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平台议事
大明国皇帝:
前日晚,我自由军南方面军第二军军直属侦察营营长吉达,率下辖一个排的战士追击林丹汗,于杀虎口北六十里岱海西岸休息宿营。
你朝杀虎口驻军数千士兵趁夜包围偷袭。我部视此为你朝军队对我漠北自由爱玛克所属之自由军进行的无故挑衅。
今日之炮击和接下来我军在边墙之行动,即为对你朝此次军事挑衅的回击报复。
你朝应该庆幸我自由军战士未有伤亡,否则我自由军今日必攻入边墙,以你朝官将士绅百倍之命相抵。
我部以数百蒙古,色目,汉人之众,靠我部落之优良武器,陆续击败漠北喀尔喀土谢图汗及车臣汗部落十万大军。并已将两部数十万众牧民及奴隶收归我自由爱玛克。
土谢图汗已为我部落俘虏,车臣汗已被我部落驱逐亡命。
今我部落南方面军正欲经略漠南蒙古。林丹汗虽向西逃遁,但我自由军已于日前占领归化城,并将向西追逐林丹汗,至宁夏卫。
此后沿宣大向西直至宁夏卫一线。你朝边墙以北,皆为我自由爱玛克辖下。
你朝不得无故派兵窥探。否则皆予百倍回报。
我自由军武器之威力,自由军战士之悍勇,皆非你朝众人之所能想象。
后金黄台吉我自由爱玛克也必擒之,何况你朝。
勿谓言之不预。
此致!
自由爱玛克首领王皓
崇祯听太监读完这封短短的毫无文采可言的书信,竟有点无力的感觉。
大同镇无端遭袭,这股不明来历的鞑子突袭大同镇北的瓦窑口堡。城关被炮,关墙俱毁。
守卫瓦窑口的守备等职官、五百士卒死伤九成。
他急急的宣谕各大学士和各部尚书侍郎前来平台议事。
“林丹汗不过是讨赏银罢了。这个自由爱玛克又是哪里来的?王皓,难道竟是个汉人?他怎么能当了鞑子的首领?
顷刻间毁我大同城关,难道当真比插汗虎墩兔(明廷对林丹汗的称呼)和女真还厉害?”崇祯帝向各臣子发问。
“陛下。自由爱玛克和这个首领王皓之事,之前从未听闻。想是这几年刚刚兴起的漠北蒙古的部落。
但是以几百之众击败两个大部落,或许言过其实,待臣下去命人细细查访虚实。
至于和林丹汗还有女真人比较谁更厉害,这个着实不知。但是据大同关来报信之人所说,似乎这自由爱玛克的火炮威力及其惊人。
其炮由两马拖动,其行甚速。可推知重量不过千斤。更有不可思议处在,如此小炮,其弹竟能于十几里外击中大同城关。
炮弹为开花弹,落于城关砖石坚硬处,亦能崩裂砖石,于百步外杀伤军士,何以至此,尚不明了。”兵部尚书熊明遇上前一步说道。
“陛下,臣以为。这自由爱玛克虽借故毁我大同城关,但炮击之后,就立即留书遁走,似乎并无进关掳掠的想法。
这似乎于之前的插汗和后金大有不同。
信中所说,这个自由爱玛克是由蒙古、色目、汉人组成,而此信也是由我汉字写成。也许这个爱玛克首领王皓真的是汉人。
凡汉人入蒙古者,无非掳掠或穷困而致。塞外苦寒之地,物产不丰,穷困以极。
既然这王皓是汉人,与我大明当有血脉联系。不若仔细打听其乡里所在,选其亲族可靠之人赴塞外劝其率部众来降。
陛下亦可允以高官显爵,厚赐田宅,必可招致。
以其部之火炮威力,献于朝廷,则无论女真、陕匪,皆可一鼓而下,则我大明天下可得太平。陛下亦可垂拱而治,成千秋盛世。”首辅周延儒早已看过这封信,也同兵部的人一齐详问了与大同巡抚的家丁一齐送来急报的亲历此事的瓦窑口兵士。作为首辅他考虑的是如何将这股力量掌握在朝廷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陛下!臣以为,此信中所提这个爱玛克以几百之众击败漠北两大部落,已领有几十万人口。
又言其士卒在追击插汗,并言必擒奴酋黄台吉。可见此部已有敌国之力,以高官显爵招其来降,未必管用。
其首王皓既不愿我朝士卒出边墙入其境。当不会再无故攻击我九边各堡。
臣以为当派使节致其部,约定互不相扰。一来,访其由来;二来,察其自由军根底;三,购其炮,运回京师仿造,必可大用。”礼部尚书徐光启在周延儒语毕后稍一沉吟,上前一步提议。
“臣以为徐老尚书所议周全。”大学士温体仁也站了出来说道。
“嗯!朕也觉得此议可行。插汗西逃,这宣大外就没了替我们牵扯女真的力量,既然这个部落不与女真为伍。
就如此!派人去见见这个首领!”崇祯帝深思了一会,微微颔首。“那徐老尚书以为何人可担此任。”
虽然周延儒是内阁首辅,但是因为屡遭弹劾。崇祯帝心里已经微有不满,不由去问自己一力起复担任礼部尚书的徐光启。
“臣——臣举荐原登莱巡抚孙元化。”徐光启对着崇祯深深的弓下腰,近乎祈求。
登莱巡抚孙元化此时已是待罪之身。身陷锦衣卫镇抚司的诏狱中。
登莱巡抚孙元化是徐光启的得意门生。
万历三十四年(1606),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孙元化随徐“于每日三四时到利寓所”,参与其事,对几何学有独到的见解。
万历三十六年(1608),徐光启《几何原本》问世,孙元化则著有《几何用法》一卷。
同时也是这个时代的西洋火炮专家。
孙元化精通火器,所著《西法神机》首论铸炮,首论制药,后论命中之由,并绘图式,是书得之西人,大要根于算法。
孙元化因孔有德叛乱而获罪。
崇祯四年(1631)八月,皇太极率清兵攻大凌河(今辽宁锦县),祖大寿围于城内,粮尽援绝。
孙元化奉命派兵赴援。孙元化抚登时,辽人避战乱居山东者十万余人,孙认为辽人可用,重用一批辽将,今要赴援辽省,急令孔有德以八百骑赶赴前线增援。
然而登州辽东兵与山东兵素不和,孔有德抵达吴桥时,因遇大雨春雪,部队给养不足,士兵抢劫哗变。
孔有德受毛文龙旧部李九成之子李应元的煽动,在吴桥发动叛变,史称“吴桥兵变”。
后孔有德倒戈杀回山东半岛,连陷临邑、陵县、商河、青城诸城,率兵直趋登州。
孙元化急令登莱副总兵张焘率辽兵守登州城外,与总兵官张可大发兵抗击,两路成合击之势。
然而张焘与孔有德是共事已久,张焘的兵卒随即投入孔有德行列,而张可大部大败。与孔有德是旧交的登州中军耿仲明、陈光福等,举火开门响应,崇祯五年(1632)一月登州失陷。
总兵张可大自杀,孙元化战败自刎未遂,为叛军所俘。
囹圄中的孙元化对孔有德等叛将晓以利害,明以大义,孔有德回心转意,请求招安。
朝廷也同意孙元化带罪招抚,但巡按王道纯藏匿了诏书,叛军长时间求招安不得,复乱。
孙元化又说服叛军,让他回朝陈明真相。孙元化返京之际,王道纯袭击叛军,致使叛军复杂,攻陷莱州,乱事扩大。
兵变发生后,朝中多言孙元化已反,三月孙元化、余大成等人被逮至京师镇抚司。
首辅周延儒欲免孙元化死罪,求救于徐光启。
此时徐光启正是希冀借这个突然而来的时机,拯救孙元化。
崇祯看着这位自己深深赏识却已届古稀的礼部尚书。崇祯登基以来最厌恶的乃是臣下结党。本来已经想着选一个合适的时机授徐光启大学士,从此入阁进入中枢,参与机要。但是此时却为了自己的弟子向自己告请。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此事不准!周首辅推荐一人,回禀于朕后,即可出使。散了吧。”
“皇上,孙元化精通火炮,此行或有大用!”徐光启急急的向崇祯分辩道。
“不准!”崇祯兀自离去。
众臣跪送崇祯远去。
周延儒和徐光启对视一眼,无奈的叹口气,向宫外走去。
温体仁眯着眼看着二人。
周延儒曾经是他的盟友,他们联手将江南大才子钱谦益赶出了朝廷,又连连出招催逼着崇祯帝杀了袁崇焕。
周延儒坐上了首辅的位置。但是他温体仁的目标也是内阁首辅。所以他一直以来苦心孤诣的要将周延儒赶出中枢。
周延儒为人乖巧.很善于察言观色,左右逢源,深得皇上宠信。不是他一下子就能扳倒的。只能徐徐图之。
所以他已经不止一次的自己出面或者让跟随自己的御史以“结党”、“主试受贿”等理由弹劾周延儒。
孙元化是经周延儒推荐任职的登莱巡抚。这次通过打击孙元化一定要将皇帝对周延儒的信任再大大的消掉一层。
至于徐光启,虽然他已隐隐感到皇帝有将徐光启召入内阁的想法,但是徐光启毕竟年龄太大了。威胁不大。但是有孙元化这个由头在,一定要将这个老头子牵扯进来。
温体仁面无表情的跟随在周延儒身后向着宫外走去。但是心里却已经开始筹谋。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41/41913/24493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