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证据确凿
“她果然没有另外安排人来检查。”
对于太后会有这样的反应,沈慕北这边竟然也预料到了。
“这是自然。”缩在他身边的叶流烟轻笑一声,用只有他们两个人才能听到的声音,小声说道。
“若是事发突然,当下你才去请医官的话,很难保,会不会请到依附于太后一党的医官。万一他们看不清楚局势,只向着太后说话的话,那他的一句话,便可以让李大人今天的告状失败。”
“可是你都已经出面了,并且说你已经让人检查过,那么,那些医官若是再敢要强行向着太后说话的话,那就等于是在同你做对了。”
“你是何种身份,此案的性质又有多严重,这些医官自然不可能不知道。所以就算是太后命人再去请,他们也只能照实说话,以免叫人拿住了小辫子,最后最先丧命的,反而是自己。”
这世道便是如此,谁的拳头更硬,谁说话就更有分量。
皇权就是这么一个能压死人的东西,虽然危险,但也的确非常的迷人。
此刻,太后心里所想的,和叶流烟所说的一般无二。
她阻止了沈月裳的行动,也是不想要把事情闹得太难看。
让局势稍微收敛一些,才能让她能有机会,想到后面的应对之策。
想着,太后清了清嗓子,接着问道。
“只是药材的话,也许只是巧合呢。毕竟这几味药材,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面也是有使用的。便是朝廷办案,也得要讲究一个人证物证俱全,不可能仅凭你一面之词,就如此草率的定了罪。”
“太后所言极是是的,要好生弄清楚,才能还常宁侯,和那些种植药材的大臣们一个清白。”
没有给太后细细思考的时间,沈慕北恰是时候的开口,又一次提供了有效的证词。
“只是本王肩负着先皇的旨意,负责调查并铲除所有违禁的药,已经有许多年头了。本王对于违禁的药的了解,自然比其他大人要深上许多。”
“据本王所知,这三味药材正是制作违禁的药的主要配料,将它们按照一定的配方调和,再加入到先时大家都爱时用的墨膏之中,这种药便可成型了。”
“这违禁的药制作如此简单,只要有心之人,耐心研习上一段时间,谁都能够做得出来,所以要想要彻底的消除违禁的药,便只能从药材方面入手。”
说到这里,沈慕北好像想到了什么,特意看向太后。
他以一种聊天并回忆往昔的口气,同太后说道
“本王记得,早在当今陛下登基之初,太后就同本王一同拟定过,地方上药材种植的规定。凡是当地有盛产其中一味药材的地方,另外两味可制作成禁药的配药,便不可在同时出现此地,二者只能选其一。”
“但是江北的这些官员们,竟然欺上瞒下,依旧私自种植了这些东西,其心思如何,想必各位大人也都能够想见了吧。”
好端端的,只是他和太后的权力博弈,结果扭头便牵连到了其他人的身上。
底下的大臣们,都不自觉的身上一抖,连忙附和着沈慕北的话点头称是。
就算先帝不在了,但是死者为大,该有的面子功夫,还是得要做好的。
即便是当今的太后,也只是先皇的儿媳妇。所以在此事上面来说,她也没有这个资格,可以反驳并改变先帝的遗策。
听着底下这些人,齐刷刷的答应称是,太后气的脸上一块青一块白。
她现在已经彻底明白了,这次的案子看似是李大人挑起的突发案件,实则背后一定有沈慕北的推波助澜。
否则这个案子怎么可能进展的如此顺利,并且发出的每一刀,都在往自己的阵营上扎。
沈月裳已经听得愣住了,她完全是个靠不住的人。
而白远之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就只是僵硬的站在那里,连一点反驳都没有。
太后实在指望不上他们,又不好让朱太师来替自己说话,她便只能自己一人单打独斗。
“摄政王所言极是,哀家也记得,的确是颁布过这样的条例。这些地方官员仗着他们所在的位置远,还以为朝廷不知道他们私下干的这些丑事呢。竟敢私自种植于禁药有关的药材,简直是胆大包天。哀家回头,一定跟陛下商定过,下旨要好好的惩治他们。”
她这是准备把矛头,全部调转到江北一带的地方官员身上,以为自己就可以逃之夭夭了吗。
叶流烟听着,不禁悄悄拉了下沈慕北的斗篷。
沈慕北也是瞬间了然,面带微笑的站出来拱手说道。
“太后莫要急着给人定罪,此次的案子还没有完全结束,李大人这次要状告的,可是常宁侯啊。”
“想来地方上的那些官员,就算是仗着天高皇帝远,想要悄悄的用点手段,为自己谋取暴利。可是这几味药材,也不算极其稀罕的东西,也卖不了多少钱,他们为何要费那么大功夫来种植呢?这背后,一定是有人指使的。”
一开始由李大人负责进攻,沈慕北只要从旁配合就行。
但只要太后开始有动作了,便由沈慕北负责进攻,李大人负责补充。
他们二人配合的如此完善,叫白远之根本无路可逃,只能静静的等待被处置。
“摄政王说的极是。”
李大人声音不大,音色却格外的清澈明亮。
哪怕现场已经因为此事,而悉悉索索的发出了讨论的动静,他说话的声音,也依然能够让人听得见。
一时间全场寂静,就想等着他后面又有什么重磅消息。
李君珩则慢悠悠的看了白远之一眼,像是在忌惮些什么。
而后他才从另一个袖子里面,又掏出来了几封信。
这几封信的信封都已经泛黄了,看起来时间应该是不短了。
这些东西被他小心的珍藏在这个地方,看来应该是比他方才拿出去的,那几页抄下来的账目,还要要紧。
“所有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不会有人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没有利可图,那些大人们也不必冒着这样大的风险。我手上的这几封他们往来的信件,那便是证据。”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59094/59094122/141412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