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老街杂货铺 > 第540章 五谷杂粮

第540章 五谷杂粮


说完袁清青看了一圈队员们的反应,还好还好,这样的传闻好歹还是听说过的。

袁清青接着说:“那你们有人去过这样的粮店么?”

底下的队员纷纷摇头,他们都是普通人,怎么会去过那种特别的粮店呢。

袁清青再问:“那你们去过粮店么?”

这次地下有几个队员点头回应。

袁清青:“去过的队员,现在能说一下粮店有什么特点么?”

一个队员小心翼翼的举手。

袁清青对着他点头:“说。”

队员:“卖的都是粮油。”

袁清青点着头说:“没错。还有么?”

这回就没人举手了。粮店除了卖粮油就是一袋袋的粮食和一桶桶的食用油,还有什么啊?

见没人举手,袁清青就开始讲了起来:“在京市你们有谁遇见过纯售卖粮油的铺子么?”

底下的队员摇头,城市现在都是综合食品店、超市和菜市场,再就是网上购物,专门只卖粮油的店铺,在城市是很难生存的。

现在都是快节奏的生活模式,大家买东西也都喜欢一站式购齐。

袁清青:“是的,城市,尤其越是市中心越是见不到粮油店。这跟现在的社会形态,和生活节奏是分不开的。

但是呢,如果是在比较偏远的郊区和一些城镇村庄还是能够看到不少的粮油店的。

可是,城市里的阴阳先生们就不用粮食么?他们需要用到的时候,要去哪里补货呢?

这一点你们想过没有。还有,如何分辨哪家粮店售卖的粮食能够用来驱鬼呢?

这些你们想过么?”

看了一下眼神清澈的队员,很好,没想过。

袁清青已经不想叹气了,就连之前嫌弃和怒其不争的情绪都没有了。

什么叫隔行如隔山,此刻再一次具象化了。

说真的,对于成立特殊部门这件事,袁清青从来没有质疑过。

毕竟世界广大,阴阳术士的分布并不均匀,很多地方的诡事光是凭借他们也顾不过来。

有官家出手,设立专门的部门,也能保证更多人的平安,成立特殊部门是一件极为有利的举措。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不喜与官家接触,可是官家偶尔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去请他们,他们也会出手帮忙的原因。

可是,在看见那些清澈的眼神的时候,袁清青真的很想问一句,这个部门成立的意义到底在哪?

这么多年,不扒门盗缝的偷师、偷装备发展自己的力量,还是事事依靠宗门弟子。

这么下去,特殊部门就会成为那些宗门的傀儡,甚至是宗门的爪牙。

那些头脑灵光,手腕强硬,擅长阴谋诡计的领导们,怎么就不能把本事用在宗门上呢?

除了为自己谋好处,明哲保身,想着自己青史留名,怎么就不想想对社会有利的事情呢?

最后,袁清青还是叹了一口气说:“城市的粮店只是不好遇见,不是不存在。

在城市的粮店,一般都是在一些不起眼的位置。

开粮店的嘛,都是以售卖粮油为生的,卖给我们是卖,卖给普通人也是卖。

所以,即便是特殊的粮店也会售卖普通的粮油。

不管是做什么生意都要顺应世代,尤其是在城市里,没有钱寸步难行。

城市里的特殊的粮油铺子,除了粮油,还会卖一些饮料啊、零食啊这些东西。

没错,你们没有听错,就是你们想的那种,小卖店,嗷,对了现在叫法都比较高级了,超市啊,或者是便利店这种的。

那么,问题来,我刚刚说了,特殊的粮油铺字都是开在不起眼的地方。

像超市和便利店,都是开在挺容易找到的地方。又不是黑心外卖,怕食客找上门来理赔,连招牌都不敢挂,对吧。

我这种前后矛盾的说法,你们有没有什么想法?”

说完,袁清青期待的看了一圈……想法还是有点多……余了。

袁清青喝了一口咖啡说:“我刚刚说到一个词儿,一个几乎被淘汰了的词儿。

小卖店。

在城市里,先要找到特殊的粮油铺子,除了粮油铺子,还要注意的就是仍旧保持着小卖店这个名字的小卖店。

在一些老旧小区仍旧有一楼的住户,接着位置的便利开起那种通过一个小窗户卖东西的小卖店。

也就是说小卖店也有普通的和特殊的。

现在我就教你们一下,怎么分辨粮油铺子、小卖店中售卖特殊粮食的那一间。

看字。

看什么字呢,现在的店为了让顾客一目了然,都会在玻璃上或者是单独制作一个排便,列明店里面售卖的物品种类。

粮店也不例外。我说的看字,看的就是粮食的粮字,如果这个粮字是手写在纸上或者是布巾上,抑或是雕刻在木板上的,那么这家店就有七成的概率是售卖特殊粮食的地方。

为什么说七成呢?

因为现在的人为了达到营销效果,只有你们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所以很多时候,即便是我们,换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想要买到实用的粮食,也是要多走走多看看的。”

说到这,袁清青又喝了一口说:“好现在,我来说说,怎么买特殊的粮。

你一推门进去,就说要买粮,那你买到的只能是普通的粮食。

我们这一行,新客上门,是要出示老客给的纸条的。

这种纸条没什么神秘的,就是纯手工写的小纸条,纸条上要署老客留在粮铺的名。

没错,不是这个老客的真实名字,也不是外号,而是留在铺子里登记在册的名。

我们这一行,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生辰八字和名字,生辰八字是绝对不会轻易外露的,名字我们是轻易也不会写给某人。

这是自我保护,也是对他人的一种保护。

因为曾经就出现过,有人不小心遗失了他人亲手写的带有人名纸条,最后这两个人全都身死了。

这件事,一度无处可查,等真相大白之后,便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56058/56058749/141408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