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穿越明朝之未来 > 第三章 林丹汗跑了

第三章 林丹汗跑了


林丹汗的大帐在后世的长城外化德附近。南边百里外就是长城。西北边是横亘在内蒙古西部东西的阴山山脉的最东端。

        东北边是一段不高的断断续续的山脉。

        往西是由阴山山脉的南段和后世称作蛮汉山的山脉及阴山山脉主段三座山脉隔开的两块南北十几公里宽的山间平原。

        北边的山间平原从这里往西一直通到归化城东四十里的地方。

        南边的山间平原从这里往西绕过岱海一直通到黄河东岸的被明朝建立又屡次因为无力守卫而放弃的东胜卫。

        林丹汗的驻帐地南边可通过边墙进入张家口。西可通往归化城并进入鄂尔多斯和河套平原。东可直达西拉木伦河。北可穿过戈壁进入漠北蒙古。可谓四通八达的四战之地。

        林丹汗选择这里,是因为每年明朝还依旧给他市赏,让他继续攻击后金。只是林丹汗拿着这些市赏却一动未动,仍在宣大外游牧。还不时的当一个明朝廷的恶邻居,是不是的越过边墙,进入明朝地域内抢掠,而孱弱的明朝廷对此却有苦难言,只希望林丹汗抢掠够了,就返回草原去和后金互斗。

        今年的二月十四日,林丹汗的使者告知宣镇边臣,他将亲自到独石口讨赏。可是暗地里林丹汗却调动精锐部队,于十五、六日,进犯大小白阳堡,杀官军,抢人畜。

        林丹汗于二十一日亲自到张家口边外新修库房,离明边只有十余里。明朝边臣却仍然按照常例,派人送去“迎风宴”。“迎风宴”是林丹汗到明朝近边时,明朝方面要提供的宴会饮食,同时也给与“迎风赏”。二十六日,林丹汗突然离开明边,往北而去。宣镇镇守太监王坤上报,“不知(林丹汗)来往果何如也”。

        原来,有两个后金镶黄旗的科尔沁部落的蒙古人给林丹汗带来了重要的军事情报:蒙古各部将与满洲人联合,征讨察哈尔。

        林丹汗这几年可算是弄得天怒人怨,连年的征战漠南蒙古各部,几乎得罪了所有的漠南蒙古部落,再加上天灾,曾经强大的察哈尔部落,如今只有部众五六万人。

        林丹汗立即将此次入寇明朝得来的财物分给部下逃向西边。

        二军此次派出的侦察队员是吉达带队。吉达算侦察队员里的老资格了。虽然在侦察团的时候也还是一个普通战士。但是因为侦察团的战士一直以来的良好表现和数次受到首领集体表彰。吉达在从侦察团调来二军组建侦察营时被授以中校军衔。

        这次他带着一个排的队员出来执行任务。

        他们中午的时候在一个牧民的蒙古包里落了脚。他们除了身上吃肉用的小刀,没有带任何一件武器进入牧民的毡包。这是草原上的礼节,作为客人带着武器进入别人的毡包是不礼貌的。

        这次他们都是以去张家口卖人参和鹿茸的名义在草原上赶路。所以虽然他们操着喀尔喀蒙古的口音,沿途的牧民们都把他们当做远来的客人,马上杀羊煮手把肉招待他们。

        就这样出发第六天,他们到达了宣大边墙外不到二百里的地方。他们又在一个牧民的毡包里歇了下来。这个毡包的主人照样热情招待了他们。坐在蒙古包里,吉达他们和主人攀谈起来。主人让他们给讲讲喀尔喀蒙古现在的样子。

        他们就给讲了自由爱玛克的情况。当牧民们听说自由爱玛克作为一个草原上称为奴隶部落的小部落,在首领王皓的带领下,居然占领了喀尔喀蒙古最大的土谢图汗部落还赶走了车臣汗部落不禁很惊异。

        当吉达他们说现在漠北蒙古的牧民和奴隶们,在自由爱玛克集体放牧、集体种地,收获大家共有,有饱饭吃,有很好的衣服穿,冬天住着有暖气的热烘烘的房子,连牛羊都有暖棚最重要的是没有首领和权贵欺负,部落的事任何一个牧民都能提出意见要求议事会进行改善等等等等。牧民们的脸上不禁充满了憧憬的神色,他们双手合十,“佛祖保佑!”

        吉达恭敬的说:“感谢您的祝福!但是好的生活不是靠谁来保佑的,是靠我们自己争取来的。”

        吉达接着打听附近的情况。淳朴的牧民以为这只是一个路过毡包的外来牧人在问路。他如实相告,现在可以安全的进入张家口。林丹汗的大帐已经在年初汉人的历法里二月底就向西迁移了,没有林丹汗的战士们盘查,他们可以顺利的通过边墙外这一百多里。

        吉达他们立即离开毡包,顺着张家口的方向赶了十几里路,立即给军部发回了电报。发完电报后立即向林丹汗大帐的方向赶去确认这个消息。

        王皓跟随着四师五旅急行军。每个战士都配了四匹马。两匹马骑乘,两匹马驮着战士的给养和马料。

        队伍里的战士们在随时根据马力换乘着战马。一天一百里换两次马,马的负担还是比较轻的。

        每个团的后面都跟随着运输队的辎重车。装载着弹药和食品,马料。其中以马料为多,约占了六成。

        运输部根据战场后勤的实际需要,对为东,南方面军提供运输的车辆进行了重新设计。分为重型马车和轻型马车。

        重型四轮马车宽大。全钢车架,全钢轮彀二十公分宽,以软木和多层牛皮包裹适应各种路面,可自由转向,车厢采用了弹簧避震和悬挂装置,提高了底盘,使各种复杂地形的通过率大大提高。最大载重量五吨,最多由十匹马拖拽。

        轻型马车有四轮和两轮的,相对于重型马车载重量降低许多,介于五百斤和一吨半之间。主要是为了应付山地及周边作战的复杂地形。

        轻型马车也是野战炮团的主要弹药运输车辆,便于机动。

        根据王皓提供的作战计划,运输部为四师和五师配备的以重型马车为主,六师因为要通过白道,全部配备了轻型马车。

        由于地形平坦,这些马车现在都能跟得上行军速度。

        王皓和刘根边走边和王皓带来的学生聊着天。这些学生是王皓带来做记者的也是让他们更早的接触到部队生活。再过两年这些学生将作为参谋人员进入部队。他们以后将是军队和兵工厂之间的桥梁。

        他们这次将从行军开始,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他们自己带的电报机传回报社。作为王皓提出来的报社第一次进行的战地通讯报道,刊登在部落翌日发行的《自由人报》上。

        “首领!我们南方面军自己办一份报纸怎么样?把各师的战绩登在上面,我觉得很鼓舞士气。”刘根脑子活,在和这些学生聊这次的战地通讯时,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来。

        “可以啊,只是没法印刷,只能靠人抄写了。”王皓同意了他的想法。

        “那不怕!虽然我们军里新兵占了八成还多,不认识字的战士差不多也是这个数。但是每个班里最少有一个认识一千字以上的老兵。整个冬天除了正常训练,战士们的文化课也没拉下,多少都认识一些字。只要有一份写好的稿子,让各级单位自己抄写也行啊。

        “这个主意好。应该在整个自由军里推广。战士们也可以在读报和抄写报纸过程中学会不少字。这份报纸以后就叫《自由军报》,各部队自己办的报纸叫《自由军报X部队分报》。除了各部队的战绩,也可以对有突出贡献的战士和人员进行通报表彰,还可以同时将其事迹登在上面。

        还有要注意一个,不要在报纸上登处分通知。

        我马上让本部下次给各部队运送后勤物资时,多增加一份纸张和印刷设备。给有条件办报纸的各部队下发。各部队的报纸可以多余印一些通过运输车辆带回本部,再分发到各苏木和其他部队。让部落的普通民众和其他部队的战士都能通过军报了解各部队的战斗和生活情况。”

        “报告!五师发来电报,他们已经将昨日收拢的三百多牧民和牛羊向四师沿路建立的第一、二两个兵站靠拢。”刘根的军参谋部参谋从后面的马车上下来追上报告。

        “让五师除少量部队保护辎重外,其余部队放开手脚,速度要快,牛羊送不走的部队就地吃掉或作为粮食带在马上行军。有点损失不怕,主要是牧民都要安全送达。”这是刘根的分内事,他马上下达命令。

        “急报!前方军直属侦察队员发回紧急消息。他们已通过草原上的一户牧民得知,林丹汗已经在二月底西逃。他们正在进一步核实。”

        一个参谋纵马追上来,大声报告着。

        “二月底就跑了?怎么可能?我们这里不可能泄露消息。看来是后金那边的人偷偷把情报泄露了。他们都是利用人力传递情报,泄露的可能性比我们大多了。”王皓有点遗憾。一拳打在了空处。

        “首领怎么办?”刘根急问王皓。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41/41913/24493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