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明天的小镇 > 第8章 阳春三月

第8章 阳春三月


三月的温度依旧不高,再加上重庆的天气时常不规则变动,今天穿薄外套加短袖,明天就要穿羽绒服加毛衣。不过幸运的是,今天是个艳阳天,风和日丽。飘洋穿了一件碎花衬衣套着针织小马甲加上一件宽松的薄外套,不多不少,轻便自在。她手里拎着一个塑料口袋,脚步轻盈欢快的走在田坎上,身后跟着两个高大的男人,一个吊儿郎当嘴里叼着根野草,一个正儿八经手里拿着相机。江川说想出来踏踏青,见识一下棉菜长什么样,就跟着飘洋和李明亮一起出来了。而让飘洋意外的是,之前还互不搭理的两人,只在她洗个澡的时间就能变得有说有笑,这脸变得比女生还快。

        江川偶尔会用相机拍一下风景,说是拍风景,其实只是个借口,这田间的景色太平常,真要拍也找不出几处别致,他举起相机不过是想拍飘洋而已。刚洗过头的飘洋,没有用吹风机吹干头发,只是用干毛巾擦了一下,此时那一头的头发以最自然的姿态搭在她的背上,不知道为什么,江川就是觉得洗过头之后头发湿答答的女人有种吸引力,是他的镜头很喜欢的类型。有时候能拍到飘洋四处张望时的侧脸,有点肉肉的,却有着迷人的轮廓,像是十七八岁的少女,这让江川忍不住去幻想她穿上白裙子头发湿漉漉的站在风里的场景。但当她笑起来时,眼角的皱纹又提醒着江川这不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想了想,还是觉得,她就这样穿着碎花衬衣笑得纯净却不幼稚要更好一点,那是关于成熟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洋子。”李明亮突然叫了一声走在前面的飘洋。

        “怎么了?”前者闻声转过头来。

        “没什么,就叫着玩玩。”李明亮嬉皮笑脸的说道。

        “毛病。”飘洋瘪了一下嘴,又转过头继续前进。

        李明亮看了一下正端着相机的江川,会心的笑了笑。江川也朝李明亮微笑了一下,轻声说了句“谢了”。

        他低头翻看了一下相机,刚才拍到了,一张很美的回眸照。

        棉菜的学名是鼠曲草,民间的叫法很多,光是这个小县城里,不同镇子的叫法都不一样,大部分人叫它清明菜,因为这种草大约是在清明节前后出现。不过人们摘棉菜一般选在清明节前,因为清明之后的棉菜大多已经开花,开花之后就会变得比较老。

        从飘洋有记忆以来,棉菜几乎是每一年都要去摘的,在飘洋还很小很小的时候,小到大概还没有上幼儿园。那时候奶奶和李明亮的妈妈不允许她和李明亮单独出去摘棉菜,于是她和李明亮就经常跟着同一条街的哥哥姐姐出去,飘洋最喜欢的是兰姐姐,比飘洋大六岁,小时候的飘洋觉得她又温柔又漂亮,总是特别崇拜她,奶奶也经常夸兰姐姐做事儿能干,但是兰姐姐的妈妈却总是打她。现在飘洋已经记不太清兰姐姐的容貌了,只记得兰姐姐在十几岁就出去打工了,然后二十岁还没到就嫁了人,嫁给了一个似乎长得不太好看的男人,是她一个车间的工友,但是整条街的阿姨都说她嫁得好,说那个男人对兰姐姐体贴又真心。兰姐姐的老公家在外省,嫁人之后的兰姐姐自然也就去了婆家,从此以后每年过年也就回来一两次。与此同时,飘洋也到了为成长奔走去看看世界的年纪,也不知多久能见上兰姐姐一次,不知不觉就记不起那个漂亮的小姐姐的模样了。

        除了和哥哥姐姐一起去,飘洋还经常和奶奶一起去,和奶奶一起去就没有那么好玩了,甚至有点枯燥,毕竟少了可以一起玩的哥哥姐姐还有小伙伴,但是和奶奶一起去可以背上爷爷给自己编的小背篓,这一点是飘洋很喜欢的。虽然现在也想不起为什么和小伙伴一起就不能背小背篓而和奶奶一起就可以背,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小时候的我们都一样的,莫名其妙。和奶奶一起摘棉菜要很认真,不然奶奶就会叫飘洋回家去,她总说:“你既然要跟着我出来,就要认认真真的做事。”

        不知道为什么,飘洋把这句话记得牢牢的,她记忆力确实很好,就连三岁左右的一些事儿她都有印象,但是能把三岁时候听到的一句话给记下二十多年不忘还是很难得的。大学的时候第一次去旅行,抱着满满的期待到了一个被翻修过的古镇,浓厚的商业气息,嘈杂的游客。第一眼看到的一切都让她失望,甚至有种转身就走的冲动,就在那时候她突然想起和奶奶去摘棉菜的时候,奶奶说的,既然来了就要认认真真的。于是她开始耐耐心心的逛着古镇,认识了一个做饭很好吃的客栈老板,还在一个不起眼的老奶奶那里买到了一个心仪的老银镯,直到现在还戴在手上。如今人们一到旅游景点就总是喜欢说“来都来了”,其实飘洋倒觉得“来都来了”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人到的地方是一块种着牛皮菜的土地,这块土地是周婆婆家的,周婆婆家养着几头大肥猪,牛皮菜是种来喂猪的,但人也可以吃。飘洋就很喜欢吃牛皮菜,不过奶奶很少做这个,她说是猪吃的,人有吃的就别抢猪的。虽然奶奶总这样说,但她还是经常提到,在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饭桌上经常是一盘没有油水的牛皮菜。

        周婆婆家的这块地不知道为什么,每年都长特别多的棉菜,又高又嫩,而且基本上都是连株的。飘洋这几年摘棉菜都是来这块地里摘,通常扫荡完了整块土地,就摘了差不多满满一口袋了。飘洋摘起一株棉菜,教江川如何识别,他很快就记下来,再加上眼神好,所以很快就找到很多。而李明亮那个四眼教书先生,出门还忘了戴眼镜,找棉菜的时候几乎趴在了地上。

        半个小时的样子,整块地就扫荡完了,飘洋手里的塑料袋也鼓鼓的,对于三个人吃的分量,这口袋棉菜早已经足够了,虽然早就可以打道回府,但是看着眼皮底下的一株株品相极好的棉菜,谁都迈不开脚,总是要弯腰摘了这一株才甘心,结果摘了这一株之后又看到了另一株,大概摘过棉菜的朋友就会了解那种眼前有很多棉菜等你去摘的兴奋感。

        回到店里的时候差不多十点半,这个点开始做,刚好可以当作饭前小点心。飘洋让李明亮和江川清洗棉菜,这个过程要细心一点,最好先一株株的挑选,把杂物挑除,然后用清水淘洗两三遍就可以了。在两个大男人做着这种细致活儿的同时,飘洋去淘米煮饭,她不太喜欢用电饭锅煮饭,通常是用木质蒸笼,木头蒸出来的饭有一股飘洋很喜欢的味道,她把它理解为大树的味道。虽然飘洋最喜欢的还是用柴灶烧出来的饭,但是家里的柴灶早在好几年前就被拆了。

        把米放进锅里之后,飘洋来帮着挑选了一下棉菜,顺道把它给清洗了。不得不佩服那两个男人的做事效率,在那儿坐了这么久,光顾着斗嘴了。李明亮嫌弃江川把野草当成棉菜摘进口袋,江川反驳李明亮在地上摸半天也摸不出几株。对于这两人忽好忽坏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上午飘洋已经见怪不怪了,不过身边偶尔像这样吵吵闹闹的,其实也挺好的。

        棉菜洗好之后,放在砧板上将其切碎,尽量切的碎一点,然后将其放进椿里再继续捣烂,碾钵还是奶奶留下来的,用了十几年了,有时候也会拿来捣胡椒和花椒。因为碾钵很小,所以一次只能捣烂两把棉菜,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力气的活,李明亮自告奋勇来帮忙,飘洋就把任务交给他了,自己去准备放在棉菜粑里的馅儿。江川在一旁看着李明亮捣棉菜,也有点想试试,但是李明亮偏不给他试。不过捣了十分钟之后,先前傲娇的李明亮主动把碾钵交给了江川。江川小时候帮妈妈捣过胡椒花椒什么的,这种草类还是第一次,感觉挺新鲜,不过让他对什么都觉得新鲜的,大概是因为今天的气氛,像是回到了小时候,和小伙伴到处找乐子的年代。

        把捣好的棉菜泥放进糯米粉中,棉菜泥和面粉的比例大概在一比三,这是棉菜放的比较多的情况,就算是一比四一比五都不会少。然后加入适量的水和面,粉团要和得比较干,这样才好做面皮。粉团和好之后,就可以开始包棉菜粑了。飘洋准备了两种馅儿,咸的和甜的,甜的馅儿可以直接用昨日赶集日里剩下的。咸的馅儿就要自己炒制了,主要得用到三鲜肉,大头菜,白菜,其实和飘洋店里卖的肉包子的馅儿差不多,只是平时早上起来包包子的时候来不及炒馅儿,就直接把生肉包在包子里。做棉菜粑的时候把馅儿炒一下是奶奶的习惯,飘洋也觉得这样吃起来味道更好一点。

        包棉菜粑很简单,不需要像包子那样要捏褶子,就像包汤圆一样包就好了。虽然很简单,但是江川和李明亮包起来还是笨手笨脚的,要不是馅儿放多了撑烂了面皮,就是包的跟多面体一样完全不圆滑。但是包棉菜粑的过程很开心,总算是看到自己努力了一上午的成果的雏形了。做完这一步,就只需把棉菜粑放进蒸笼里蒸着就行了,大火蒸个三四十分钟的样子。与此同时飘洋把之前已经滤了米汤七成熟的米饭用另一个蒸笼放在另一个灶上蒸好,以前飘洋偷懒试过米饭和棉菜粑一起蒸,结果米饭熟了棉菜粑还没熟,还让米饭串了味儿,那之后漂洋就不偷这点懒了。

        等待棉菜粑熟的这段时间,飘洋开始做中午要吃的菜,菜式都很简单,一个土豆丝炒肉片,一个炒小青菜,一个黄瓜皮蛋汤。

        一张桌子,两个人对面而坐,两菜一汤,一盘棉菜粑,热气腾腾,香气扑鼻。饭桌前的两人拿着筷子,盯着饭菜,咽着口水,等待去给隔壁王婆婆送棉菜粑的飘洋回来就坐,然后就可以开动啦。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79/79906/42084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