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教科书
李蒙在平康坊中,借着酒意吟唱的边塞诗篇,一夜之间,春风化雨般洒遍了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
消息不胫而走,李世民自是耳目众多,第一时间便得到消息。
他亲自研墨铺纸,将那诗句一一录下,只觉胸中一股豪情,炽热而鲜明。
念及李蒙平日里的模样,李世民不禁哑然失笑:“这小子,平日里看似漫不经心,慵懒度日,谁又能料到,他胸中竟藏着如此凌云壮志,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长孙皇后在一旁,眉眼含笑,轻轻抚过那墨迹未干的诗句,柔声附和道:“毕竟,他是带着后世智慧而来,那份本事,自是不同凡响。想来,在他原本的世界里,岁月静好,无战事之忧,而今身处大唐,或许正是这份时空的交错,让他心中的热血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李世民一边吹着墨迹,一边说道:“是有这样的可能,不过你怎么就不能确定,他根本不是踌躇满,而是抄袭了别人的诗呢?”
“咦?哈哈……倒是陛下您对他洞察入微啊!”
长孙恍然大悟,笑声中带着几分钦佩,接道,“不过,也不能全然否认,他彼时心中未曾涌动过一番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吧?”
“但愿如此吧!”李世民轻轻拾起自己亲笔题就的诗笺,再次细细品味起来,“毕竟大唐现在可不必后世,可以让他像以前一样安逸地混日子。”
嘴上虽然是这样说,但是李世民心里还是有些纠结。
一个有本事的人愿意混日子,他当然是十分高兴的,但是有本事还想着努力,对他来说心里又有些担忧。
就连他自己心里的想法也很复杂,一边想要让李蒙帮忙,一边有担心自己掌控不住。
不过目前还没出现有不好的迹象,李世民也在观望中。
平康坊的事情,连普通百姓都在讨论,这一首向往沙场豪情、建功立业的诗。
国子监的书生全都是在讨论,还有人不服气要写出比“不破楼兰终不还”更好的句子,最后却无人能及。
而王珪达却在奏章中写道:“此诗暗讽朝廷对突厥怀柔,当治其妄议边政之罪!”
郑元璹也上奏趁机煽动:“冯翊郡王夜宿风月之地,当削爵以正视听!”
当然这些无关紧要的弹劾,李世民一律当作看不见。
仅仅两日光景,两首诗的风波已渗透至世家大族的后宅之中。
崔元绮以她娟秀的小楷,在“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豪迈之语旁,轻轻落下批注:“明面绘边塞烽火连天,实则暗喻世家大族盘根错节的势力。”
贴身侍女春桃微微撅起嘴,小声嘀咕:“绮娘,您不是要与李蒙议亲吗?怎的对他出入平康坊都毫不在意,还有这份闲情逸致来琢磨这些诗句背后的意思呢?”
崔元绮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浅笑,温婉中带着几分从容:“少年心性,些许风流韵事,不过是听听曲子,赏赏舞蹈罢了,他并未涉足那些污浊之所,又有何忧?”
“原来这诗中竟还藏着这样一层深意……”春桃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对小姐才情的钦佩。
崔元绮将玉米种投入茶盏,看着清水里泛起诡异紫雾:“郑氏门客在平康坊传谣说这诗暗讽圣人,可你看这句‘孤城遥望玉门关’——分明就是他打算对世家下手了。”
“他当真有这样的本事吗?咱们这些世家可是历经千年而在的。”另一个婢女秋棠,眨着眼睛继续问道。
崔元绮笑着在秋棠脑门上敲了下说道:“昨儿的西瓜也让你吃了,可曾见过?”
“和西瓜有关系吗?”轮到春桃疑惑了。
“那边走着看了!”崔元绮没有回答,拿着毛笔准备重新写一份诗。
却迟迟没能下笔,她心里想着明日就要和李蒙相见,既兴奋又忐忑。
“不就是去见一个女的,有必要准备这么多东西吗?又不是去提亲!”
李蒙看着裴福给准备的三车随礼,不由得吐槽着。
裴福笑着回道:“郡王有所不知,在大唐能和五姓女结亲,那可是莫大的荣幸。所以礼物不能太寒酸了。”
好家伙,结个亲能扯上荣幸!
看来五姓七望在老百姓心里的地位,有时候甚至比皇帝还高!
李蒙心中十分不屑,要不是他不想多造杀孽,要多留点会读书识字的人,怕不是早就带人把他们给平了。
肯定不会是因为他懒,在家里窝了两天。
刚才李世民还让人送来消息,说是已经找到郑氏串通梁师都和突厥的证据了,只要时机一到,保证能来一个杀鸡儆猴。
还有就是蝗灾地区的百姓被谣言吓到了,治理蝗灾的速度降了下来,李世民打算仍然需要让他带着太子去一趟。
奈何这个消息被李渊从长孙那里听到,说是如果确定要去的话,一定要带上他。
老李还责备李蒙初一没有去给他请安,把他这个义父没有放在眼里,现在正在生气。
左右这两天也没事,李蒙得到消息就动身去皇宫。才看到了裴福正在准备礼物,也就啰嗦了两句。
没有继续去管裴福如何准备礼物,他带了点小礼物,坐上马车前往皇宫。
旧秦王府还在修缮,老李还是住在两仪殿。
“你小子真是有事才会想起老夫,事情办成后就见不到人影!”
刚见面,李渊就怒目圆睁,指着李蒙破口骂道,“是不是觉得老夫成了太上皇,治不了你了?”
这位万万不能得罪,毕竟已经认了义父。
万一有什么不孝的行为,是真的会被有些人拿来说事,小李也管不了的那种。
“阿耶莫要生气,我这不是在给您准备礼物嘛!”
陪着笑说道,李蒙还招呼夏洛冬梅把礼物带进来。
一听礼物,李渊的脸立马变了,李蒙的礼物可不是一般的东西。
不过他还装着矜持的样子问道:“咳!且呈上来给朕看看!”
打开箱子,里面放着的正是九年义务教育的课本。(28章,已改成奖励十套)
崭新的现代化印制的书籍,洁白的纸张,清晰的字迹,整体上带着一阵淡淡的油墨清香。
“居然全都是阳版的,竟然还有彩色的字和画!”
李渊随意翻着一本书,不禁感叹,又提出疑问,“不过为什么是横着书写的?”
这老头自从见识了全新的知识后,就一直很好问。今天没有带李德全来,李蒙只好亲自给解释。
不开口还好,只要一说到新知识,李渊的提问又停不下来。
好在他今天只是询问每一本书的大概内容,不是问某个具体的知识点。
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李蒙终于让李渊明白,这写书都是什么方面的知识。
“后世学问浩若烟海啊!”
李渊摩挲着物理课本光滑的纸,忽然按住李蒙肩膀,“幸好你落在朕手里,若被突厥掳去……”
“儿就算掉到西伯利亚也得游回来。”
李蒙拍着胸脯信誓旦旦,“您想啊,突厥连厕筹都要用桦树皮,儿臣这身本事当然要来最文明的大唐——毕竟这里不用教人擦屁股嘛!”
嘴上是这么说,他心里却在暗骂系统,要不然他都来不到这破地方。
“哈哈哈哈……”李渊笑得胡子乱颤,忽然看到《数学》里的平面坐标图,顿时头疼地摆摆手:“快去找二郎,老夫要研究一番这'函数'……”
丽正殿内,李世民正用朱笔批注着奏章,长孙在一旁帮忙摇着扇子。
装着冰块的房子,能有多热,真是矫情!
李蒙被皇帝夫妻撒狗粮,心里很不是滋味,还是带着东西行礼问好。
见李蒙扛着檀木箱进来,挑眉道:“听说你拿天书唬得阿耶午膳都没用?”
“什么叫唬啊,你看了你也会不吃晚饭的!”
真就是在皇宫,在你的地盘,一点风吹草动都能知道,李蒙翻了个白眼打开箱子,“搬家的时候发现的,有五套,刚才给了太上皇一套,再给你一套。”
看到是后世的书籍,小李夫妻齐齐起身围到箱子边,随手拿起一般就翻看起来。
突然,长孙轻呼:“这些符号甚是精妙!”她指尖点在书中的逗号上,“如此读书就不用断句,文章意思自然不会被理解错!”
“阿嫂真聪明!”李蒙顺势翻出字典中《标点符号主要用法简表》,“这是常见的符号使用说明……”
李世民却盯着拼音皱眉:“这奇怪的符号就是数学?”
“是拼音,教小孩子读音用的。”李蒙回道。
“为何这数学中很多也有很多拼音?”李世民拿着数学书问道。
“这里的是一种数学公式的表达,或者计算!”李蒙拿起朱笔在宣纸上龙飞凤舞写下:lim(x→0) sinx/x=1
“这就是极限思想。”他指着符号信口胡诌,“比如曲辕犁的犁头弧度,就暗合这个公式,极限就是……”
李世民揉着太阳穴打断:“罢了,明日让承乾带二十个伴读……”
“陛下三思!”李蒙放下朱笔强调道,“如今粮食和钢铁产量还未见到成果,贸然传授后世学问,肯定会引起那些人更激烈的反抗,甚至是……”
说道最后,李蒙扬了扬头示意。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57106/57106295/1734649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