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大明县令,开局把朱元璋打入地牢 > 第60章 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

第60章 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


第六十章  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

当初和许青山踏入铺子,看到满铺子都是堪比官盐的食盐就足够朱元璋震惊的了,

直到店伙计从库房里拖出来一袋食盐打开以后,两人彻底无话可说了。

朱元璋和刘伯温围着那袋食盐看了又看。

袋子里的食盐颗粒分明,雪白无暇。就算是他们两人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精美的食盐,刘伯温更是小声嘀咕道:

“陛下,宫里用的食盐是进贡而来的,但就算是宫里所用的盐也没有眼前这袋食盐精美……”

朱元璋一听更是震惊的说不出话来,比进贡给宫里的食盐还要精美。

世人皆知,宫里用的东西都是从各地征收来的最好的,就算是简单的食盐也是如此。

皇帝用的东西肯定是全天下最好的东西,打刘伯温却说眼前的食盐比宫里所用的食盐还要精美,朱元璋彻底懵了。

他实在想不出来许青山用了什么方法制出来如此高规格的食盐。

“这是盐吗?我看怎么像是珍珠粉?”

许青山不置可否,慵懒的说道:“你要是不信可以尝一尝……”

朱元璋刚想捏起一撮品尝一下,刘伯温害怕有毒率先尝了一口。

食盐入口:“嗯?”

刘伯温冷哼一声立刻牵动了朱元璋的心:“怎么了?难道味道不对吗?”

“不是,老爷这的确是食盐。真的是食盐,咸的,没有一丝杂味,味道比官盐还要好……这要是用来炒菜味道肯定极好。”

听刘伯温这么一说,朱元璋自然是忍不住了,捏起来一撮仔细品尝起来。

没错,的确是食盐。这玩意居然真的是食盐。

朱元璋身体一震,刘伯温说的没错,这玩意的确比官盐味道还要好。

官盐一般都呈现出淡黄色,用其炒菜尝起来总会有一股苦味或者酸味。就算是宫里所用的御盐,炒出来的饭菜也难免会有细微的苦味或者酸味。

但眼前这袋盐尝起来却只有咸味,味道精纯,没有一丝杂乱的味道。

就算是吃惯了山珍海味的朱元璋也感慨道世上怎么会有这么精纯的味道。

不过更让朱元璋惊喜的,这种盐一定是许青山用独家的方法做出来的。如此一来就代表着赵家一干盐商以后再想垄断市场。

有了许青山的制盐工艺,朱元璋完全可以按照许青山所说,将盐民户籍全都改为渔民,严禁这些人再制盐。

如此一来赵家没了互相勾结的盐民,就算赵家再有钱也别想再制出来一粒盐。

而朱元璋完全可以用许青山的新方法开办新官盐场,派自己的心腹去监管,从此之后将不会再有盐荒。

想到这些,朱元璋激动的面红耳赤,他一脸欣慰的看着许青山。

这次不枉他费尽心机来苏青县坐牢,朱元璋苦思冥想不能解决的盐荒问题,居然真的被许青山所解决了。

“太好了,这真是上等的好盐啊,就算是进贡给陛下的御品也没有这么好的品质啊。

许大人,我要替天下苍生谢谢你啊,有你的制盐方法,陛下便可以开设新盐场,同时将这些盐商彻底绞杀。

如此一来这次盐荒就能缓解了……”

店伙计看朱元璋这么激动,一脸鄙夷:

“没见过世面,这样的盐苏青县家家户户都能吃的起……”

说话时眉色之间带着一丝骄傲和得意,比皇帝吃的御品盐还要好,这是何等的荣誉啊。

苏青县的百姓能吃到品质如此好的食盐全都要仰仗许大人。

朱元璋看着一脸得意的店小二顿斯脸色涨红,居然被一个店小二鄙视了。

不过此刻的朱元璋懒得计较这些,他的心思全都放在了手中的食盐之上。

“这盐生产出来,工序是不是十分繁杂……”

朱元璋的担忧不无道理,如果这盐生产过程繁琐,那就很难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的盐。

现如今盐荒愈演愈烈,百姓可等不起了。

许青山自然知道朱元璋所担忧什么,他笑道:

“不会,我手下衙役一天时间便产了足够全县百姓所用食盐……”此话一出,朱元璋又震惊了。

苏青县少说也有几万百姓,这么多人没有上千斤的食盐根本无法满足百姓日常所需。

许青山手下的衙役不过区区几十号人,如果是几十号盐民一天时间能产出三四百斤官盐就已经是神速。

可这几十号不懂制盐工艺的衙役只用了一天时间就生产了千斤的食盐,而且产出的还是堪比御品的食盐。

嘶!

刘伯温和朱元璋两人倒吸一口凉气,实在是恐怖如斯……

可转念一想,刘伯温率先察觉到了不对劲。盐民产盐多是从海边或者井中取盐水,晒干后再加以不外传的制盐工艺才能产出食盐。

可苏青县位处江南之地,四周既没有盐井,又不临海,那这苏青县的食盐是从哪里来的?

越想越疑惑,刘伯温直接开口问道:

“许大人,你这食盐是从哪里得来的?”

“盐矿你们知道吧?”一听盐矿这两个字,刘伯温脸色大变,朱元璋察觉他不对劲问道:

“怎么了?你中邪了?”

“老爷,盐矿的盐不能吃啊?盐矿中的盐多带有黄毒,吃了以后轻者上吐下泻,重者一命呜呼啊。”

朱元璋一听脸色大变,他低头看了手中的食盐,这居然是从盐矿中采出来的。

“这……许青山,这盐不会有黄毒吧?”

看两人胆战心惊的样子,许青山顿时感觉好笑:

“放心,我苏青县的百姓这几天都是吃这样的盐,如果这盐有毒,早就有人中毒了。可这么多天了没有一起事故。”

朱元璋一听这才放心了,随即又问:

“这盐有没有名字啊?不如我来取一个这盐如此细腻,远不是海水卤煮后做出的官盐可比的,洁白如雪,细腻如珍珠,不如就叫他细盐吧。”

许青山一听白了他一眼,慵懒的说道:“盐就是盐,都是用来吃的。有没有名字重要吗?”

刘伯温却连连点头,直夸好名字,好名字啊。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8047/38047149/1414135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