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生生结 > 第十八章 公共交通

第十八章 公共交通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严培之的眸子里此刻是温暖入春,看着自己的女儿坦然自信,神采飞扬的站在朝堂上侃侃而谈,心里是无比的骄傲。

        严玲齐?哥哥的字据说一个字要上千两的银子,自然是好的!

        老太师平素是不用上朝的,但听说今儿顾宛要上朝,所以起了一个大早来上朝,听到现在,觉得今儿上朝是值得的,尤其听到顾宛提议的国家报业,很是赞同。

        周鸿宇一直都是自持甚高的人,朝堂上的众位官员都清楚,能得周大人的称赞,绝对的是不凡。

        老太师李云大人站在前首是频频点头,对顾宛提出的国家报业同样颇有兴趣。

        国学部的部长周鸿宇大人还是户部右侍郎上前举荐了顾宛和严玲齐。

        “皇上,臣看好顾大人提出的这国家报业。要把报业做的更加精美,可能非顾大人和严大人的儿子严玲齐莫属。顾大人的字在国子监里大家曾经见识过,严大人的儿子严玲齐的字也是别具一格,他二人的字可以担当!”

        陈子墨也看看严玲婉,眸子里有了更深的笑意,田水月的字画她当然能寻来,田水月不就是她吗?

        为了获得一张田水月的画,慕容岩可是花了大价钱才得到了一副。

        站在前面的几个重臣都齐齐的看向顾宛,慕容左相好想把眼前的美貌少年给看透,顾宛竟然与田水月有关系?

        “哦?”

        “如果皇上准奏,田水月的字画下官可以负责去寻来!”

        严玲婉暗笑,想要田水月的字画,那还不容易!

        田水月?

        “皇上,如果顾大人这个报业上能有田水月的字画和顾大人的诗作,下官倒是很看好这报业的前景!”一个老臣出列感叹了一句。

        部分大臣的嗅觉之灵敏,几句话下来就能看见国家报业中巨大的商机和背后对文化的推动。大臣能看见,皇上和太子更加能看见。

        “不是早就有活字印刷了,把它变得精美一些,可以采用两种,一种精装版,价格高一点,有收藏的价值。一种普通版,让普通老百姓都能购买。主要是面要宽,要广。”

        能站在朝堂上的人的确没有笨蛋,大家都认真的听,这顾宛提出的国家报业是收买人心的好办法。

        严玲婉是洋洋洒洒的说着,说累了喝口水,一个太监专门站立在她的身边负责添水。

        “还可以给商家做广告,什么时候开业?某店经营什么?等等。可以给其他人刊登各种启示,当然这些都是要收费的,按照字数或者版面大小来计算费用,这就是广告营销。为了吸引更多的文人,可以连载一些小说,还可以在每一期的报纸上弄一些名家字画。还可以有一些娱乐八卦,这就是娱乐大众,还可以……”

        “报纸上可以刊登朝廷中可以告知老百姓的新政策,可以刊登并告知老百姓京都城或者其他各地发生的新鲜事儿,可以刊登各位新写的诗作,文人爱好的东西,这就是传播文化和引导舆论。”

        “报业就像是印刷局,不过报纸不是书籍,没有那么多的内容,每一期只一张或者两三张大大的纸。它的特点就是发行量大,信息专递快。它可以传播文化,引导舆论,娱乐大众,广告营销,沟通协调。”

        面向大众?

        “邸报仅仅限于官员,而报纸则面向大众!”

        “哦?”

        “是的,与邸报有相近的作用,但却又不同!”

        “何为国家报业?是否与邸报有相近的作用?”太子殿下蹙眉问道。

        太子殿下和皇上自然对此很有兴趣。老百姓的舆论导向之重要作为一个合格的帝王更加明白它的重要性。

        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严培之作为礼部尚书对婉儿提出的这一新的词语极有兴趣。要知道每一代的帝王都想控制人们的思想,挖空心思的想办法,古有秦皇的焚书坑儒,用暴戾的方式来控制老百姓的思想,这是严培之最不为所愿见的。

        而严玲婉在休养的期间,曾经见过哥哥的手里拿过邸报,就说明这个时空有邸报。只要在这个邸报上加上后世中的先进管理元素,也能把这个报业发展的顺利。

        “邸报”另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属于新闻文抄。

        唐朝初期的大儒颜师古曾经说:郡国朝宿之舍,在京师者率名邸。邸,至也,言所归至也。“邸”后来作为地方高官驻京的办事机构,为传递沟通消息而设,由此有“邸报”之称。

        后世中的新闻出版业认为“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邸”本来是指古代觐京师的官员在京的住所,早在战国时就出现了,也有人说始于西汉时期。

        “第三点,国家报业,就是发行报纸,报纸指的是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通常散页印刷,也可以装订,有固定的名称,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高台下的太监立刻恭敬的端上茶水,严玲婉接过来大口喝水,说了那么久,早就口干舌燥的了。

        大家也跟着皇上纷纷笑了笑,面上的笑容却抵不过心中的吃惊。

        皇上倒是愣怔一下后哈哈一笑,“赏!”

        大家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来了这么一句,差点跌一跤,这顾宛?可是熟知她的人则是会心一笑。

        “第三点,国家报业。”严玲婉说到这里停顿了,“皇上,赏一口水来喝吧!”

        在这一点的提议上严玲婉也没有很是具体的讲解,大致的提一下而已!

        有些大人在这一点上是听得二懂二懂的,感觉没有国家银行的提议来的那么透彻。但是刑部尚书段睿杰对社会治安稳定十分有兴趣,这顾宛既然是太子殿下未来的重臣,那得好好助助他!

        “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老百姓能吃饱穿暖,社会治安自然会更加的稳定。发展交通,可以先发展城市交通,有了一定规模,一定的模式后其它的城市可以依照模式开发,然后再发展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最早出现在y国,1829年就雾都就出现了第一辆马拉式公共马车。这里是不可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公交车、出租车等等公共交通工具,严玲婉就只能结合后世中的一部分出租车的管理模式。

        这一点又和第一点提议想结合了,其实能结合的地方很多,以后他们就能慢慢知道了。

        “可以把军队中老了的战马全部下放,用来拉动公共马车。老百姓中只要愿意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就可以登记,交上一定数量的金额作为承包马车的资金,当然也是他的投资。如果没有启动资金的人就可以在银行进行贷款,按月归还。每月每一辆马车在给国家上缴一定数量的管理费。”

        她是一个好奇心重,社会阅历丰富,喜欢,三十几岁的老师。这样的穿越者能不强悍吗?她不想强悍都不行!

        没办法,这个穿越者太强悍了!她不是一个十几岁连基本学业都没有完成的学生,她不是一个二十几岁没有多少社会阅历的人。

        我的个祖宗!乔子松对小嫂子的崇拜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

        “嗯!”陈子墨微微点头。

        “大哥,那刀是顾宛……”乔子松小声的问。

        站在武官这边的官员提起了兴趣,新式武器他们都爱,没有不爱的。乔子松想起自己爱不释手的那把刀,是之前大哥送给他做样品的,后来乔子松让工匠打制了一批出来,军队里现在都是为了获得新式武器而士气大涨的军士们。

        “另外国家养战马可以说耗资巨大,就因为老了而被杀掉的战马,真的很可惜!再说养武器比养战马可便宜多了!”

        “当然会有将军出来说,为了保证军马的优良品种,而需要杀了它们。顾宛想告诉大家,战场上军马的优良是能保证一部分战斗力,这一点顾宛承认而且十分认可,可是顾宛想说如果我们大力发展新式的武器,大力的提高武器的杀伤力,同样能保证战场上的战斗力。”

        “普通百姓一般都是养驴子,用驴子来代替脚力,因为养马成本高,但是既然军马已经老了,不能再上战场,下官认为杀了十分可惜,可以再次利用这部分资源。”

        “军马通常是杀了!”军马在战场上死的多,军马的品种和普通马不一样,为了保证军马的优良,所以军马一般老了后多少直接被杀。

        “宁王,下官请问,军队中老了的军马是如何处理的?”

        宇文凯大人负责工部,工部面对太多的就是交通问题,顾大人提出国家交通系统,今后全面化,工部的人员都会感激他的。

        原本对严玲婉心中不屑,刚才还有些恨恨的宇文凯大人对此却颇有兴趣,因为这第二点提议与工部密切相关,所以再不屑,再不喜顾宛,宇文凯大人都仔细的听他说那吸引人的,新鲜的说辞。

        “大力发展交通,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特别是公路运输以其机动灵活、覆盖面广、通达深度高的独特优势在交通中占有主导地位。”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70/70451/36794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