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17. 历史性的突破
2007年过的很快,这一年三河酒厂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首先,收购了金珍酒厂,卧榻之侧,再无他人安睡;接着,胡适雨以企业家的身份成功当选了市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不仅如此,他还在厂子的内斗中拨乱反正,一招制敌,为自己的儿子胡一迪铺好了接班人的道路;还有,全年销售额突破了亿元大关,这是三河酒厂的销售额第一次开始以“亿”为单位计量。
全厂上下都被这些好消息鼓舞着,简直有一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感觉。胡适雨也难以抑制自己的高兴,这个结果充分证明了自己的领导有方和用人得当,按照这个速度,他可以实现更大的目标,创造更大的成绩。
几家欢笑几家愁。当全厂职工因为销售过亿而沉浸在高兴的气氛中时,落寞似乎就显得格外凄凉。何海江和于伟都是这一年的失败者,而孙承英也被胡适雨的亲戚搞得焦头烂额。但是李钊对他们并不了解,在他熟悉的人中,这一年过的最郁闷的人非韩莹莫属。
自从接管了北方市场后,韩莹就深深的陷入到姜磊挖下的坑里,难以脱身。
姜磊成功的从内蒙市场迈进省内市场时就知道,不管是谁来接管,都必须要忍受5到6个月没有销售额的局面,但是没有办法,对别人的怜悯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所以他并不在乎也不关心接下来的事情。
而韩莹成为了最倒霉的人,他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内蒙市场半年没有销售额,还要忍受代理商们的群情激奋:当初是你们厂家的经理让我压货的,现在市场情况变了,你用更换经理作为借口,根本不可能被接受。韩莹多番协调,带着几个代理商当面和马东海汇报情况,马东海也有点无可奈何,既然木已成舟,怎么可能再去翻旧账,更何况姜磊的身份已经完成了转变,算昨天的帐似乎对任何人都毫无益处。
马东海只能无奈的用少量的市场支持和拖延战术打发掉代理商,尽管他十分清楚韩莹的处境,但是没有领导愿意帮助下属解决麻烦,所以尽量的让韩莹自己解决问题。
既没有资源也没有支持的韩莹十分的无奈。因此心态也发生了转变,这种倒霉并不是个人能力造成的,市场的萎靡不振是由于破坏规则拔苗助长导致的虚假繁荣,他不愿意也不应该为此承担责任。但是事情往往都是这样,当所有人都知道掩耳盗铃的可笑时,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指出铃铛发出的清脆的响声,而是全都默默的围观和观望,就像那铃铛真的不响一样。这种集体失声很多时候会让真实变得可笑,而把虚假变成了道理。
韩莹只好选择离开。事实上,即便他不想离开,市场的下滑必然也要找一个替罪羊,结果导向的思维就是:过程是怎么样的不重要,有人为坏的结果负责就行。他不愿意带上能力不行的帽子,因为一旦带上,他就很难再摘下去。“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哪里不吃碗饭,何必在此为别人背锅呢?
马东海也很无奈,韩莹本可以留下来,但是他不愿意,尤其是在别人数着大把的提成奖金而自己却无比失意的时候。
“再见马总,我无愧我领到的工资,但是,厂子的制度缺乏跟踪监管,这对于那些实实在在干工作的人来说,并不公平。”韩莹和马东海做了最后的告别,“关系不应该作为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至少,得给那些没有关系的人一个机会。”韩莹最后说。
马东海对自己招聘来的人员不断的流失充满了惋惜。他深深的意识到,这些背景空白的学生军确实不是这些老江湖们的对手,他们单纯而认真,追求公平和公正,讲规矩守规则。原本这是他们身上最大的优点,但是离开了校园进入社会,这反而成为了他们最大的弱点。讲究“关系”的三河酒厂,就像讲究“关系”的城市和社会一样,不是他招聘一些毫无背景的人就能改变的,因为“关系”已经根深蒂固,难以动摇。
然而这种情况不仅仅只存在于三河酒厂内,在这个城市里,在整个社会中,情况都与此大同小异,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的讽刺和悲哀。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63827/63827034/1925827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