,有户籍的只有一百五十万人。这些人三分之一是军户,主要是京营及其的家属组成的。

京营账面上有四十多万士兵,实际上有多少人一直是个玄学问题。

剩下的三分之一是官员和家属、勋贵、太监等。

剩下的三分之一人,是为这两类人服务的。这些人总得有些辅助人员啊。

杨凡来明末后,给百姓带来的最大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京城。

那就是按照户籍办理粮本。凭票供应生活必需品。

粮本上有大米、小米、玉米、面粉、大豆五种粮票。都是像邮票一样,带锯齿的,可以撕下来。卖粮食不仅要钱,数量上要靠各种票。

粮本按照月份,每月都有固定的配额。

一张票,可以为家里在户籍上的每一口人,买特价和平价、优惠价等不等粮食若干。尤其是,每人一个月可以买肥猪肉二两,植物油二两、咸鱼半斤。最让人羡慕。

粮食上,大米是陈米,每人一个月半斤,小米一斤、面粉各一斤。大豆一斤半。之所以提供大豆,是因为人不吃肉,也必须有植物蛋白供应。

大豆可以炒熟了当零食吃。补充植物蛋白。也可以用来换豆油,换豆腐。

粮本对京城的底层百姓来讲,最大的好处就是,一人凭粮票可以买三十斤玉米面。一文钱三斤。

这个已经卖了三年多了,从来没有涨过价。

只有建奴围城前,提前放开了购买数量,也不要票了。然后停了一段时间。

其他时间,供应一直很稳定。

另外,每人每月二两肥肉,二两植物油,是这些穷人唯一可能获得油脂的来源。每天早上熬好野菜粥时,点一点植物油,让一家人多少沾点油星儿。

而咸鱼则代表了宝贵的食盐。

大明的盐价吓死人。底层百姓根本吃不起。

而定远侯天津远洋渔船,获得了海量的渔获。高价值的海鲜供应京城的皇宫、宗室、各大酒楼和文武官员的府邸,中档次的在市场上销售。低档次的做成罐头。

最差的那些鱼类,就腌制成咸鱼,然后晒干。现在咸鱼和盐腌制的干海带,是京城和各地底层百姓获得食盐的重要形式。

因为这两样很便宜。咸鱼要票,而海带不限购。

因为杨凡有自己的盐场,提炼精盐剩下的粗盐渣滓,都拿去腌制咸鱼和海带。这东西非常腥,而且不好吃。

但是,这东西便宜啊。五文钱就能买半斤咸鱼。咸的能把人齁死。

百姓们早上做粥时,用擦板擦下来一些咸鱼粉末进锅里,就能让一家人都吃上食盐。省着用,一条鱼足够用一个月了。

这等于变相卖私盐,可是没人敢管。把盐商们气的眼睛都红了。

王猪儿一家,实质上就是流民。

这个时代,寒门也不是老百姓。是相对士族高门说的。寒门是大地主阶层。是低于士族的那个阶层。

能被称为柴门的,都是有房有地的小地主阶层。

至于下层百姓,没有地的叫流民,简称流。没有不动产的氓民(主要指房子),简称叫氓。

所以,王猪儿一家其实是盲流。

他们甚至连户籍都是农村的。现在有一个获得京城户籍的机会,眼睛都红了。因为京城的市民,不服徭役。这一点就能让人高兴地发狂。

贞观之治是历史上最好的时代。那个时代,唐太宗因为频繁征发徭役,老百姓很多都为了逃避徭役,自己弄断手脚。可见徭役的可怕程度。

李世民的时代,况且如此,其他时代,百姓的境遇就可想而知。

夫妻二人跑到东安门时,已经来了上千人了。他们被锦衣卫组织排队。依次上前接受审查,毕竟这是皇家的买卖。不是什么乱七八糟人都收的。

按照杨凡的招聘习惯。他只要老实巴交的,害怕官府的农民。

市井之徒,破皮无赖一个不要。

京城的人现在都习惯排队了。这些都是杨凡带来的改变。

一个时辰后,终于排到他们夫妻了。

一个女官模样的人,坐在一张交椅上,优雅的喝着盖碗茶。一看就是宫里受过高端调教的人。行为模式都带着高级感。

旁边一个年轻的小公公,一脸严肃的看着这些应聘的百姓。监视着下面的太监和宫中女官们招聘。现在皇后娘娘办起毛纺厂后,大量使用宫中女官做管理者,现在女官出来办事,百姓都习惯了。

王猪儿来到桌子前,一个中年太监坐这里,盘问他们这些应聘的。

问了些出身来历,以往干过什么工作的事情。看着对王猪儿还算满意。

“咱家丑话说在前头。掏大粪,可是又脏又累的活计,虽然不需要技能,但是也要可以能吃苦才行。不要干几天受不了就跑了。可不行。这是皇家的买卖,会打板子的。至少要干满三年才能辞工不干。”一个四十多岁的太监,一脸倨傲的说道。

王猪儿赶紧点头哈腰的说道:“公公您放心。小的给本乡的王举人,扛活多年,他家的茅厕都是我掏的。俺不嫌脏,啥活都能干。”

那个太监眼睛冰凉的上下扫视了他一番,突然抓住他的手。王猪儿吓得要缩手,可是那个太监似乎练过功夫,手上一用力,他半身酸软动弹不得。

那个太监没理会吓得脸煞白的王猪儿,仔细看着他手上密布的冻疮和老茧,点了点头。说道:“你这厮到时没跟咱家撒谎,是个出苦力的人。”

“行了,你和你浑家都过去吧。站到对面去,有三天的培训,之后考核合格就可以上岗了。”

王猪儿夫妇,顿时心花怒放。

这是被录用了。

如果干的好,三年后给入籍宛平县(帝都今日西城区)。

今后娃们,都可以去兴禾钱庄开办的义学,免费读书了。说不定出个读书人,就改变了祖祖辈辈的命运了。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81079/81079499/8276256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