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入戏人生 > 第七十四章 自我和他我

第七十四章 自我和他我


江小鱼:我就是我,导演安排的我。

        围观书虫:又高逼格了呀……

        咖啡君:在永恒和现在之中,我总看到一个“我”像奇迹似的,孤苦伶仃四下巡行。

        泰戈尔说过,一个人是一个谜,人是不可知的。人独自在自己的奥秘中留连,没有旅伴。人是什么?一是自我,一是他我。如此而已。

        自我就是我,由关于我的一切内容构成的我。我的情感、愿望、要求、性格、气质、才能。

        他我是别人,跟我一样有情感、愿望、要求、性格、气质、才能。

        自我,出发点就是自己,是一种主观认识,这个想法会充满自私。尤其是面对一个判断或选择,做出大多数人所评判的对和错的时候。我们不能左右他人想法,所能依据的只能是自己对事物的认知。他我,就是异于自我的一切个体,独立存在于世界上的所有。

        “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这个说法有个前提,就是“如果你”接下来才有“那么我”。也就是说,别人的思想得出的选择和判断,如果达到了自我的期望,才有自己针对别人的所思所作,进一步得出的选择和判断。

        “我爱你,和你没关系。”这个说法完全是出于自我需要,自发自主的得出选择和判断。不苛求能从他人处得到什么,而是针对自我付出,自我心里的满足和愉悦。没有对他人提出要求,只是以自我为出发点,自私的觉得应该做的事情而已。

        江小鱼的情商库存,还没满到思考情呀爱呀不离不弃呀,诸如此类的,他思考的是“人不能只为自己而活着”。为了自己活着,是很自私的想法么?人还能为谁活着,这个问题似乎挺简单,而如何为他人而活着呢?

        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我爱你,和你没关系。说起来简单,可是做起来却又如此困难。有多少人能体会自我选择带来的快乐,又有多少人是因为他我的左右,而得出结论变成自己的选择,从而体会不到那些原本应该得到的快乐。只有自愿的快乐付出给他我,他我才能感受到自我付出的快乐,而自我和他我又都会感受到幸福。

        人不能只为自己而活着,可人,不总是自私的么?江小鱼努力回想着,和小伙伴们生活的点滴。

        经过一年半的高中生活历练,小伙伴们从最初的战战兢兢,生怕别人不接受自己,到如今的渐露本性,各种矛盾自然不可避免。没有冲突的高中生活,不是本质的少年生活,这种冲突,并非争情夺爱,这样的桥段,太过烂俗。他觉得最典型的有三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个人物品的公共化。宿舍生活可以说是半公共半私人的生活,少部分私人物品,可以放在自己私人的存放位置,虽然大多没有锁,但基本上大家都会尊重隐私。而更多的物品,是放置在公共的地方,然后问题就来了。

        大多数物品,平时大家相互着用,也不会太计较,甚至以此为荣,说明自己更受欢迎,但有些东西,则是不太适合彼此共用,比如说香皂。402有个性格稍微怪异的书虫,典型的学习成绩好,而生活不能自理,他经常洗澡时,拿别人的香皂。

        很难说他是故意,是节省,是拿错,还是觉得无所谓,可宿舍的小伙伴们对此意见很大,你说拿洗发水就算了,香皂是直接涂抹在个人身上的,是反复使用多次的好吧。这种情况没多久就被大家发觉,然后暗示,再派代表明示,最后告状到班主任,班主任也对他进行私人谈话。然后,似乎,人家只是陷入一个很自我的状态,给他买个新的香皂,似乎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围观书虫:学生时代住过宿舍的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咖啡君:事实上,我也不知道,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

        第二个例子是公共物品的私人化。教师里有四个风扇,早春时节,并不适宜开风扇,某天学习委员打篮球回来,滴答一声开了他那个位置的风扇,教师里只有10几个人在自习,后排位置空得很,就这么个环境。

        滴答一声,某个准学渣书虫把风扇关掉。等他坐回位置,滴答,学霸书虫又去开了风扇……如此滴答滴答,10几个回合,俩人就上演了开与关大战。说大战并不合适,就跟这章,虽然看起来很高逼格,但内容是那么淳朴乏味,完全没有爽点……怪我咯!

        教师里的10几个书虫,就这样看着俩人来来回回,气氛十分诡异,没有人出来打破尴尬。准学渣书虫败下阵来,漠然离去,学霸书虫稍显自得,然而,此处并没有掌声。

        第三个例子拥有暴力因素,可以说是江小鱼到一中那么久,遇到的最严重的冲突。个人是否服从集体。

        “你今天再不把垃圾倒掉,信不信我把垃圾倒在你床上!”声音回荡在某个临睡前的宿舍里,声嘶力竭喊着的是舍长张希博,他冲着的对象是宿舍里一个学习成绩在全班前5的书虫。宿舍里的卫生是每个人轮流,扫一下地,然后把垃圾倒掉,就那么简单。

        张希博的性格,按小伙伴们说的,跟得了甲亢一样,有点暴躁,但学习还可以,为人热情大方,大大咧咧,责任感还很强。被吼的对象,怎么说呢,学习好,还是班干,按级别来说,舍长还不算班干职位。

        班干书虫不是第一次不倒垃圾,而是很多次,为什么不倒垃圾,他人又如何知道真相呢,没记住?肯定不是。有生活自理缺陷?也不是?最大可能,是他平时看不惯张希博的一些作风吧,小伙伴们是那么猜的。

        班干书虫没有被张希博的气势吓到,眼睛回瞪着他,没有说“我今天就是不倒”“我为什么要听你的!”此类的话语,而是用眼神在示威“有本事你倒我床上!”

        “砰”窗户的玻璃碎裂……张希博一拳砸到窗户上,犹如江小鱼对树的一砸,蕴含了各种复杂的情绪。

        整个过程只有短短10几秒,待窗户碎掉后,小伙伴们才反应过来,拉住张希博,江小鱼没有为这家伙抢了自己装C机会而懊恼,扶着他去医院包扎了。这流血冲突,并没有发生在人干人上。

        当人们意识到每一个人的“自我”都是有差别时,他就开始迷惑了。因为,说实在的,每个人似乎只懂得自己这一个“我”,要想了解别人的“他我”,只能靠观察、靠猜测,靠“将心比心”的推论,这常常是不准确的。

        江小鱼很想知道,那个用别人香皂的书虫,那个开风扇只为自己一个人的书虫,那个不倒垃圾的书虫,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到底是怎么样一个心态,忽略了那么小的细节?难道只是一个关于自私的争辩吗?

        他不想纠结于自私对错与否这个伪命题,相对于自私,是无私,又回到那个“人不能只为自己而活着”的问题上来。如何为他人活着,他能在大自然找到很多例子。

        白蚁和蚂蚁中的兵蚁,为了保卫巢穴而不惜牺牲自我。蜜蜂和黄蜂同样会为有敌意的挑衅而献出生命。成年的麋鹿、斑马,总是保护着幼年动物,勇敢地抵御着捕食者的进攻。夜鹰为了把攻击者引离它的巢穴,保护巢中的小夜鹰,甚至会表演折断翅膀的假象,行使调虎离山之计。

        这其实是关于利己和利他的问题,对应于自我和他我。

        生物有利己基因。一个利己基因的目的,就是要在生物基因库中尽量地扩大所属类的基因。于是,在同类的个体之间,为着同类的共同利益,彼此会有利他主义的行为。从遗传学上讲,近亲具有共同的基因,所以近亲之间广泛存在着利他主义的行为。

        对于某个动物的种群来说,如果牺牲一个个体,能够保住更多的个体,这当然是一种合算的利己行为。鲨鱼是绝对的以个体为中心的利己主义者,也许是因为它们太强大,不担心会被灭绝;水母、蜜蜂和白蚁是完全以群落为中心的利他主义,也许是因为它们太弱小,难以单独存活。

        那么人类呢?

        人类的利他主义有两种。无条件的利他主义表现在亲属之间,这是不求回报的。亲属关系愈接近,无条件的利他主义愈纯粹。

        有条件的利他主义则不限于亲属之间,它期望为自己或亲属获取报酬,物质的或精神的。有条件的利他主义发展到成熟的形态,便是现代社会中通过签订协议,规定互惠的条件。

        蛇精病是属于利他主义么,江小鱼会进行这样的思考,如果她没有爱人,那么她就是为了家人,好像她应该值得敬佩呀,牺牲了那么多,可是她的牺牲,未免太大,难道就没有利己主义在里面?他是不相信的,不说他在她眼神里看到的不确定,就道理上来说,他就不相信人会没有利己思想。

        作为学生,他首先想到的是极端利他的共产主义,这个,实在太遥远太飘渺,他更习惯从大自然来考虑。就说他自己,万物皆可亲的江小鱼,为了生存,还不是要吃鸡鸭鱼,为了装C,还不是要揍别人,抢别人的冠军。

        这说不过去嘛。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41/41980/24664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