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三国之楚鼎 > 第二百二十五章 万里羌人尽汉歌(三)

第二百二十五章 万里羌人尽汉歌(三)


  函谷关以东,幽州大营。
  林宁以前没去过长安,自然也就没见过函谷关的雄壮奇险。统兵西进之前,他还抱有万一之希望,希望函谷关并不是传说中的可怕,这个希望在见到函谷关的一刻破灭了。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林宁只在马上望了一眼,心凉了半截,听说守卫此关的竟然是李儒,又生出一线希望。
  郭汜已死,李傕成了丧家犬,韩滔手下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大将,只能派出李儒守卫至关重要的长安东部门户。而马腾、董平的先后起兵,韩滔也没办法,固守长安城,其它的一概不管;长安粮草丰足,只要马董联军攻不下西都,粮草耗尽就得退兵,在前后都有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坚守不出是无奈之下最优的选择。
  既然是有实无名的老丈人守关,幽州兵驻下营寨当晚,在和李清云雨缠绵一番之后,林宁提出要她写一封劝降信送进关城,如此函谷关兵不血刃而下,对谁都有好处。李清一点也不意外,只是叹了口气,说:“我爹的脾气我了解,这招不管用,但不试试你不甘心,就试试吧。”
  为了感谢师姐的通情达理,林宁当晚又和她“深入交流”两次,主要是肉—体和灵魂方面的交流——前者更多一些。
  翌日,林宁在帐外等李清梳洗完毕,伸手索取书信,李清白眼一翻:“不必了,我想了一下,写信还不如我亲自入关一趟,又没什么危险。”
  的确没有危险,李儒再心狠手辣,也没必要杀了女儿。林宁盯着师姐的眼睛,严肃道:“你昨晚是不是就想好了?”
  李清也摆出严肃脸:“起来后才想到的,你怀疑我骗你?”
  林宁嘿嘿一笑,看看周围没什么,把人搂进怀里,在耳际吐着热气小声说:“你们也这么久不见了,多聊聊吧,我在这里等你的消息。”
  韩滔派李儒守关之前,已经得到天子被曹操迎驾许昌的消息,便写了一封奏章送至许昌,表李儒以御史大夫的身份加奋武将军衔,假节钺镇守函谷关。当今天下,奏章只要出了门,根本不需要等到天子回音,所以送奏章的人刚走出大将军府,韩滔就宣布了李儒的任命。单看李儒的官职,分为御史大夫录尚书事和假节钺奋武将军镇守函谷关,如果是在朝纲严整的时期,已经可以权倾朝野了,现在也就在韩滔控制下的一亩三分地威风威风。
  说来也巧,李儒刚到函谷关没两天,幽州军团就大摇大摆地开过来了。
  函谷关有兵马两万,孙武子有言: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以函谷关易守难攻的天堑险阻,幽州兵就是来二十万,关兵不死守则已,一旦死守,三年都打不下来。所以李儒听说幽州兵来了也不紧张,打探清楚敌人数量最多三万之后,更不紧张了。
  林宁这三万人马,掺杂了七千幽州骑兵,一万西凉骑兵,五千多名袁军步卒,以及精挑细选的数千辅兵发下武器,合起来有三万人。如此旗号统一,成分却不能在短时间内融合,分开都能作战,甚至超水平发挥,强行统一作战,战斗力恐怕大打折扣。是故,林宁仍自领幽州铁骑,徐荣领西凉铁骑,袁术领本部人马,先这么着吧,等回了幽州再慢慢拆分、打磨。
  “将军,有幽州使者求见。”
  李儒料到会有人劝降,没料到的是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亲女儿。
  李清进到将军府的中厅后,父女之间出现了长时间地沉默,女儿没有开口,恭敬地垂手等待。通报的士兵不敢离开,又觉得气氛古怪,手都没地方放了。然后听到一声叹息,李儒挥退旁人,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清儿,你瘦了。”
  “爹也瘦了。”气氛消融,李清一撩裙摆,跪伏于地,泪飞如雨,“爹,女儿不孝,不能侍奉膝下,这些年让您担心了。”
  李儒没有去扶,淡淡道:“这些年我听说你跟着林宁,可是真的?”
  “女儿不敢欺瞒爹,的确如此。这些年,女儿随林宁征战左右,尽其智力,为之差遣。”
  “这么说,这次林宁大兵压境,你来见我,是做说客吗?”
  李清眼睛看着纹路诡异的花石地面,真诚道:“爹,林宁兵强马壮,将士用命,非人力可敌也。董卓已死,韩滔两次背主,无耻之尤,天下恶之极矣,亡在旦夕,你又何苦为他陪葬?”
  “董相的死,我也有过错,若我多加规劝,使其减少杀伐,抚民教化,不至于此。大将军以诚对我,毫无芥蒂,委我也重任,我若举关降林,天下人如何看我?我李文优不是什么好人,却也知恩图报。”李儒说,“你起来吧,回去告诉林宁,让他尽管进攻,休要再做兵不血刃拿下函谷关的美梦!”
  李清苦劝一番,李儒只是不听。无奈,李清决定不走了,住在关内寻找机会,并派人送信给林宁,要他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李清是李儒的女儿这一点幽州集团都知道,李清和林宁有一腿才发生没多久,尽管陈宫有所察觉,却不会多嘴,所以没人清楚其中曲折。洛阳由张辽、文丑坐镇,裴元绍重伤未愈,周仓坚持照顾,于是一起留守。接到李清的消息,由不得一帮骄兵悍将不怀疑,吕布组织了好一会儿措辞说:“主公,李将军和李儒血脉至亲,父女之实,会不会……”
  林宁斜睨过去一眼,摇头道:“不,我了解君安,公归公私归私,她不会负我。”
  陈宫就说的委婉多了:“李儒多年不见爱女,想必有很多话说,主公耐心等待即可。”
  林宁看看徐荣,问:“文华与李儒共事多年,该明白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吧?”
  徐荣道:“文优先生智慧渊深,有神鬼莫测之能,识时务,明事理,又重亲情,李将军身为文优先生之女,性命绝对无忧。只是,文优先生深惧主公,可能会扣留李将军,以免骨肉相残。”
  袁术大大咧咧道:“得了,得了,现在都是瞎猜,关键是打,还是不打?”
  所有人都望向林宁,等他的决定,车骑将军叹了口气,不假思索道:“全军固守营寨,不得擅自出击,加紧打造攻城器械,五天之后还没有新的消息,那就进攻!”
  “诺。”
  ……
  长安,四面楚歌。
  董平和马腾各领一军,把偌大的长安城围得密不透风。董平最急,扎定营盘就开始攻城,悍将张绣、胡车儿打头阵,从旦至暮,连城墙都没摸到。次日董平亲自带兵,被张济拦下,顶替了位置,张济运气贼差,被流矢射中面额,流血不止。救回营中后,挣扎半天,还是踏进了鬼门关。
  临死前,张济对董平说:“济追随董相多年,殁于沙场,死得其所。少主宅心仁厚,不通权术,可以为将率,不可以为人主。天下大乱,董相有一时之威,未能长久,今少主据守凉州,难与中原诸侯争锋。若少主听得济将死之言,莫如慎重考虑归附林宁,此人志在天下,百姓归心,治下世族俯首帖耳,正适合董氏立足。”
  张济之死,激起了张绣的滔天怒火,不顾董平阻拦,对长安城拼命攻打,一连数日,损兵折将不得寸进。马腾派侄儿马岱和参军张既过来慰问,董平阴沉着脸说:“虽然我们只是短暂结盟,这长安打下来总有你们的一份,不能总是我们出力,你们在一边看热闹吧?”
  马岱恭敬道:“将军,我叔父已经接到林车骑的消息,说他正在攻打函谷关,只要破了函谷关,潼关弹日可下。届时林车骑亲率百战之师进军长安,韩贼必然授首。”
  董平动容道:“林宁来了?”长安是凉州屏障,长安要是被幽州兵占了,他回到凉州连觉都睡不安稳。
  张既道:“我主与林车骑约有婚姻,这次会师西都,则关中可定,大婚之时,还请董将军不吝千金之躯,拨冗观礼。”
  董平定定神,把人送走了,回头对张绣和胡车儿说:“故张将军劝我投靠林宁,如今林宁兵逼函谷,威震关中,一旦长驱直入,无人可与争锋。先父行事暴戾,以至身败名裂,我与林宁有旧,不如……”
  张绣愤然道:“主公尚有凉州之地,诸郡犹追董太师之恩威,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怎么能投降呢?我叔父是害怕重蹈董太师的覆辙,然而主公仁厚,部众拥戴,根本不用担心背叛之事。”
  “为什么投降?林宁有什么可怕的?董太师创业不易,大汉朝完了,也该主公取而代之!”胡车儿大声鼓噪。
  董平一时默然,下令暂停攻城,踱回后帐休息。脑子里想的,却是以往和林宁经历的种种。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59705/59705214/196429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