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民国道人 > 第三十二章 拱宸桥

第三十二章 拱宸桥


临安,亦作余杭。

据说当年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一说,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

因其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临安得益于京杭大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发达的丝绸和粮食产业,历史上一直是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

临安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例如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以及茶文化等。

顺带一提的是,临安还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

在各式各样的盛名之下,李逸风自然早就心驰神往了。

难得这一次来了,那当然要好好玩会!

毕竟他怎么说,都还是个孩子,终究还是爱玩的。

直到他真正出发向一个热心的大爷打听才知道,金陵里临安到底有多远...

足足有二三百里呀!

不过李逸风认为,在这附近也迟早会被寻找他的魔族给抓住的。

一次性去一个远一点的地方,安全性更高一点。

于是李逸风便施展开了踏云步赶起路来。

直到上路了,李逸风突然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自己似乎没有什么钱在身上...

平时的日常用钱全在师父萧渊青那。

李逸风左搜右找才在乾坤袋里面找到一块大洋。

多的就没有了。

随后他就在街上找了个当铺将这一块大洋换成了零钱,用作这一路的盘缠。

“看来去到临安得看看如何维持一下生计了。”李逸风暗自想着。

随后一路上他都是买些馒头咸菜什么的就着吃。

晚上休息则是看看有没有什么寺庙之类的,如果实在是没有就翻上树去睡觉。

终于在第六天,他来到了心心念念的临安。

一来到临安,一股真正属于江南水乡的气息扑面而来。

一座座水阁屹立在大街小巷之中,河流旁尽是弱柳扶风。

小桥之下还划过一搜乌篷船。

沿街都是小贩们的叫卖声:

“猫耳朵!猫耳朵了喂!”

“好吃的片儿川嘞!”

“新鲜出炉的小笼包!”

……

李逸风看着都差点流口水了...

因为这里实在是太多李逸风想吃的东西了。

可是现在李逸风的当务之急是找点赚钱的活干。

不过具体做什么他还没想好,便想着先把临安逛一番再说。

熟悉一下环境总没有错,也可以顺便看看有什么工作适合他做的。

随后他便开始围绕着临安转悠了起来。

很快他就看见了一座又高又大的石拱桥,桥长约莫百米,高度有差不多四层楼高,并且桥身上还有三孔。

后面找了位拉黄包车的老伯一问才知道,这是临安的拱宸桥。

拱宸桥的“拱”是指“拱手”,泛指拥戴,“宸”是北辰星,也就是北极星,北方最亮的星,代表“帝位”,“拱宸”这个名字就是百姓拥戴皇帝的意思,要知道这条水道当年可是可以直通清朝京城的。

原先拱宸桥地区商业并不发达,只有几家菜馆和小旅社,供过往的运河船工吃饭、休整之用。

老伯平时拉黄包车什么人没见过呀,一看李逸风这个样子就知道他是初来乍到临安的,并且还是这般小孩模样,便告诫他,让他不要靠近拱宸桥。

李逸风既然来到这里,肯定要探明白情况呀,当即就是拿出了五个铜板塞给了老伯,让老伯有多少情况说多少情况。

老伯一看到钱,一下子话茬子就打开了,一副知无不言的样子。

据说在前朝,临安城城内就有62万余人了。

然而在前朝某位帝王在位的第二十一年,掌管神州的前朝的人在一场战役中大败,签了份文件,临安被开为别国的通商商埠,而拱宸桥的另外一端则被辟为他们的租界。

别国人在这个租界中兴办了所谓的“四馆”,即烟馆、戏馆、艳馆、搏馆,其中,又以艳馆最为有名。

提到当时的拱宸桥处的艳馆,就不得不提到“福海里”,“福海里”是上海人郑阿在xxxx年仿照上海福海里建造的,房屋为石窟门建筑。

老伯想了想,接着说道:

这“福海里”是二层青砖小楼。“福海里”的女子一般称“堂子的女人”,也叫“堂姐”,她们都有卫生执照,收入很高,按章交税,且每个月所交税银高达4块大洋。

而拱宸桥的艳馆又分为三个等级,一等艳馆全部在大名鼎鼎的“福海里”,在这里营业的都是高级艳女,外表高雅,皮肤白嫩,懂琴棋书画,数量多达200多户;二等艳女则杂居在拱宸桥东别国人修筑的二马路一带的楼肆上;三等艳馆为最低档次,全部在拱宸桥西头,这里已经不在别国租界范围内了,艳女也多来自浙西农村。

前朝的人害怕这股邪风向城区蔓延,索性准许拱宸桥的艳馆合法营业,想把该行业限定在别国租界内,结果这一手彻底把拱宸桥地区搞成了远近闻名的红灯区。

提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及一个人。

张啸霖。

据说上海近代海帮三大头目之一的张啸霖就发迹自拱宸桥,而张啸霖的两大特点,一是亲别国,二是去逼良,这都带有很深很深的拱宸桥印记。

“老伯照您这么说,那也就是说,张啸霖在拱宸桥另外一边的别国租界,很有势力?”李逸风听完之后,将信息消化完后便接着问道。

“可以这么说哩,张啸霖就相当于别国租界的大管家,整个拱宸桥一带都是他在管理着的。”老伯点了点头说道。

李逸风算是明白了不少,连忙感谢道。

在知道这些消息后,李逸风第一想法是对拱宸桥另外一端敬而远之。

第一是有上海海帮的缘故,能不招惹到就尽量不招惹。

第二是因为是别国的租界,如果里面有人能认出自己。

那可得再次逃离这里了。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74856/74856009/1414138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