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黄巾起义?十万大军攻破洛阳! > 第394章 安邑艰难(上)

第394章 安邑艰难(上)


这位人物对待敌人手段残忍,毫不留情,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他对待自己人竟也是同样的心狠手辣。

不禁让人疑惑,他难道就不担心这样肆意妄为会导致局面失控,最终玩火自焚吗?

且看那薛氏、裴氏和柳氏,这三大家族皆属河东大族,声名显赫。

当他们眼睁睁地看着无数河东热血男儿被如同驱赶羊群般驱往战场,赴死而去时,心中充满了悲痛与不忍。

三家的子弟们望着这惨烈的场景,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眼神之中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怜悯之情。

他们转头看向那位面无表情的大将军,原本到嘴边想要劝谏的话语却像是突然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一样,硬生生地憋在了喉咙里,再也无法吐露出来。

因为他们心里清楚得很,此时此刻自身所处的境地十分微妙。

名义上虽然是为李渊效力,但实际上不过是依附于他人门下,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而已。

以他们目前的身份地位,哪里有资格替民众发声请命呢?

无奈之下,他们只好默默地低下头颅,选择视而不见,将那份悲悯深埋心底。

而李渊则与他们截然不同,似乎完全没有这些情感波动。

又或者可以说,自从穿越到此地的这一年以来,李渊内心深处原有的那些情感早已消磨殆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在这乱世之中,生死之事他已然司空见惯,见过太多的死亡场面。

久而久之,对于他而言,或许死亡反倒成为了一种解脱方式。

毋庸置疑,李渊如今的思想观念已逐渐趋近于晚唐时期那些穷兵黩武的武夫所特有的病态思维模式。

在他的心中,此刻唯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那便是要凭借自己手中的刀剑,杀出一片繁荣昌盛、太平安宁的盛世景象;杀出一条属于李氏家族的锦绣河山!

这场惊心动魄的攻城之战,已然持续了将近整整一天之久。

放眼望去,安邑城下横七竖八地躺着不下万具尸体,触目惊心。

这当中,为数众多之人乃是后背中箭身亡。

更令人唏嘘不已的是,就连那些辅兵以及被迫前来充当劳力的民夫们,由于内心极度的恐惧,竟然萌生出了临阵倒戈、叛逃求生的想法。

然而,李渊又怎会对此毫无防备?

早在开战之初,他便调遣了督战队牢牢堵住了四周退路。

对于胆敢后退一步之人,一律格杀勿论,绝无半分迟疑。

刹那间,整个战场血流成河,尸骸遍野,惨不忍睹。

夕阳渐渐西沉,余晖映照之下,仿佛连天边都被浸染成了一片猩红之色,宛如一幅凄美的画卷。

经过漫长而惨烈的厮杀,战场终于暂时停歇了下来。

攻城的部队如释重负般缓缓向后撤退,与此同时,四处响起了清脆的鸣金之声。

负责监督作战的队伍见状,也纷纷收起了手中的利刃,放任大军有序后撤。

待到那些辅兵和民夫艰难地返回大营之后,李渊早已命人为他们精心准备了热气腾腾的肉汤和香气扑鼻的面饼。

任凭这些劫后余生的人们尽情享用,以填饱饥肠辘辘的肚子。

恰在此刻,钟繇手持着李渊下达的军令匆匆赶来,召集起了所有辅兵的队长头目。

紧接着,他转过身来,面对着从残酷战场上侥幸存活下来的四五千名民夫。

“大将军有令,今日攻城活下来的民夫,全部转为辅兵!各队头若兵额有所缺失,可自行前往挑选合适之人入队!”

钟繇来到众多民夫面前,高声宣读起将军的指令来。

此令一出,原本嘈杂的现场瞬间变得鸦雀无声。

那四五千名侥幸从攻城之战中存活下来的民夫们面面相觑,脸上满是惊愕与迷茫之色。

这些民夫大多出身贫苦,平日里只知埋头苦干,对于李渊军中复杂的军制可谓一窍不通。

然而,此刻留给他们思考和反应的时间却是极为短暂。

还未等众人回过神来,那些因战斗而导致兵额缺少的队头们便如饿虎扑食般冲入人群之中。

他们一个个目光锐利,如同挑选货物一般审视着眼前的每一个民夫。

时而摸摸这个的肩膀,时而拍拍那个的胸膛,嘴里还不时念叨着:“嗯,这家伙身强体壮,看起来倒是个能在战场上厮杀的好手!”

就这样,一个个符合条件的民夫被挑出,跟在相应的队头身后。

不一会儿工夫,各个队头便已将自己队伍中的士卒补齐,而后带着一脸心满意足的神情离开了这片区域。

整个过程中,钟繇一直默默地站在一旁观望着。

虽然他手中握着那份象征着将军权威的锦帛,但实际上却完全插不上半点手。

说到底,他只不过是负责传达命令的一个小小跑腿而已。

没过多久,那四五千名民夫便迅速被挑选一空。

尽管如此,仍有许多队头的队伍未能如愿补齐兵员。

不过这倒也无妨,毕竟安邑城尚未被攻克,后续必然还有一场又一场激烈的战斗等待着他们去拼杀。

原本李渊派出了整整两万民夫参与此次战役,但最终能够存活下来的民夫却仅有四五千人而已。

这个数字令人触目惊心,因为它意味着这场战斗的死伤率竟然高达惊人的百分之七十五!

然而,对于李渊而言,这些民夫的生死似乎并未真正触动他的心弦。

毕竟,在他眼中,这些民夫不过是战争中的消耗品罢了。

相比之下,当得知辅兵中有三千多人阵亡时,李渊不禁微微皱起了眉头。

尽管这个数字相较于他的十多万大军而言并不算太多,但每一名辅兵都是他手中宝贵的战力资源。

而安邑城内的守军表现出超乎想象的顽强抵抗精神。

李渊无论如何也没有料到,这样一群由私人武装组成的部曲竟能拥有如此强大的毅力和战斗力。

他们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术部署,死死地守住了城池。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46086/46086682/185101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