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七零宠婚,嫁给第一硬汉 > 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给外婆找事做

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给外婆找事做


  石墩回来了。
  杜红英见到眼前的小伙有那么一瞬间的恍惚:长得和年轻时的石柱一模一样,基因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
  只不过气质上是大不相同,当年的石柱憨厚老实,眼前的石墩壮实眼沉稳。
  “石墩明天回训练基地?”
  杜红英很担心他的状态。
  事实上是李家人都在担心他状态受到影响。
  “红英姨,我来给您和杜爷爷杜奶奶拜了年,马上就走,回基地训练。”
  “不是说三天假吗,这么着急?”
  这倒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
  “早一点回去,早一点收心,多训练几次。”
  回家来了,肝肠寸断,除夕夜一宿未眠。
  面对灾难,有的人深陷泥泞爬不起来,而石墩选择了勇敢面对,越挫越勇。
  有人故意将家人和教练隐瞒的事透露给他,就是想让这份灾难打垮他。
  石墩不是别人,从小就是摸爬滚打中爬出来的娃娃,小时候也没少听爸爸妈妈讲那过去苦难的创业史,讲红英姨引导他用短裤换鸡蛋的事儿,讲下乡卖血旺的经过……
  爸爸事业有成不是坐等靠得来的,而是拼搏努力一步步做出来的。
  爸爸花了大笔的金钱和大量的精力托举自己,为了就是让他在赛场上有崭露头角的那一天。
  爸爸妈妈没有了,但是他们殷切的期盼还在眼前。
  石墩没法在家里待了,他要回训练基地,他要努力,要化悲痛为力量,他要排除万难,要抗拒所有的干扰,他要上赛场,他要拿到金牌来告慰父母在天之灵。
  大年初一石墩就要训练基地。
  李红运不放心要送他去。
  “舅舅,我是大人了,您工作也辛苦,还要照顾外公外婆,妹妹还需要您和舅妈帮忙照看,我就不用送了。”石墩道:“您放心,我会好好的。”
  “你这孩子……”
  “我不是孩子了,我都二十多岁了,要是在乡下都该谈婚论嫁了,再过两年娃儿都能打酱油了。”
  石墩这话让李婶子眼前一亮。
  “石墩,你想要谈个什么样的对象,外婆帮你把关。”
  啊?
  石墩没想到随口一句话会让外婆上了心。
  看外婆眼睛发亮精神一下就来了,石墩心里一沉,想了想给外婆找点事做也可以。
  “外婆,我要一个贤惠善良聪明脾气好的媳妇,您帮我把关也好。”石墩欣然接受着外婆的好意:“个头不要太高也不能太矮,听说当妈的矮了影响下一代。”
  “你这孩子……”李婶子一下就乐了:“行,外婆一定给你好好把关,找一个好媳妇儿。”
  “那就辛苦外婆了。”石墩想了想还补充了两句:“我爸妈都新丧,三年之内不宜谈婚论嫁;我也在训练比赛,谈对象可能没那么多时间闲聊,您一定要给对方将情况讲清楚,女方同意就先书信往来了解了解,不同意也不耽搁她的时间。”
  “好,我会讲清楚的,你这孩子……”
  恋恋不舍的将石墩送上了公共汽车。
  李婶子提着烘笼穿着羽绒服走出了家门。
  这是自石柱李红梅出事以后第一次出门串门。
  大年初一下午的杜家很是热闹,家里有李叔,赵叔和隔壁的罗叔和杜天全一起长大贰,
  下堂屋围坐了一群的中老年妇人,婆婆、婶子、大嫂的,杜红英有好几个都不太熟了。
  杜二娃则带着他的小伙伴们在上堂屋看电视,看了一会儿又跑到院坝里扇烟盒,弹弹珠。
  田静面前则围着几个学生娃娃,是本村的初高中生,她们没能考上县中,但是和县中特级老师田老师是邻居,近水楼台怎么着也能得点月,就跑来求指点。
  田老师脾气很好,谁来请教都耐心的讲。
  别说,还真别说,老师与老师还是有区别的。
  就拿写作业这种事儿来说,经田老师一点拨整个脑瓜子就像开窍了似的特别的灵活,尝到甜头后她们更不会放过田老师回村的日子,大年初一也不影响搞学习。
  老师最喜欢的就是这种勤奋好学的好孩子。
  田静乐此不疲。
  据说每年正月初一杜家都很热闹,这是常态。
  总的感觉一家人就只有杜红英最闲,所以她忙着烧开水掺茶倒茶水。
  看到李婶子来了,下堂屋烤火聊天的人都连忙招呼她。
  “快来坐,快来坐。”陈冬梅连忙喊:“今天当真是春节,春风把你都给吹来了。”
  “李婶子,快来坐。”
  “李大婆,身体好些了?”
  “哎,多谢你们的关心,好些了好些了。”李婶子道:“这两天感觉有点精气神了,我在家窝着都快生霉霉了,就说出来走走看看。”
  “对的嘛,出来走走看看,和我们聊聊天,人更精神点。”
  邻居们见状纷纷站起来让她坐。
  “就坐我这个躺椅上来。”陈冬梅让出了半边:“我那个小表弟专门给我坐了送来的,现在上了年纪了,一坐下就想躺着,要不然腰酸背疼的,哪儿哪儿都不舒服。”
  “杜大嫂福气好。”
  “都有福气都有福气。”陈冬梅问李婶子:“石墩回训练基地了?”
  “回了。”
  “哎呀,都说我们种庄稼辛苦,事实上各行各业都一样辛苦,你看石墩当运动员,夏练三伏冬练三九,逢年过节都不能休息。”
  “就是嘎,李婶子,石墩咋个过年都不休息哟?”
  “没有比赛的时候是可以休息两三天的,都说三天不练口生,三天不写手生,他们搞训练天天都得摸着练习,要不然就找不到状态。”李婶子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懂:“还有就是我们国家才兴过年,外国人不兴过年呢,他们也不放假,有些国际比赛照样进行。”
  “不得了,石墩都要参加国际比赛了呀?”
  “参加,比赛多得很。”李婶子道:“啥子省内国内亚洲世界的,都有,忙得很。”
  “石墩能干。”
  “那是,石墩人家拿了很多金牌银牌铜牌了,是我们通安村的人才。”
  “还真别说,我们通安村是真的出人才,你看看,出了好多大学生。”几个婆婆大娘就掰着手指算。
  要算大学生,自然是从杜红英开头,杜家就是好几个。
  李婶子见状有点着急了,正说着石墩呢?
  怎么又把话题扯这么远去了呢?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48891/48891918/1699565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