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三河酒厂 > 第12章

第12章


12.培训

晚上大家到一楼食堂吃了饭,为了表示欢迎,食堂没有把中午的剩菜端上来,破天荒的重新炒了几个菜。李钊他们并不知情,但是掌勺的师傅却满心的不高兴,本来中午做完饭下午就可以下班了,几个打麻将的牌友还在等着他赴局,结果又被食堂管理员叫回来给这群初来乍到的小崽子们炒菜,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大伙儿吃完晚饭都三五成群的上楼了,大师傅看着满桌狼藉的剩菜,更是气的咬牙切齿,准备明天找管理员诉苦。

经过一下午的休息,大部分人都恢复了之前的精神状态,几个喝的太多的人因为身体吸收了酒精的缘故始终难受不堪,喝酒是一件很伤人的事,尤其是过量饮酒,不但增加心脑血管的负担,会让人整个身体都失去活力,三五天都缓不过来。

李钊是个爱凑热闹的人,实际上他害怕独处,当自己一个人面对安静的环境时,就会莫名的控制不住思绪,想过往,想以后,想前途,想命运,想来想去的结果就是越想越困惑,越想越迷茫,所以他更愿意用别的事务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这样他就不用总和自己真正的心绪斗争。

宿舍里没有电脑,只有破旧的电视,因此打扑克成为了最好的消遣方式,大家聚在一个宿舍里,既能够加速熟悉,也能够快速消磨时间。

第二天,上午8点半,吴萍来各个宿舍通知,9点开始为期两天的培训,就在旁边的小会议室。冯坤有晚起的习惯,但是因为刚刚入职,总得装装样子,没有了电脑游戏,黑夜对他来说着实无聊。

9点钟培训正式开始,第一个讲课的人是吴萍。今天她穿着半袖的衬衫,下身穿一条黑色的长裤,李钊觉得她的衬衫好像故意选小了一号,又圆又大的乳房似乎随时要蹦出来。

吴萍讲的内容是三河酒厂的发展历史。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酒厂,可以一直追溯到清代。经过多年的经营和传承,到了建国初期,具有一定规模的三河酒厂成为了国家二级企业,正式成为宏图县的文化名片。在大时代的背景下,身为国营企业的三河酒厂是当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之一,有很多人都愿意被分配到这里,因为在卖方市场的时期,能弄到酒喝,无疑是让人羡慕和嫉妒的,那种天天脸色红润、浑身晕乎乎的状态简直如同神仙一般,既可以享受到美酒的乐趣,也能够完成工作的要求。

胡适雨就是在当时分配到三河酒厂的,他高中毕业以后自考了夜大,通过父亲的关系被分配到这里,从技术员做起,一直做到三河酒厂的厂长。1998年,国企改制的大潮覆盖了大江南北,在三河酒厂任厂长的胡适雨并不想放弃仕途而走向商海,他本想去县政府做人大主任,再另谋他路,但是一件事激怒了他:时任酒厂副总的薛为民想通过国退民进的东风成为三河酒厂的掌舵人,但是他清楚的知道,想要完成自己的财富积累,必须把负债扩大化,企业负债越多,入手的成本就越小,获得的回报也就越多。在听说胡适雨要去政府机关走仕途而不来酒厂上班的时候,他耍了个小聪明,把大量的债务和费用安在了胡适雨的头上,这样自己以救世主的形象一举拿下三河,既有威信又有说服力。眼看着事情要办成,胡适雨听到了消息勃然大怒,这个锅如果自己背了,就算到了政府机关也抬不起头,因此点燃了掌控企业的想法。他连夜去广州找朋友和熟人,靠着个人的信誉和人脉借回300万现金,一举成为了三河酒厂的老板。在完成私有化之后,自己担任董事长的胡适雨清洗掉了几个不服的副总,在成王败寇的竞争中失败的薛为民拉拢一部分手下的人员和职工离厂而去,又通过多年的关系和人脉成立了一家酒厂,扬言十年内要干倒三河!既然已经撕破了脸,那么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胡适雨在全厂大会上对员工宣誓:今天走的人,三河永不任用;今天留下的人,三河绝不亏待。只要我能做到的范围内,一定叫大家吃饱饭,挣到钱,过上好日子!

接下来胡适雨从外面挖来了几个能人,就是后来担任总经理的孙承英、担任财务总监的李文瀚和后来的担任分厂厂长的包永全并且提拔任用马东海等人。

经过了初期的动荡,三河酒厂步入正轨,尽管保留了大量的国企内的管理制度,但是民营企业的自主决策和踏实肯干还是激发了企业的潜力,到2002年时,销售额已经比转制时翻了一番,突破了3000万。

当然,这些是后来李钊慢慢了解的,吴萍讲的并没有如此细致,她眉飞色舞的讲解时,更关注坐在下面的单身小伙子们,似乎他们更能激发她的热情,尤其是帅气的李钊。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63827/63827034/192583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