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三河酒厂 > 第39章

第39章


9.计划没有变化快

按照马东海最初的计划,他要连续做三年校园招聘,把自己手下的销售队伍彻底从裙带关系中解放出来,打造一个能力出色、令行禁止、执行高效的团队,不但能够实现自己的操控,也能够为三河培养出足够多优秀的人才,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会立于不败之地,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的竞争。

但是他的计划只执行了一年,就戛然而止,无疾而终。他想去说服胡适雨,结果遭到了胡适雨的否决。马东海的算盘遭到了其他所有高层的抵制,没有人希望他脱离出去,自己的亲戚和嫡系的利益怎能如此简单的被踢出局。几乎所有人都私下里和胡适雨提出了反对意见,“大学生眼高手低,不能吃苦,不切实际,不安现状、能力不足。”的言语充斥着胡适雨的耳朵,他认为马东海的想法有误,与其迷信高学历,不如相信结果,过程不重要。

“董事长,我觉得这是个长期投资,”马东海还在做最后的努力,“如果能够招来一批优秀的人,那么影响的可能是十年、甚至二十年,可以保证三河未来十年的发展领先于其他对手,咱们都有老的一天啊!”

“但是你保证不了这些人会留下来,很可能来了就走。”胡适雨说。

“大浪淘沙,有人离开也正常,以目前的薪资待遇,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也确实是个问题。”马东海说,“留不住人才,对厂子来说是巨大的损失。”

“你得先确定他们是人才。”胡适雨说,“有学历没能力的人离开也没什么不好。”

“那今年?”马东海充满希望的看向胡适雨,“校园招聘还做吗?”

“今年先暂停吧!”胡适雨说,“今年的重点任务是打击金珍酒厂,提高销量,全厂职工已经超过700人了,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太高了,得先稳一稳。别的事先放一放。”

马东海没有再说什么,他知道,这个计划就此终结了,很难再启动。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半途而废就很难重头再来。

十年之后,马东海担心的事发生了,尽管他已经不再担任销售总经理,但面对着无人可用的局面他唏嘘不已,如果当时自己的计划坚持下去,很可能是另外的一个局面,不知道彼时的胡适雨心里怎么想,他是不是也很后悔。

8月份,武星通过了省公务员考试,进入了体制内,马东海无比心痛;9月份,李青和杨雷也选择了离开;10月份,去年招聘来的大学生只剩下李钊、秦路、王琦、韩莹四个人在坚守。可以说,马东海的计划失败了。

2005年的校园招聘成为了三河酒厂历史上的绝唱,也成为了北方城市的一个缩影。随着大量人才的外流,北方的经济发展越发的困难和迷茫,工作机会少、没有好的待遇和机会、留不住人、关系至上似乎成为了普遍现象。坊间有一句话,叫做“投资不过山海关”,简明而概括。失去了原生动力的企业和城市,在黑夜中不断徘徊,品尝着了无生机的苦涩。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63827/63827034/1925829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