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茅山书院混乱多
在华夏那么多的书院中,首推有四大书院,而茅山书院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物以稀为贵。虽然读书和这个不相干,但也能连着几分道理。茅山书院既然名气如此大,必不是谁都想进就进的破烂货。
根据介绍,茅山书院每年秋季招生,而生源却分两种,一种和大多数学院一样,靠学生的真本事,学生要通过层层考试才能进入。而另一种明显要轻松一些,这种轻松只相对于哪些权贵之家,简单的说要么有钱,要么有权。因为这种方法是通过推荐信,这些推荐信不是一般人能拿到的。推荐信由学院的领导掌管着,要么有本事从学院弄到推荐信,要么就是给学院捐赠五万两银子,学院给你推荐信。
这种制度既很好保证了优质学员,比如靠自己真实本事考进来的寒门子弟,又保证了学院的收入。
而很显然,薛蟠入学方式是属于第二种。虽然有林如海拖了关系,但是薛蟠还是另外又交了一万两银子。看来林如海找的人职位也不高,不然应该是全免的,如今只是给他打了折扣。
正因为这种招生制度,让茅山书院两极分化很明显。穷的穷得馒头都吃不起,富的富得流油。
正因为这样,为了减少矛盾,茅山书院的住宿条件也非常人性化。将宿舍区分为天字号和地字号两个地方,分别为两个独立的小院子,都由一栋栋二层的小木楼构成。两个院子中间隔了一个湖,中间有座桥相同。
天字号的宿舍为每一个学生有一个单人房,房间大且做工精致,还专门设置了给书童用的侧室,条件非常好,但是价钱也很贵,不是一般的人家可以负担的。地字号的房间为两人共用一间房,房间比天子号要的小,但是,学校除了收手书本费用外,不收任何单独的费用。对于这些寒门子弟而言,几乎相当于免费教学。
两个住宿区里都设有食堂,当然,里面的菜色和价钱也相差一大截,这样,宿舍区学生们整个划分为平民区和贵族区。
这样的文化,还要从茅山书院的前身说起。茅山学院不是朝廷培养的学院,它刚开始时是由当地富豪大儒筹钱捐赠建起来的。学校希望有很优秀的学生,对寒门子弟多有照顾,但学院的花费也是现实问题,那些寒门子弟有的吃饭的钱都没有,哪里来的钱来供养这些优秀的老师。这些钱一部分还是靠别人捐赠,一部分就出在这些没本事但有钱的学生身上了。
如此一来,寒门学生看不起权贵子弟空有几个臭钱,一点本事都没有。而权贵子弟则对这些花着自己的钱,却还看不起自己的寒门子弟很是愤恨,这两帮人是天生的对峙,每年都要打架。这些事情,在全国也是有名的,算茅山书院的一大特色,薛蟠也早有耳闻。
茅山书院管理非常严格,但允许每个学生最多可以带一名书童。薛蟠是个懂得享受的,如今被人伺候了十几年,再让他事事亲为,他可受不了。如是看小林子挺机灵的,就将他作为书童带了过去。
薛蟠到了茅山书院,先打听了情况,然后选择了天字号。没办法,里面住的都输权贵。虽然可能有很多是执绔子弟,没什么本事,但是,这些人所掌握的权利不可小觑,只怕是那些寒门子弟花二三十年经营,都达不到的他们这种程度。所以说啊,投胎是个技术活啊。
茅山书院按照年龄和学识程度,将学生分了高低两个级别,每个级别分三个层次。十四岁以下为低年级,年龄过了十四岁为高年级。这中间还要通过考察,若是考察不及格也会被分到低年级。
薛蟠按照年龄应该是低年级,但是,他已经考取了举人,进校的时候又有老师给他做了测评,因评分相当高,然后将他分到高年级中层。
薛蟠这届的高年级中层有两个班,每个班三十人。分班是按照成绩分的,薛蟠分到了尖子班。
薛蟠来的时候,顺便问了老师这个班里的情况。知道这个班里一大半都是寒门子弟,仅有三四人家里条件还不错,住在天字号宿舍。
而隔壁班的,都是些权贵子弟,成绩垫底,但是破坏力强。那老师见薛蟠很出众,是个好苗子,再三叮嘱薛蟠离这些学生远一点。
薛蟠笑笑没做声,他交朋友,主要看人品。至于学习成绩,这些权贵之家将孩子送来也只不过是让他夺认识几个人,学学规矩。若是科举考不上,家里也会为他捐个官,出了学院还不知道谁比谁更厉害呢。
道了宿舍,薛蟠将床铺扔给小林子打理,自己则四处游荡。更巧自己邻居在,于是薛蟠自来熟的过去攀谈,一打听才知道隔壁住的是个金陵同乡,名王进喜。算起来,和王子腾还是同宗,怎么也扯到点亲戚关系。
薛蟠初来乍到,总要攀个熟人。当天拿着从家里带来的点心上门打招呼,几句话之后,两人就熟络了起来,聊着茅山书院的一些见闻。
王进喜是小富之家出身,进茅山书院完全靠自己考进来的。因着他父亲是进士出身,从小对他要求严格,所以从前成绩还不错。如今他父亲在金陵当着一个六品小官,完全能够支撑他在茅山书院的费用。
虽然小时候有些成绩,但是参加乡试,两次都没过。如今也有十七岁了,想着再读两年,若是下次还没过,就不再折腾了,让家里捐个官。
王进喜看着薛蟠出生富贵,自己小小年纪就已经是举人,想着要和薛蟠打好关系,也不藏私。跟薛蟠交代道;“我们学院分为两派,这应该不用我介绍,全国都晓得。地字号和天字号之争,一边寒门,一边权贵。这是我们学院的老传统,年年两派人争斗。听说上一届,快毕业的时候,两派人还在学院发生械斗,具体什么原因,上面瞒着不说。只能说明,两派私怨颇深。
别的还好,这里我要提醒你两个人,一个是寒门派的代表人物,这人叫陆向阳,祖籍荆州,每年各个科目考察,都是名列前茅。是我们学院当之无愧的首席,深得院长喜爱。他如今已经取得举人身份,本来这次要去会试,但被院长拦着了,说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让他再等三年。这人听说祖上也是官宦之家,后来没落了,早年丧父,如今靠着姑母接济着过活。人呢,很傲气,天天用鼻子孔看我们,我们见了他也是呸上一口。其实也没什么深仇大恨,就是看不惯彼此。
我们这边的代表人物,说出来也许还和你家有点渊源。”
薛蟠吃着瓜子,一边很八卦的问道;“哦,这话怎么讲。”
王进喜道;“西宁郡王家,是不是和你们四大家族来往密切?”
薛蟠想了想,道;“要说着西宁郡王家,确实和我家还有些渊源。当年我祖上为紫薇舍人也是为官的,和老一辈的西宁郡王关系很好,只是近几代我们家开始从商,也就不大往来了。
要说啊,当初我家们祖上也是结过亲的,我们家有一个姑娘曾为西宁郡王的王妃,只是这个姑太太也不争气,连儿子都没生个就早早的去了。后来我们家败落了,也没怎么再来往了。照你这个意思,另外一个人是西宁郡王家的。”
王进喜道;“正是如此。这人姓顾,名风卿,乃西宁郡王的幺儿。虽说是嫡亲的幺儿,但是身份很尴尬。若是个得宠的,也不会在我们这个进学了,最差也是在京城的国子监里读书吧。”
薛帕问道;“这是为何?”
王进喜道;“这要从西宁郡王家的后宅说起。这西宁郡王早年和镇国公牛府结的亲,娶的是镇国公家的嫡长女。这嫡长女给西宁郡王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在大儿子十岁的时候,生病去世了。这牛家怕西宁郡王续弦娶个有权有势的夫人,会亏待自己家的三个外孙子。于是牛家人保媒,娶了个小户人家的女儿,续弦为妃。这个续弦的妃子也很争气,给西宁郡王生意一儿一女。如今女儿已经出嫁,这儿子就是顾风卿了。
顾风卿在西宁郡王家地位就尴尬了,虽然有嫡子身份,但是母家没倚仗。而西宁郡王的长子如今三十多岁了,已经被封为世子,虽然有些能力,但是为人吝啬好妒,对顾风卿这个弟弟也是面子上的交情,还处处提防他,怕他争夺家产。
而顾风卿的母亲又是个性格懦弱的,娘家人要巴结着西宁郡王,也是软骨头,对他没半点用处,还处处拖后腿。
西宁郡王倒是对这个小儿子很疼爱,奈何年龄大了,也管不了许多。除了物质上的弥补,也不能分给他别的东西。顾风卿在家里待着不自在,于是一怒之下,独自一人跑到了茅山学院。他本就聪明,对读书也很有天赋,去年和你一届高中了举人。“
薛蟠点了点头,表示这个八卦没白听。没成想,王进喜又说了一句,道;“如今这两个人都和你一个班。“
薛蟠一愣,似乎没听清楚,直接问道;“啥啊?”
王进喜道;“这两个人,如今都在高年级,中层,尖子班,和你是一个班的。别的我也不说,只这两个人,你要尽量避着些。”
薛蟠这才听明白,心里咯噔一下,觉得自己想在茅山混日子怕是不可能了。和这两个风云人物待在一个班,只怕你不想惹麻烦,麻烦还没找你。
薛蟠还没回过什么来,突然,王进喜的房门被人推开了。一个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眼神不羁少年站在门口,挑着眉看着薛蟠,眯着眼笑问道;“你是薛蟠?”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77/77651/409544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