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大明县令,开局把朱元璋打入地牢 > 第251章 以后的天下是工业的天下

第251章 以后的天下是工业的天下


第二百五十一章  以后的天下是工业的天下

傍晚时分,一群人在黑风山下安营扎寨,许青山则带着马小三与徐达刘伯温几人来到附近的一处山头。

从此处看去正好可以看到位于半山腰上的黑风寨,高墙密  林的遮掩之下,可以看到人影绰绰。

许青山拿出望远镜四下观察了一番,突然指了指密  林深处一处树木说道:

“记下来,那密  林之上有一处暗哨。马小三,偷偷摸过去抓个舌头过来。”

马小三没有多说,转身就走,刘伯温顿时惊呆了,在他看去那密  林模糊一片什么也看不到,许青山用着手中的望远镜就看的一清二楚。

“许大人,这是何物?居然能看到隐藏在密  林之中的人……”

许青山听闻将望远镜塞到了他手上,并教给了刘伯温使用的方法。

刘伯温朝着许青山所指的方向看去,顿时吓了一跳,只见那半山腰的树木之上果然有一个窝棚。

刚才还模糊一片,现在却看的一清二楚。

许青山见刘伯温吃惊不已,笑了笑说道:“看到了吧。这便是工匠的力量……”

徐达也是头一次看到望远镜,接过去看了一眼顿时吃惊不已,接连赞叹说道:

“许大人,要是战场之上有这东西,指挥作战就能方便之极……”

许青山抬头看了一眼徐达,笑了笑说道;“你喜欢等攻下黑风寨了我就将这东西送给你。”

徐达一听立刻宝贝似的刚准备揣在怀里,许青山一把夺了回来冷声说道:

“我说攻下黑风寨了,送你现如今还没有攻下来,你就想踹入怀中了,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徐达一听嘿嘿一笑,刘伯温却一脸苦涩,喃喃自语的说道:“没想到这些西洋的巧技居然还有如此用处……”

许青山一听顿时就不乐意了,指着刘伯温的鼻子说道:

“老刘,不是我说你。你怎么老是抱着那一套士农工商的成规不懂得变通,我告诉你,要是这么下去,大明迟早就有完了的一天……”

此话一出,徐达和刘伯温两人吓了一跳,许青山这一番话实在是太大胆了,好在是被他们听到了,要是之后许青山入了京城做官,还敢口出狂言。

要是被那一群老不死的言官听到了,到时候朱元璋不一定能救下来许青山。

刘伯温无奈的叹息了一声说道:

“许大人,这士农工商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度,怎么能轻易更改啊。

你说士,天下这么大总不能让陛下一人去管理吧,总要依靠士子形成官员体系,这样天下才不能乱。”

“再说农,民以食为天,朝廷如若没了百姓种地,所有人都要饿死……”

刘伯温话还没说完,许青山就摆了摆手说道:

“我不是说现如今的排序不对,而是士农工商之上还要加一个工字,这些个工不是现如今的工人,而是工业。

你看好了之后的时代必定是技术的时代,是工业的时代,像我的那些田地,养殖场,你觉得相比平常的养殖场和田地有什么区别吗?”

此话一出,刘伯温顿时愣住了,片刻后他思索了一番点了点头说道:

“肯定比不上,寻常的田地哪里能种出来如此多的粮食,哪里能养出来如此多的牛羊。”

许青山更是冷笑一声看了一眼徐达问道:

“老徐,你是带兵统兵的,我问你如若这东西给你的斥候,在战场之上斥候便可以凭借着此物提前发现敌军。如此一来战况是否就能大不相同了……”

徐达一听点了点头,他之所以想要这望远镜就是如此。

“没错许大人,如若这东西配发给斥候,那么先一步发现敌人便能占得先机……行军打仗可谓是分秒必争,能早一分发现敌人,我军便可以早一分钟做好准备,如此一来就算是注定败局,说不定就此可以逆转。”

许青山点了点头说道:

“没错,这便是技术的力量,便是工业的力量。

有了技术之前就可以发明出更多便利的东西,而有了工业便可以大规模制造东西,如此一来千百年来流通下来的默守陈规在工业面前全都不堪一击。”

对于带兵打仗,刘伯温不清楚,可别的不说这一点刘伯温倒是清楚了。

一个小小的苏青县每年往外贩卖的牛羊和粮食获得的白银就能抵得上应天府一年的白银收入了。

如此恐怖的生产力可以说两京一十三省人尽皆知。

刘伯温愣了片刻继续说道;“许大人,你说的工业,细盐厂算的上是工业吗?”

许青山听闻点了点头说道:“没错,细盐厂算的上是工业,不过是初级的工业,而更高级的工业便是能够制造出火绳枪,望远镜此类的东西。”

刘伯温骇然,但没有话,许青山顿了顿继续说道:

“知道为什么吗?就是因为本大人我悉心钻研技术。牛羊的养殖可以散养也可以建造一座养殖场,批量的养殖。

种地也是,如若能有新的技术运用到农业之上,土地的产量自然翻倍。

这些技术不是不可学习,而是可以像四书五经一样,普通人也可以学会。

如若天下能多一些像我这样的人,到时候百姓还怕吃不饱饭吗?

只有百姓吃的饱饭,才有心思去研究更多的技术,如此一来普天之下谁还敢对我大明动歪心思。”

此话一出,徐达和刘伯温两人顿时愣了,许青山说的这治国之策的确十分有道理,不仅有道理而且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往常历朝历代要么注重士子,要么注重对法征伐,像许青山所说的专注于发展技术的朝代还真没有。

而现如今苏青县就是一个榜样,自从发展了技术,农作物产量增高了,百姓吃得饱饭一片祥和。

如若苏青县的例子可以传播到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到时候恐怕四海之内大明再也没有敌手,什么蒙元,倭寇,土司都要被按在地上摩擦。

刘伯温一脸激动说道:

“许大人,当初科举之时候,你为什么不将此篇治国之策写成一篇赋,如若真的能写成一篇赋,当年的状元恐怕肯定非你莫属。”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8047/38047149/141411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