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1章
“我明白,有时候刷到一些短视频,看到古建筑被修建的四不像,令人发指。”
吴忠言点点头,感慨了一声。
“是的,我也是这几天刷到了一些相关视频,才有了这个想法。”
“你的这个建议,很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比如说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过度商业化,好比仿古街区同质化,或者过度迁出原住民,导致历史场景失真,这种情况你要怎么解决?”
吴忠信好奇的追问。
“很简单,相对应的,我会严格遵循最小干预原则,限制商业开发比例,另外一个问题,则是保留原住民生活场景,探索微更新模式,比如说魔都那边的田字坊。”
顾言喝了一口热茶,眉头都舒展开了不少。
第二个问题就是修缮成本,后期运营收益不足,要依赖政府补贴,我可以采取引入社会资本,PPP模式,鼓励企业认养历史建筑。”
“就好像有些企业认领大熊猫!”
吴忠言惊呼一声。
顾言笑了,点点头。
“没错,是这样的,还要发展文创、研学等产业,增强自我造血能力,人文在未来也会愈加的受到重视。”
“第三个问题是保护限制居民高建房屋,可能会引发抵触情绪。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制定补偿或者置换政策,比如说产权置换或者修缮补贴,还可以建立居民参与机制,协商平衡保护与生活需求。”
“第四个问题,传统工艺失传,专业团队不足导致修缮质量参差不齐,我的办法就是建立传统工匠培训体系,推动”非议+保护“结合,还可以引入数字化技术辅助修复和检测。”
“最后一个问题,地方为经济发展违规拆除历史建筑或放宽保护标准,大家应该也听说过,九零年初的时候,我们通济大学的建筑系教授为了保护山溪那边的古建筑,付出过多大的代价,虽然时代已经前进了,可不乏一些短见之人,只看得到眼前短暂的利益。”
“所以我要强化问责机制,将保护成效纳入政绩考核,还要推动专项理法,明确破坏行为的法律责任。”
“当然了,这是为历史文化保护提供了系统性的框架,但还是需要警惕重申报轻保护和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未来还需要通过多方协同,政府、市场、居民、专家之间的协同,还要创新模式,如社区共治、数字化保护,还要制度保障,才能实现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动态平衡。”
吴忠信认真的听完顾言的阐述后,点点头。
“你的思路很清晰,问题已经应对方案也都想出来了,看来,过完年后,你可以先在你这边实施推广一下。”
吴忠言忍不住笑了。
“顾言不管在哪里,哪里都会成为先锋军,这大概就是顾言的使命吧!”
顾言笑容满面,望向了一直在静静聆听各位大佬讲话的陈志伦。
“小陈在攀余区,那边可以先试点。”
陈志伦听到顾言点自己的名字,回过神来,欣然点头答应。
“这事儿,我之前就跟大哥您说过的,好,等过完年,就从我们区开始试行!”
这边正在说说笑笑的时候,门突然被急促的敲响了,吴思琪的头探进来了,满脸的焦急。
“志伦!快快快!芳芳肚子在疼,看来今晚是要生了。”
陈志伦倏地站起身,脸色刹那间煞白一片。
“什么!”
“走,我送你们去医院,别紧张。”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79238/79238985/1808804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