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染坊
梧桐巷外边,苏小幺跟几个叫花子坐在街口。
这几个小叫花原本不在这儿要饭,是衙门专门花钱雇来的,来之前,雇主什么都没跟他们说,只说在这条街上干坐着等,他们也不知道要等什么。
他们心里有许多疑问,絮叨个不停。苏小幺是里边唯一的明白人,衙门掏钱雇这几个叫花子来,便是为了把她送进宅子,不叫人牙子起疑心。
她身负重任,心里有些紧张。临行前沈逸之千叮万嘱,给她备好干粮、驱蚊虫的药,还给她装了一罐子菊花茶,生怕她渴着,万一中暑了还有清凉散可用。
几个捕头笑得不行:“大人哎!小幺这是要装叫花子的,不是去郊游的!”
苏小幺也嘲笑了一通,沈逸之这才作罢,忧心忡忡地目送小幺走远。
身边这群叫花子都是半大孩子,小的六七岁,大的也不过十二三。小幺身量不高,却是一群人里边年纪最大的,兴许是她模样好看,连小叫花子都喜欢,大家有什么都会问她一两句。
“小幺,饿了没有?你再忍忍啊,等到了半下午,巷子里做工的人回家了,咱就能要着吃的了。”
年纪最大的那个叫花子爱照顾人,说完嘀咕了一句:“也不知道贵人是怎么想的,花钱让咱们在这地方蹲着,要是在大街上要饭,三天的伙食都有着落了。”
苏小幺随口问:“大街上好要饭?”
“那是自然!大街两边全是酒楼食肆,做这生意的最怕门前蹲着叫花子,贵人瞧见了嫌脏,就不上门了,所以得给点儿东西把咱打发走,嘴里骂一声‘赶紧滚’,这就叫‘滚儿费’。”
年纪最大的叫花子嘻嘻笑着,给她传授经验:“做咱们这行呀,最重要的就是眼亮嘴甜腿勤。看到那面容和善的,‘大爷您行行好’‘姐姐您可怜则个’;要是商户老爷,大多好面子,跪在人家轿子前磕个头,十有八|九都会给点儿赏的。”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苏小幺啼笑皆非,听了几句又觉得好像有那么两分为人处世的道理,态度认真了许多。
她来之前跟家里报备过了,原本以为自己假扮叫花子会把亲爹气出个好歹来,谁知她爹一听京城有拐子行当,还是有团有伙儿的,当下怒道:“天子脚下竟有如此歹毒之人,真是无耻至极!小幺你尽管去,爹让暗卫跟着,寻着了人牙子的窝点就一锅端了,免得这种歹毒之人为非作歹,祸害百姓。”
不光没拦着,苏老爷还二话不说把小幺送了出来,派来的七八个暗卫,都混在街上以应万全。这群暗卫常年护卫苏老爷安全,本事大得很,还精通匿藏之法,苏小幺一个都瞅不着,不知藏身何处了。
她转着眼睛四处张望,对街的茶馆里坐着两个人——这两人她眼熟,是身着常服的衙役。拐卖孩童是大案,沈逸之重视得很,里里外外用到了三十余人手,街头这间小茶馆就成了他们接头的地方。
苏小幺四下瞧了好一会儿,没找到大人在何处,兴许是没有来吧。也是,堂堂衙门佥事,总不能像他们这群小喽啰一样蹲在街口等着。
想归想,苏小幺心头还是升起了两分失落的情绪。平常她老是跟在大人屁股后边,视线习惯了去找他的身影,这会儿也一样,跟魔怔了似的。
“哎哟,多可怜啊,谁家孩子呀,怎么坐在这外边儿?”前边忽然传来这么一声。
苏小幺循声望去,只见面前站着个丰腴的妇人,三四十岁,瞧着像是个善心人。这妇人从路边买了几个烧饼,一人一个塞到了小叫花手里头。
“谢谢夫人。”小叫花们忙着磕头,苏小幺没动。
太阳晃得她眼晕,喉咙也干,那饼她当真是不想吃的,可面上还得装得兴高采烈,她大口咬了两口,跟着小叫花喊“谢谢夫人”。
那妇人看他们吃完饼,却还不走,脸上挤出抹和善的笑,问道:“都多大年纪了?没爹娘吗,怎么好好的孩子跑街上讨饭来了?”
妇人倒还是个爱管闲事的,苏小幺听着旁边小叫花搭话,往茶棚的方向瞥了一眼,蓦地怔住了。
大人不知是什么时候来的,正在茶棚里坐着,跟她对上视线的同时,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手势。这手势兴许是衙役间互通信号用的,苏小幺进衙门不久,没看懂是什么意思,却知道是有深意的。
她心中一动,仔细听这妇人说话。
“我瞧你们这群孩子可怜,今日遇上我,也算是你们的福气。我呀,刚开了个染坊,染坊可知道?就是染布料的地方,白布染成红的花的,放到布庄里卖。知道吧?”
染坊!
苏小幺眼睛一亮,她还记得侯三说的,被拐了之后也是先去染坊做工,这话应该是人牙子用来钓人上钩的套话。她的心扑通扑通直跳,听得愈加仔细。
妇人笑眯眯道:“我呀,正愁没有人手,我瞧你们也没处吃饭,不如跟我去染坊做工?管吃管住,每月还给工钱!”
小叫花们连烧饼也顾不得吃了,抱着她的腿就喊“娘”,也不知是谁教的。年纪最大的那个小叫花在一群孩子中算是见多识广,还留着个心眼,说道:“管吃管住?还给工钱?哪有这么好的事,你别是哄我们的吧。”
那妇人早有准备,笑得直捂嘴:“你们这样的半大孩子,力气不够,只能给半个人的工钱,管吃管住却不含糊。不过有一条,手脚得勤快些,若是偷奸耍滑的自然是不要的!”
小叫花最后的两分疑心也卸下了。就这样,苏小幺和一群小叫花,跟着那妇人在大街小巷间七拐八拐,进了她所谓的“染坊”。
“染坊”竟不是哄他们上套的说辞,还真有个染坊,就在一个贫民巷中。这院倒是不小,前后四进,染好的彩布挂了一院子,连天都被挡住了。
院子里做工的都是些少年,略略一数,十来个,却没有这个年纪该有的朝气,眼中死气沉沉的。有两个年纪大的,看到苏小幺这群“新人”进来,还轻轻地叹了口气。
苏小幺从旁边走过,跟其中一个少年打了个照面,心中哆嗦了下。
这少年半边脸上生着一大块胎记,乍一看挺吓人的。再往旁边看,另一个少年脸上长着俩瘊子,脑门一个下巴一个,也不好看。
她脑子转得飞快,再四下一瞧,还看见三五个大汉,手里拿着的竟是鞭子,瞧着就更像是人牙子的窝点了。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59361/59361238/1093462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