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谷雨
江川以前对于节气一直都不怎么在意,因为他没有土地,也不需要种植作物。从小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蹦跳穿行,见到的是建筑群的拆迁换代、街道的整修新建,旧楼爆破时烟尘笼罩着一大片天空,童年中除了有老手艺老玩意儿老朋友,旧街道旧教学楼旧风景,还有连记忆都跟不上的快速的时代变迁,该有的都有了,却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的自己却总感觉少了些什么。而今想起来,仍然觉得孩提时代是寂寞和空落的,就像是某个暑假里的某个闷热的午后,他一个人躺在老家属院的某间小小卧室的地板上,望着天花板的风扇转啊转啊转啊。
四月下旬有一个节气,谷雨,民间有谚语,“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所以到了谷雨节气就是该种稻谷的时候了。在这之前,江川对于谷雨这样的节气并没有什么概念,除了日历上显示一下,社交网络上出现几次,大多数时候是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现在大多数都市里的年轻人都不会刻意去记像节气这样的日期,光是要记的各种各样传统或外来的节日就已经很多了,和老婆女友的各种纪念日,还有家人朋友的生日,很多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连自己父母的生日都记不住。大约是生活中要忙的事实在太多,大事小事繁琐事,忙忙碌碌的,于是记不住父母的生日似乎也是情有可原,可是当你问他忙忙碌碌那么久,得到了什么,我想他大约也是什么都没有得到。
但住在小镇里的人们却能记住很多很多的日期,除了父母姐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生日,还有三姑六婆,甚至逝去之人的生日,更别说各种传统节日,二十四个节气,这所有的日期,镇子上那些看上去没什么文化反应迟钝的妇女却能全都记住。江川觉得像她们那样,活在社会的下层,没有名利金钱,没有高远的目光和见地,但会在每一个亲人的生日早起煮两个鸡蛋,没有谁有资格去说她们是愚昧可悲的,或者说俗世里的每一个人都没有资格去批评不相识的人,不管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的谁谁谁。
四月是比较忙碌的季节,清明过了没有多久,就要开始准备种谷子了,种谷子的事情比种地更多一些,要平秧田、育秧、犁田、插秧等等,一两天是没办法做完的。平秧田一般是在三月中上旬,秧田平好之后,把谷种洒在田里,再搭拱棚育秧,育秧一般需要四五十天,四月下旬差不多就要准备将秧苗移栽到旱田里。距离移栽还有几天,这几天飘洋暂时还没什么要做的事,于是决定做点甜酒,过两天请人来犁田,好当做点心招待。
做甜酒最好的季节是夏季,因为气温高容易发酵,用时又短。小的时候飘洋体质不太好,奶奶就经常做甜酒煮蛋给她吃,如今想起来,那种又甜又油又腻的味道似乎都还在舌尖。做甜酒用糯米饭是最好的,不过奶奶以前一般都是用的当天剩下的米饭,奶奶说自家的米还是很有粘性,质量很好的。关于自家产的米的质量这一点,奶奶的说法其实每一年都不一样,因为稻谷种子的品种太多,今年小镇上流行xx一号,明年又流行xx二号,于是每年的米似乎都不太一样。有时候奶奶会庆幸这年听了哪位大伯的推荐买了什么种子,种出了高产高质的大米,有时候又会后悔没有买前一年的品种,导致这年的米不如前一年的好,但是下一年再去买,往往又推出了新的优质品种。
飘洋这一次用的是糯米,想着毕竟是用来待客的,还是不要做得太随便。做甜酒用的糯米不用很多,一小碗就足够了,煮熟之后等米饭变凉,然后加入适量粬子,粬子要均匀的洒在米饭上,因此要一边洒一边和。和好之后再将米饭轻轻压实,最后将碗口封起来,放在比较温暖的地方等其发酵,像四月这样的天气大约两天就发酵好了。
清明之后有几天是比较闲,飘洋和江川去过一次周边的两个小镇,去找照片里的姑娘,但很遗憾的是也没有结果,这两天也暂时没有什么事,飘洋就提议再去另外一个邻镇问问,毕竟江川的假期已经快结束了。
江川开着飘洋的小卡,飘洋坐在副驾驶座,自从江川上次试了试开这辆小卡,到现在两人不管去哪儿车子都是江川在开,这也正合飘洋的意,在开车这一点上,她貌似就只有考驾照比较厉害。这次去的小镇距离飘洋的小镇有十公里远,飘洋有一个初中同学在这个小镇上,这个镇上有一家凉粉很好吃,而且有网吧和游戏厅,还在读中学的时候,飘洋偶尔会和李明亮路过这个小镇,顺便买碗凉粉,也见见同学,李明亮则去游戏厅坐会儿。如今再到这个镇子,同学肯定是见不到了,读过书的年轻人不会留在镇子上,他们已经看过外面的世界,有了一颗和这个繁杂庞大的世界相衬的心,也有了一双能看很远很远的眼睛,就算是看尽了高山和大海也填不满他们的视线。所以就算是他们想回来,也很难再回来,小镇太小,装不下他们从外面世界带回来的一切。
拿着照片问了几位镇上的老人,果然还是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是谁,飘洋和江川又去了几个村里,仍然没有问到什么有用的。飘洋开始有点气馁,她本以为这应该是一件不算难的事情,要认真找的话最多一两天就能找出来,也就不着急。可是现在时间已经没有多少了,上一次听到江川打电话,他说五月初就回去,大概也就只有一个礼拜的时间了,这一个礼拜里田里还要忙,飘洋觉得自己没有信心能找到照片中的人了。
“你不要觉得自责,也没有理由自责,这不是你的事情,你不必要把它放在心上,不要为一件别人的事感到负担。”江川看到飘洋坐在一边垂头丧气,伸出手去摸摸她的头,动作温柔却语气严肃的说道。
“我只是觉得,你来一趟,我却连这样的小事儿都没办法帮到你,让你就这样离开挺内疚。”飘洋有点低落的说道。
“但我并不会因为没有找到人就感到遗憾,我已经找到了其他更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我们不找了吧。”江川反过来安慰着她。
“就这样不找了?”飘洋抬起头看着他,有点惋惜的说道。
“嗯,不找了。”江川点点头,为了不让飘洋自责,他说得真诚而毫无遗憾。“走吧,回去了,去买你说的那家很好吃的凉粉。”
“恩,好,那家凉粉绝对是全县最好吃的一家。”飘洋收起脸上的惋惜,露出元气的笑说道。
两人在小镇上买了凉粉之后正准备离开,临走时飘洋不死心的把照片拿出来又问了凉粉摊老板一次,卖凉粉的老板是一个三四十岁的男人,照片拍摄的时候他大概也就十几岁。飘洋本来也没有抱希望,老板看了一眼照片,果然很快就摇摇头把照片还给飘洋,说没见过。这下飘洋算是真的死心了,她转身正要走,结果老板突然“啊”了一声。
“等等,你再把照片给我看一眼。”他一边说一边伸出手,示意飘洋把照片给他。
飘洋狐疑的把照片再次递给他,这一次老板盯着照片看了十来秒,“我见过她,她是安阳镇上的。”
“咦?我就是安阳镇的人,但是我们镇上的老人都说没有见过她啊。”飘洋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又燃起了希望。
“怎么会呢,以前我外婆还在的时候就住在安阳镇,我常去你们镇上,见过她好几次。”老板很肯定的说道。
“你确定是照片里的这个姑娘?”飘洋听了老板这么说,心里开始敲起了小鼓,有点激动。
“没错的,就是她。”老板再次肯定的说道。
“谢谢老板。”飘洋灿烂的笑了起来,开心的朝老板鞠了一下躬,拉着江川就往车里钻。
凉粉摊的老板看着离去的两个年轻人,不自觉的就发起了呆来,照片里的人,怎么说都是他年轻时的梦中情人啊,怎么又会认错呢,二十多年过去了,本以为自己早就想不起那个美丽姐姐的模样了,没想到居然又看到了她的照片,是她,不会错的,和记忆深处的那个姐姐一模一样的笑容,只能是她。
回到小镇之后,飘洋又有了再次寻找的动力,之前她一直没有去乡里找,是因为她觉得小镇这么小,老前辈们又认识那么多的人,他们都不知道的人,那多半就不在小镇上了,而现在飘洋有了照片中的人就在小镇上的依据,怎么说也要仔仔细细找一次才肯罢休了。
回来时已经比较晚了,飘洋收拾着准备做晚饭,想着隔壁王婆婆也喜欢吃那家凉粉,就腾了一些出来,给王婆婆送去。王婆婆正坐在门市里看电视,抱着那只又肥又老的大白猫咪,猫咪已经老到爪子都快掉没了。
“洋子你啊,吃点什么都能想起我这老婆子。”王婆婆起身接过接过飘洋的凉粉,和蔼的笑着说道。
“婆婆您还不是做了什么都要给我端一碗。”飘洋回答说
“有洋子这样的女儿,你爸妈也是有福气啊。”王婆婆仍然和蔼的说道,但语气里多了一分羡慕和失落。
“嘿嘿,那您慢慢吃,我回去做晚饭啦。”
“哦,对了,洋子,”王婆婆叫正要离开的飘洋,“你之前说的那个照片里的人,我好像有点印象,但是又想不太起来是谁了,她应该是我们镇上的人,就看现在人还在不在镇上了。”
“嗯,等栽了秧子之后我就去乡里找找。”
飘洋心情愉快的从王婆婆家出来,走到店门口的时候,看见了江川正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就停在了门口,只是看着他的身影一会儿出现在窗口,一会儿又被隔断墙遮住。可能,找到照片里的姑娘对于飘洋来说,并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79/79906/42084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