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奇技淫巧嘛!
李蒙放下水壶,笑着问道:“孔祭酒如何计算出的每日十亩地?”
“这……”孔颖达被问住,一时语塞,不知道如何回答。
看到孔颖达的表情,李蒙就知道他没有算,嘲讽道:“先前还说什么格物致知,现在算个每日耕地田亩数就开始乱说了?
“我就不相信你不知道,一头牛每日耕地多少亩,要真是这样的话,你还是回去吧。
“若是如此,让你教导太子,我还真害怕以后,他觉得粮食能亩产成千上万都是正常。
“一群坐在高堂之人,嘴上说着劝课农桑,却对农事一无所知,真是莫大的笑话!
原本以为孔颖达是真的来虚心请教,李蒙万万没想到他和那些腐儒没什么区别。
不过是思维敏捷,还发散思考了一下问道罢了。
面对李蒙的嘲讽,孔颖达张了张嘴,最终没说出什么自证的话,叹了一口气后,低头沉思。
“阿叔,为何我也要知道一头牛每日耕地多少啊?”一旁的李承乾见到自己师父的窘境,问了个问题缓解气氛。
看着稚嫩的小太子,李蒙也不忍心训斥,耐着性子问道:“大唐以农为本,天下税收全靠着农户。
“你是大唐太子,若是连你都不知道农事的话,那么你如何知道官员没有欺骗你?”
李承乾抬起头,稚嫩的脸上带着疑惑说道:“书上说过的,日耕三亩。我可是知道,怎么说我不清楚农事呢?”
“书上说的,书上说的就是对的?书上要是没有记载要怎么办?什么都要相信书上的,那怎么千百年了粮食产量还是这么一点?书上怎么没有记载如何制作我这个玄铁神车?书上的东西就全是对的吗?”
提起这句话李蒙就想到了当年老师的话,原封不动地说了出来。
“书上的东西怎么会错?”李承乾没有被问住,还好奇地反问。
李蒙撇了一眼孔颖达,继续说道:“书是人写的,是人都会犯错。难道写书的人就不会写错吗?你平日练字也都有写错的时候吧!”
“可是夫子说……”李承乾看着孔颖达想要反驳,却不知道说什么。
调整了下语气,李蒙认真地回答:“书,是前人记载的一些东西。写的肯定就是他们那个时候的事情和道理。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难道还要按照以前的老办法来做事吗?为何不再继续用青铜兵器去打仗呢?
“历史是向前走的,所以我们的认知和学问也要向前看,不能总用一些以前的情况来衡量现在的事情。
“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什么东西都学习,要在前人的知识继续研究,不断改进。
“你是一国储君,更要明白这个道理,千万不能因循守旧。懂吗?”
没有例子,全是干货,让李承乾还有些理解不了,再次问道:“那以前的什么可以学习,什么需要改变?”
“那我怎么知道,你不是有很多夫子吗?”被问得有些烦了,李蒙撇了一眼孔颖达说道。
却看见孔颖达竟然呆在那儿,愣愣地出神,好像在想着什么。
大概是被那句话提醒到了,正在那里悟道吧。
李蒙心里猜想着,没有理会把头转向车窗外。
这个时候车队也到了城外的田庄,停了下来。
“走吧,下车!”
李蒙喊了一句,没有理会二人,独自下车。
站在田庄边,他粗略地看了下,这里大概有一千亩地。
地被很多小路分成了一块一块的,还有一些村庄夹杂在中间。
这个样子就像是他小时候见到过的景象,也是大平原地区独有的风景。
夏收已经完成,田地里很多庄户在牵着牛犁地,看起来才完不到一半。
很快,来了两个人,对李蒙行礼:“郡王,下官户部侍郎刘林甫/司农寺少卿元仲文,奉命前来协助!”
李蒙指着农田问道:“嗯,这些田里施肥了吗?”
“施肥?”刘林甫愣了下。
“就是有没有撒粪肥!”
“此处田亩甚广,粪肥不够!”
“呵呵!明明知道粪肥可以肥田,偏偏不想办法多做一些,难怪粮食产量上不去!难不成还担心突厥打秋风来吃那些玩意吗?”
这话说的可能太绝对了,但是他清楚的记着自家以前农肥和化肥都使用,产量确实比别人家多半成。
农肥对于粮食产量有提高的作用,很多老农户也都知道,可能是没时间去之多吧。
李蒙扔下一句嘲讽的话,走向拖拉机。
交代这里的管事的,空出一百亩还没有犁的田,把里面正在犁地的农户喊出来。
拆开装着各种配件的马车,里面钢铁工具就亮亮了出来。
锃明瓦亮还闪光的钢铁犁头,让周围观看的百姓不由得惊呼起来:竟然是五张犁连在一起的!
没有理会周围人的声音,李丰年把拖拉机和犁组装好,就开始下地干活。
开始犁地之后,拖拉机也就加大了油门,不仅声音更大,烟筒的黑烟也开始显现出来。
而且李蒙这一辆还是大马力的,一趟犁的宽度在两米多。
神奇的车,神奇的犁,一次性犁地比一人一牛一天干的活都多。
再次让围观的百姓惊呼起来,不断地指指点点。
不知道什么时候从马车下来的孔颖达和李承乾也愣在了田边,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其余跟过来的官员也一样。
无论是车还是犁,亦或者是犁的效率,都超出了他们的认知,即便是想象。
很快,李丰年开着拖拉机返回来,巨大的车头朝着众人碾压而来,吓得很多人都纷纷退散。
连维护秩序的士兵也都被吸引到,干脆转过身来观看。
等到拖拉机再次远去,李蒙也留意到了周围讨论的声音。
“天老爷嘞!这当真是祥瑞啊!”还迷信的老农朝着老头作揖。
“还真别说,这神车犁地就是深,怕不是有一尺了吧!”这是真正关心种地的老农发出的感叹。
“这东西不知道是如何制造的,有此等利器,就根本不用种地发愁了!”
“哦?都有这神奇犁地了,你觉得你家的地能保住吗?”
“就是!就算是朝廷出售或者租这神车,跟我等庶民可没关系,都是那些当官人家才能用的。”
……
听着老百姓最朴实的想法,李蒙只是淡淡一笑,转身走到拉东西的马车旁。
上面有李世民昨晚让人紧急制作的几副曲辕犁,还都散发着桐油的味道。
招呼着还在看热闹的尉迟宝琳,让人把曲辕犁抬下来。
李蒙再喊来这里的管事,让找几个犁地好手,去试一试新犁。
周围来的百姓看到又有新东西,又凑了过来,看到是新犁后又是一阵感叹。
不过这次就没有那么夸张,有的是质疑这犁的效率,有的担心这犁的价格,不像之前那样乱猜测。
李蒙选择道路对面的一块地,让给牛套好犁的老农去试一试。
都是老农户,不用教他们怎么犁地,李蒙只是让他们先慢点适应。
随着鞭子的响声散开,五头牛拉着全新的曲辕犁开始犁地。
由于不是机器,大家都见过,所以这一次很多人都跟在后面仔细观看。
即便是扶犁的老农没有说话,周围的一些庄稼把式都能看出来,这新犁不一般。
“看,老五叔的样子好像比平日里轻松许多!”
“这牛的速度也比平日的要快!”
“这犁出来的地也比较深,只比那边神车犁得浅一掌宽的样子!”
……
老百姓跟在后面还算正常,里面还有前来协助的很多官员,让李蒙没想到。
他们时不时地询问扶犁老农的感受,也有人停在后面查看犁过的土地。
原来任何时代都有贴近生活的官员,不是一群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官。
跟着牛走了几个来回,很多看过的人也就重新站到了路上。
孔颖达走到李蒙面前,张了好几次口,却都没有说出什么。
李蒙也不问,就这么笑着盯着他和其他官员看。
“阿叔,这车和犁就是你说的改变吗?”
还是李承乾率先打破局面,稚嫩的声音带着天真的语气。
“你看出来了就好!”
李蒙鬼使神差地揉了揉李承乾的头,“这边的牛拉犁是目前能做到的改变,而那边的车,则是犁的以后要变成的样子。”
“可是,那车究竟是如何做到不用牛马就能跑的,还能拉犁?”李承乾继续问道。
“奇技淫巧嘛!”
李蒙特地提高了声音,还朝孔颖达扬了扬头道,“如果这车不用来犁地,而是献给太上皇或者陛下,你觉得会不会是这样的评价?”
“……”孔颖达依然张了张口,想不出什么反驳的理由。
又是李承乾出来解围:“阿叔,这难道就是夫子说的格物之道吗?”
“对啊!”
李蒙看着冒着黑烟的拖拉机,道,“格物重实证以究万物之理,儒学尚礼教以塑君子之德;前者拓天地之机,后者立人世之纲。但是——”
他转头对看了看孔颖达,又扫视了一圈周围的官员,表情严肃。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57106/57106295/1754318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