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七零宠婚,嫁给第一硬汉 > 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两个病号

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两个病号


  石柱与李红梅成了这个腊月里的谈资。
  “你李婶子身体一向比我强的,这次都垮了。”陈冬梅拖着病坚持要去医院探望李婶子,杜红英只好让服装厂的车子接送。
  回来后就是一声叹息。
  “谁能想到啊,会出这样大的事儿。她一直在说,她后悔了,不应该骂红梅了……”
  杜红英能说啥!
  伤人最深的往往是最亲的人。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只是在那一瞬间。
  当时石灵要责备李红梅时,杜红英是立即阻止了的。
  她也千交代万叮嘱,要人看着点李红梅,结果就那么一瞬间的功夫,人就没有了。
  据说当时陪着李红梅的是李婶子娘家的一个亲戚,就是转身去喝一杯水,再回来时就打不开李红梅的房间门了,她喊了几声没应答,又三急了就去上了一个厕所。
  再回来,还是打不开房间门,心里有点慌,连忙找李红运。
  李红运也打不开门,索性就直接用脚踢。
  破门李红运是专业的,只是没想到门踢倒后就看到了挂在房梁上的李红梅,随即就是身后一片惊叫声……
  事情就在这么突然间发生了。
  “我都没办法劝说,怎么劝怎么流泪。”陈冬梅道:“她要走出来也怕不容易噢,还有她身体原本就不太好了,这次打击太大了。”
  “劝着点吧,让她想开一点,走了的已经走了,改变不了了,活着的还得继续活啊,你给她说,让她把身体养好了多照顾一点六六他们兄妹,以后石墩石城娶媳妇还要她把关,六六找女婿也得她来掌眼,没有爸妈没有爷爷奶奶,只能靠外公外婆和舅舅舅妈,姑姑姑妈了。”
  “嗯,她说明天出院,我多劝劝她。”陈冬梅一声叹息:“之前说我出了院要请客,那些送了礼的人都得请来吃饭,现在这样子倒不好请了。”
  主要是这么多年来两家人的感情一直很好,李家的悲伤还没过,杜家大宴宾客有点说不过去。
  “那就正月间来请吧。”杜红英道:“一打鼓二拜年,就当和年酒一起请了一样。”
  “也行。”陈冬梅看向女儿:“你这次什么时候回去呢?”
  “回都回来了,我多陪陪你们吧,正月间过了再说。”
  这两个月送走了赵老爷子、高建成,石柱和李红梅,老的年轻的,病的车祸的横祸的都有,杜红英心里也有创伤和阴影了。
  夜深人静时,她都在想:人活一辈子到底是为了什么?
  功名利禄金银财富在生死面前真的就是一文不值!
  有些人错过就不再回来,有些事儿错了也没有重来的机会。
  每回来一次,爹娘就苍老一些,杜红英也能感觉得到:能陪父母的时间并不多了。
  特别是这一次娘半夜发病把她吓出了一身的冷汗。
  娘住院期间,爹坚持要陪床,让杜红英也很感慨:少来夫妻老来伴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爹的身体也不好,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少。
  红兵说这些都是老年性疾病,没法根治,只能养着,养得好多活些年头,养得不好小病变大病,最后无药可治。
  也正因为娘半夜发病爹不在家,老爷子也吓得不轻,之后就减少了出门的工作了。
  每次接到电话都会问,需要花多长时间?
  要是留在外面几天的工作老爹都推辞了,理由就是年纪大了,出去怕身体吃不消。
  李婶子出院了,陈冬梅又去她家看望她。
  两个病号聊天,陈冬梅尽量聊的都是别人的事儿,尽可能的避开石柱和李红梅的话题。
  陪着李婶子,聊得最多的就是在医院看到的情况。
  “哎,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了,今年第一次住院,才晓得医院真的不是人住的,你才不知道,看着人家吃东西,我又不能吃,那个口水哟,直往外冒。”陈冬梅感慨道:“这样不让吃,那样不能吃,好几天了,才让吃点汤汤水水的东西,真的是造孽。”
  “哎,人啊,有什么都不能有病,我隔壁床的一个女的,才五十三岁,听她说在市里扫大街的,说是膝盖里有积水了,走不动路了就回老家来了。”李婶子也感慨:“医院检查说要动手术  ,要好几千的医药费,但是她家拿不出来钱,男人和儿子都喊她回家去养着。杜大嫂,你想想,才五十三岁不动手术就走不了路了,就要在床上躺着,得多难过?”
  “最关键的是,久病床前无孝子,躺着躺着,大家就都以嫌弃你了。”陈冬梅很能理解那种情况:“五十三岁,不说挑抬自己生活都不能自理,家庭条件又差,不被嫌弃才是怪事。”
  “是啊,男人和儿子一走,她就在那里哭得伤伤心心的,我看着心里都堵。”李婶子道:“我问她,你不是在外面扫马路吗,挣的工资呢?你猜她怎么说?”
  陈冬梅静静的听着下文。
  “她说她工资多少从来没管过,全是男人在管,然后儿子结婚又花了一笔,家里又修了房子,还欠了亲戚一些钱。”
  “这日子过得……”陈冬梅都是一阵唏嘘:“这个女的有点老实吧。”
  “是啊,老实巴交的,住了三天院,男人和儿子回来看了一眼就走了,还让她赶紧的出院回去养着,别再住院了,会花更多的钱。”
  “都没人照顾她吗?”
  不是说少来夫妻老来伴吗?想自己住院,有儿女有护工于大姐,老伴杜天全还守在床边嘘寒问暖,那时候躺在床上就将这一辈子和老头子过日子的点点滴滴回想了一遍,觉得真是没有嫁错人。
  “她娘家妈天天给她送饭菜,给她端屎端尿,她娘家距离卫生院有五公里路呢,老太太又不会骑车又舍不得坐公共汽车,每天送两顿饭,来回就是二十公里路了。”
  “她娘家妈岁数也大了吧?”
  “七十一岁,说这个是大女儿,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小女儿,共生了四个,就这个大女儿日子好过些……”
  “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啊,你看看,七十一岁了,还得为女儿操心。  我还比她小几岁呢,一天要是走二十公里腰和腿都遭不住。”
  家里欠债,生病没有钱医治,就这样的家庭还说是条件好些的,那条件不好的又该是怎么样的一番场景?
  这样的家庭让人忍不住摇头叹息。
  比起来,她们的日子也算是好过的了。
  “哎,谁说不是呢,养儿养女靠不靠得住难说噢,你看我红梅和石柱……”
  陈冬梅就有点慌了,好像每次聊天聊着聊着就会聊到这个话题上来,都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才好。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48891/48891918/1709303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