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我当道人那几年 > 第三十九章 建文帝

第三十九章 建文帝


第三十九章建文帝

        师傅的故事开始说了起来:传说朱元璋当了明朝皇帝后,心眼不好,今天算计这个明天算计那个,把身边的老臣清除的干干净净,他才舒了口气,自以为从此朱家的江山坐稳了。

        可是,偏偏窝里反闹翻天。朱元璋原先打算把皇位传给大儿子,可大儿子没那个命,还没当上皇帝就嗝屁了,他又袒护大儿子的这房子孙,于是又打算爷爷让位给小孙子。这个小孙子就成了建文皇帝。

        朱元璋的龙子龙孙有一大排,其中第四个儿子燕王日思夜想的想要夺取皇位,老头子活着的时候装的不声不响的,可老头子死后就马上动刀动枪得了。

        就这样,建文帝的皇位还没做熟,燕王起兵打进了南京,虽然建文帝那时候还是个皇帝,可是毕竟是孙子辈的,怎么的也打不过自个的亲叔叔呀。

        亲叔打跑了亲生侄,逼得皇帝打扮成老百姓的模样偷偷逃出后宫门,活了性命。燕王手段也是毒辣,绘影画形通缉,在全国各地通缉建文帝,不斩草除根他是不放心。

        听到这里,我说道:“燕王也太狠了吧,建文帝毕竟是他的亲侄呀。师傅摇了摇头说道:“不是他狠,你想一想,要是建文帝将来得势到时候跑的就是燕王了。俗话说的好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呀。

        师傅继续说道:“建文帝走投无路,舍命向南方逃去,一逃逃到了太湖边上的一座山上。这里人烟稀少,穷乡僻壤的,荒山顶上只有一座古庙为龙寺。这天天色已晚,建文帝跑得筋疲力尽,饿得天旋地转,装了装胆子就去寻庙里的和尚了,要求借宿一夜。龙寺里当家的和尚,看着他举止文雅,经过盘问,得知他是个落难书生又没个去处,干脆收留了他,让他在庙里当了个香火。

        老和尚也有点学问,一有空就喜欢找这个书生谈天说地,建文帝只是敷衍几句不大开口,要他动动笔杆建文帝倒是二话不说百依百顺。老和尚常常让他抄写经卷什么的,他的字秀丽工整,笔笔铁划银构,老和尚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因为龙寺的大殿上少了块大齐匾,木料早都准备好了,就是请不到写得一手好字的人,所以,一拖再拖了下来。

        和尚见眼前的书生可以了却自己的这装心愿,于是就把此事说了,建文帝也很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和尚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在大殿里点香焚烛,用两张桌子一拼,铺上一大张宣纸,接着建文帝请来了。老和尚亲自磨墨,建文帝伏案挥笔一笔,一笔,写呀,写呀,“大圆满觉”四个字,刚好写到三个半。突然,一个小和尚慌慌张张冲上殿来,气喘吁吁的大喊到:“师傅,师傅,外面官兵要来捉逃犯了。

        老和尚一听,赶紧跨出大殿去。只见一帮官兵已在殿前,为首的用雪白银亮的钢刃,对准老和尚的胸膛,大声问道:“寺里可有陌生人?老和尚面不改色的摇了摇头。那个官兵看了一下伏案上的纸笔,用刀指了指问道:“是谁在写字?

        老和尚回头一望,殿上人影全无,就把自己的手掌摊开,亮了亮自己手上的墨迹,官兵丢开了老和尚,去寺里四处寻找去了,没有发现一点蛛丝马迹,就往山下村庄寻去了。

        为何官兵没有抓到人呢?原来,建文帝听到小和尚说得话,心里一惊,在老和尚跨出大殿之时,急忙的转到大殿后,从天井的一个侧门逃了出去,蹿进寺旁的竹林里。因为竹子是新栽的所以有点稀稀拉拉的。

        建文帝双膝一跪,对着竹林就是拼命的磕头祷告:竹叶,竹叶,救救我吧“”,说也真奇怪,只见片片竹叶,顿时聚成一片,只见竿竿青竹,又长又密,排成一道绿篱笆,把人遮的无影无踪,无怪官兵搜寻不到。

        建文帝也不敢再回龙寺了。躲到夜里偷偷独自下山,乘小船逃到别的地方去了。

        再说,老和尚打发官兵走了之后,重新回到大殿,心里猜知建文帝的底细,只是再也找不到人。最伤脑筋的是宣纸上的大字还缺少半个。老和尚白白的从初一等到月半,从年初等至年尾,也不见建文帝的到来,只能自个按照建文帝之前的笔迹,顺势把那半个字给添上了。

        师傅说道这里也停止了,我很好奇,建文帝给竹子求救它还真就听懂了,所以我很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虽然我已经经过了血僵的事件,但是对于一些事还是会抱着怀疑的态度。

        我将我的怀疑说给了师傅听。师傅对着我就是一顿骂:“你还真是个瓜娃子,我给你讲这个故事不是让你去怀疑竹子救没救建文帝,我是为了让你知道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人也不是那么好做的。

        听到这里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老头子是这个意思呀。他给我说这干嘛,我又不想真当皇帝。

        师傅又叹息说道:“不过,建文帝应该还是与我道家有缘,据说后来他加入武当山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听到师傅的这句话我又问了一句,师傅,皇帝也能当道士?师傅听到我的这句话,又是一个巴掌,今天我都不知道被他打了多少下了,再打下去估计就真的傻了。

        皇帝咋了,告诉你,你以为当皇帝的就是那么舒服,他朱元璋为了保住他大明的江山,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才找到了我华夏的十三座龙脉,建成明十三陵。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纵有十三位天子头枕十三条龙脉又能如何,照样是挡不住满清入关,国破家忘!

        听到师傅提起朱元璋找到了华夏的十三条龙脉,又想到之前师傅所说的埋到龙脉上后人就是非富即贵的。

        他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寻到的呢,龙脉这东西又不是路边的大树说找就能找到得。

        想到这里我对着师傅问道:“师傅,朱元璋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龙脉?

        师傅叹息说道:“说起来,这事也与我道门有关。

        听师傅说道什么都与道门有关,我突然觉得师傅有一种吹nb的感觉。

        怎么这个世界上所有牛逼点的事都和道门脱不了联系,我可不可以这样认为,当初日本鬼子被赶出中国也与道门有关!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49/49441/271540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