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剑来,给我斩开这方天地 > 第279章 喜事连连

第279章 喜事连连


入冬过后,流年换盏,喜事连连。

先有那位街坊李婶家的小儿子结婚,许青白此前收了人家一篮子的鸡蛋,如今便投桃报李,足足包了一个“六六大顺”的大红包,带着冯蜜与姜桃去吃席。

讲到这场婚事,又不得不提其中的一个小插曲。

新郎家也不知又从哪儿打听到许青白如今当了大官,婚礼前一天,也算是临时起意,李婶便带着她的小儿子登门来访。

见着了许青白,李婶直接说明了来意,原来是恳请许青白明日去当那主婚之人!

许青白笑着没有推辞,再怎么说自己也是个读书人,这点小事还难不倒他。

在得到肯定答复后,这位李婶又与那日如出一辙,她让许青白稍等片刻,独自留下儿子后,欢天喜地的便离开了。

屋里,便只留下了许青白与他这位儿时的玩伴。

许青白的记忆里,那个小鼻涕虫已经与他对不上号了!

对面的人,个子不高,样貌平平,沉默寡言。他站在那里,有些拘谨,有些木讷,他不断地偷偷地打量着许青白,却又不怎么说话。

时隔十好几年,小时候能够玩耍到一块的两个人,如今各自有了各自的生活!

不同的成长轨迹、不同的人生际遇,以及如今两人截然不同的身份地位,已经使得他们很难再有共同的话题。

小时候的亲密无间,并不代表着长大后就不会生分疏远。

人生叵测,如梦难守...

等到李婶再回来时,只见她一只手里提着块上等的肥膘肉,另一只手里拎着一只肥雁...

屋里,许青白这位儿时的玩伴早就局促别扭得不行,这会儿见母亲去而复返,顿时如蒙大赦。

他赶紧上前将母亲手里的东西接过,帮忙提着,站在母亲身后。

李婶瞪了一眼没出息的儿子,转头对许青白说道:“许少爷,按照永乐坊里的风俗,对于主婚人,咱可是有讲究的...这块猪臀肉厚实着呢,你别嫌弃!”

李婶说完,这位明天的新郎官兴许是被母亲刚才那一眼瞪得开了窍,这会儿主动接话说道:“这只大雁是我入秋时在城外捕获的,当时一共捕到了两只,其中一只已经作为聘礼送给小屏了...”

说到这里,这位其貌不扬的男子有些不好意思地扣了扣脑袋:“小屏是就是我的那位媳妇儿!”

许青白笑着点了点头。

对面的新郎官手里举着大雁,又接着说道:“剩下的这只已经养了两三月了,一直在跌肉,许...许青白,我家里没什么好东西,这只雁也算是野味了,就送给你尝尝味道吧...”

许青白闻言,便笑着收下了。这块肉和这只雁对于许青白来说不算什么,但越是如此,他就越应该收下!

这是情分,也是心意!

对生人不可轻表意,交浅只说三分话!

对故人不可轻拂意,言语似刃刮人心!

等这娘俩告辞后,许青白望着这只大雁,不禁又有些哭笑不得...

民间有用大雁作为聘礼的习俗,这许青白是知道的。

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顺阴阳变化而迁徙之意,隐喻不夺女子之时也。

所以,在民间,男方以雁作聘,寓意男女阴阳结合,顺应天道!

只是,许青白想着,一对雁,其中一只两三月前送给了那位名叫小屏的新娘子,而另一只又来送给了自己...

这叫什么事儿啊!

......

————————————

过了没几天,夏京城里又热热闹闹、沸腾不已。

大夏新帝纳后了!

大夏王朝各藩属国,以及大越、大匈两个友邦都将派出使臣来夏京观礼祝贺。为此盛事,新帝还下旨大赦天下,普天同庆。

这两天一直宅在家的许青白也接到了从大越那边送来的任务,让许青白作为大越朝廷的使臣,领着驻在夏京里的那些大越礼官们,一同进宫观礼。

婚期就定在冬至那天,说这一天红鸾星动、天喜星明,是百年不遇的良辰吉日!

按照大越朝廷的意思,许青白现在颇有点驻外武将的味道了。放眼整个夏京城里,如今就属他官衔最高,大越也不准备另派使臣前来了,就让许青白全权代表大越,参加盛典。

为此,驻在夏京里的那几个礼部官吏,以一个姓曹的老礼官为首,已经前前后后登门两趟了。

一是提前来会一会许青白这位上司,毕竟婚礼那天还要一同出席。二来,这位姓曹的老礼官也多少有点放心不下的意思,毕竟许青白人年轻,又是武将,他生怕许青白在婚礼上失了礼,如果到时候做出些有损大越国格的事儿来,他们几个老礼官都担待不起。

所以,这位姓曹的老礼官在第一次登门之后又专程来拜访了一次。他不厌其烦地跟许青白介绍此次婚礼仪式以及一些使臣观礼时的基本礼仪。还好!许青白不像边境上那些浑身只长腱子肉的粗鄙武将,不但看着知书达理,还耐性极好,讲到一些关节时还会主动虚心请教...这让姓曹的老礼官顿时心安了不少!

......

————————————

冬至这天。

天空竟飘起了鹅毛大雪,瑞雪呈祥,还真应验了良辰吉日!

一大早,许青白就将从大越那边送过来的礼服穿戴得整整齐齐,随后来到前厅,与早已来府上等候多时的曹姓的老礼官几人碰了头。

许青白做东,安排几人将就在府上潦草吃了一顿早饭,喝过了几碗清粥后,便在几位礼官的连连催促下,一起出了门。

按照大夏朝廷那边提前发布的科仪流程,新帝与新后会在今日辰时,先行在宫中完成结拜仪式,祭拜天地、神灵。结拜仪式过后,再一同去太庙烧香,祭告祖先。

因为此环节过于繁琐,加之礼官与钦天监们共同选定的时辰过于早了些,所以不便邀请各国使臣们参加。

只有到了巳时,会在宫里举行册封大典。届时,文武百官在列,再邀请各国使臣共同见证。随后,新后入座,接受众人朝拜。

午时,新帝新后还将设宴,并备下美酒,款待群臣百官。

掐算好了时间,许青白领着众礼官来到皇城门外。

此时的皇城外,早已人流熙攘。

两大王朝以及各大小藩属国的使臣们,穿着各色华丽的礼服,正有序从宫门下鱼贯而入。

步入皇城,虽已凛冬,却见各宫门道旁,繁花似锦,与白雪相映成辉。

宫道两边,每隔十步,便设一烛台,上面尽摆婴儿手臂大小的红烛,烛台下红蜡连迹,想来昨晚的皇宫已是灯火通明了一夜。

入到内城,只见正中大殿门外东侧,搭建有一座临时寝宫,面朝南。

曹姓的老礼官见许青白东张西望,便热心替他介绍道:“这是职掌宫廷陈设、沐浴、灯烛、洒扫的尚舍监负责搭建的。一会儿那位新后乘坐重翟车入宫,钟鼓齐鸣,以告知宫门内外。新后至殿外后,先入此寝宫内整理衣饰,再行入殿。”

一行人至大殿内,此地早已人头攒动。

因典礼尚未开始,殿内的众人分内臣和外臣两拨而立,各自交谈,议论纷纷。

许青白一行人被一位尚宫女官领着,站到了使臣那一边,区域位置倒是靠前,毕竟他头上顶着大越使臣的光环。

只见大殿西南角搭建有一座帷帐,面向东,地上铺有两层席,陈设屏障。

许青白不明所以,又转头向身旁的老礼官请教道:“老曹啊,这座帷帐又是做什么的?”

古道热肠的老礼官笑道:“许将军有所不知,按照今日的流程,待会儿会由大夏礼官在殿中宣读皇帝册书,正式昭告天下。随后,再向新后授予册典、宝绶,新后与皇帝一起接受一众官员使臣的拜礼。最后,新后与皇帝还要入此帷帐中,行那同牢合卺的礼仪,至此,整个大典才算结束!”

“何为同牢合卺?”许青白虽广有涉猎,爱看杂书,但对此皇宫科仪的术语还是知之甚少。

曹姓老礼官耐心解释道:“同牢指新人共食一畜,合卺是指夫妻二人交杯而饮,寓意合二为一,永结同好!”

许青白点头称是,他这个才做过主婚人没几天的人,对于这些皇家礼仪,不禁又多了一分认识,其繁琐与庄重程度,果然不是民间所能比拟的!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75989/75989142/184354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