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吃货小丫的南下
小丫:我要出场时间,我要对白,我要做女主。
围观书虫:小丫,不要走,我们给你好吃的。
咖啡君:……
公元1990年7月,深井村。
江小鱼四年级结束,深井村小学生涯结束,全镇第5名的成绩,即将入读张北镇中心小学,修读小学最后2个年级。
“该生一学期来,勤上课无缺课,遵守学校纪律,学习上比较认真,学习成绩较好,同时积极参加学校劳动,但课堂上不够专心听讲,要玩东西或讲话。希今后改正,争取更大进步。”
这是我们可敬的陈老师,最后一次给江小鱼写评语。这评语一出,江小鱼不知道的是,他的光条,一下子亮了半格。
思想品德:80;语文:89.5;数学:97.5;体育:70;音乐:68;美术:65。
江小鱼就凭借数学和语文的总成绩,获得了平生第一次的金钱奖励,以及第一次的奖状,总计人民币:4.87元。这笔巨资,足够他买很多东西吃了。
90年代初期的华国,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思辩中,在改革开放与西方自由化的较量中,私营经济乃至民营经济的发展,开始缓步启动了发展的步伐,粤东省的脚步尤为迅捷。在邓伟人92南巡之前,粤东省部分地区的民营经济,其实已经发展的甚为红火。
(围观书虫:吧啦吧啦的,看不懂,不关心,我们只记得那时港岛四大天王最为红火。)
(咖啡君:那你们说,他们分别是哪年出道的?……90后书虫可绕道。)
90年的深井村,交通闭塞的深井村,落后的深井村,众多书虫家庭,耕个3亩水田,种个4亩旱地,交完公购粮,每年能存下1000元,已经是富裕家庭了。现实情况的严酷,对外界的渴望,部分不甘的中青壮年,陆续走出深井村,前往佛山南海顺德等地。
各地的农民,纷纷前往粤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被统称为“南下大军”,这个现象被经济学家称为“打工潮”。没错,深井村很多书虫,都想外出打工,听说外面一个月能挣200到300多块钱。
外出打工,都是抱团的,这跟华国几千年来传统的乡土情节有关,即使在外面宽广的天地中,遇到同村的,同镇的,都会互帮互助。不夸张的说,到后期,等同于把一个村,从故土搬到打工所在地。祖宗,是他们与故土保持联系的唯一纽带。
深井村的书虫,从80年代末起,就有部分人走了出去,然后在外面整理安顿好,带回关于城里的种种信息,这样迅速带动了一大批后来者,纷纷走了出去,寻找自己的天地。
我们小丫的父亲,就是这个后来者之一。小丫的父亲,名叫叶诚,时年35岁,平日里就跟老实巴交的农民形象,根本和谐不起来,尽量穿着最干净的衣服,谈论最新鲜的信息,不好好种地,走村串巷贩卖各种物品。傲娇与谦卑,农民与洁癖的矛盾体,就是叶诚。
可以说,叶诚是个有野心的人,从投资与投机区别的角度来说,他又是一个算是稳重的人,因为他并不是第一批走出深井村的人,而是等别人外出回来,了解清楚情况后,才做打算。但他又是一个极具冒险精神的人,或者说,极为果断,因为他决定,举家搬出去。
小丫,其实是小名,学名为叶小薰,是叶诚唯一的女儿,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薰衣草的“薰”字,不是一般农民能想到的,也能够推断,叶诚不希望自己的女儿,一辈子做农民。
小名为小丫,自然是极为可爱的,粉雕玉琢,很是讨人喜欢,平日里也深得叶诚的宠爱。不用干家务,光这点,就已经让深井村的其他小书虫十分羡慕了,你说放牛挑水晒谷子,这些“重体力活”不让干也合适,谁叫她是女孩子呢,可摘个菜淘个米总有力气吧,硬是不让她参与,简直没天理了!
小丫还能穿最漂亮的衣服,买最多的零食,活脱脱的小公举,还是个爱吃的小公举。在她的世界里,一年四季过的很快,清明吃青团的季节刚过去,现在正是吃冰棍的好时候,眼看就要到吃老鼠肉的光景了,过年的大鸡腿还会远吗!
“小鱼哥,你陪我去玩吧?”
“我没空!”
“哦!”
“小鱼哥,我陪你去玩吧?”
“我没空!”
“可是我有空呀!”
我们的小丫就是如此聪明可爱,让深井村的孩子王江小鱼,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他几乎就把自己和爷爷的秘密,分享了出来。要知道,要一个小孩子保守一个听起来很厉害的秘密,是十分困难的。
“小鱼哥,这是你家王爷爷给我买的糖,你不许偷吃哦!”
“知道啦!”
“要不,你去村长家摘10个番石榴,我换你一颗糖吧。”
其实,江小鱼对吃的东西,真的不讲究的。以前,吃药也吃的够多了,零食也是不缺的,老王头上山采药也会顺带抓点山珍野味回来,你想,他难道还会是馋嘴的人?可是,小丫说了,就要去做,仿佛是天生的使命感,再说了,摘番石榴也不是多大的事。
“小丫,你小点声……接好了,这个番石榴又大又熟。”
“知道啦,你快扔下来呀……哎呀,村长在家!”
“小丫快跑!”
“小鱼哥,大狼狗堵住菜地门口了,呜呜呜……村长,我没摘……小鱼哥也没摘,我们在捡地下的,可能是风刮下来的,再不捡就坏掉啦!”
和小丫愉快的玩耍生涯,要说什么情呀爱呀,那是什么校花呀、追美呀等白痴暧昧流里的情节。每个人的童年,总会有一个玩得最好的小伙伴,每个小伙伴,都会自己的道路要走,彼此的道路是否有交集,是很难说的。
(围观书虫:你的文你做主,我们要小丫!)
(咖啡君:看多了许多猪脚的小伙伴,演绎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故事……一个人一生中,会遇到多少的人啊!)
叶家在筹备离开。江小鱼和小丫,还在愉快的玩耍着,或许,他们都很懵懂,并不清楚这个离开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流动,作为当事人,作为女性天生的感情细腻,小丫要比江小鱼更早流露出情绪异常,其实也就是闷闷不乐。到最后一天晚上小丫的哭闹,在自己家的哭闹,小鱼儿听到了,并没有表现太多异常。
小丫走了,叶小薰走了,随着父母南下,未知的命运在等着他们。理论上来说,她家至亲没有婚殇嫁娶,剩下只有到了清明节,叶家才会有人回来祭拜。在这个信息阻塞的时代,在这个交通落后的深井村,没有电话,没有网络,甚至村里也没有门牌地址。
1990年8月5日,小丫南下了,吃货叶小丫离开了。那天,江小鱼并没有哭,只是,去了白石崖,发呆。
小丫应该是进城了吧,而自己呢,带着一个秘密,明天,会在哪里?我的父母,又会在哪里?
所谓将来意义上的明天,不知道会在哪,但不久之后的明天,自己就会在镇上的中心小学读5年级,那是镇上最好的小学,一点紧张,一点期待。
父母,新的小学……烦恼,还是扔给明天吧!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41/41980/246639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