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684章 金台坊神燕昭王

第684章 金台坊神燕昭王


钱盛不是没想过把世职转为爵位,前往海外开辟领地。

要不然他也不会冒着风险,把世职提升为副千户,以便将来能转为更高的爵位。

不过,在世职提升为副千户、又被分配了二百亩世业田后,他心中隐约升起的雄心,还是被压了下来。

此时听着侄子的劝说,钱盛便感叹道:

“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苏秦那样的人物尚且如此,更何况你叔叔我一个普通人呢?”

“贤侄就别劝了,叔叔现在能在京城有二顷田,已经很满足了!”

把枢密院给他们分配二百亩左右土地的理由,用来回答侄子。

钱武听到这番话,一时无言以对。

他知道自己这个族叔向来是没有什么雄心大志的,要不然以前也不会连个管事的实职都没有。

二百亩土地确实足以维持一个家族的家业,钱盛如此选择,谁都能够理解。

不过理解归理解,他还是把教导员平时教导过的事情,向叔叔道了出来:
“军中教导员常说,陛下这次允许世职转为爵位,是难得的优待。”

“现在海外塞外无主的土地多,只要征服土人就能成功开藩。”

“但是再过些年就不一定了,土地有主之后,就不能随意开藩了。”

“到时世职就只能是世职,很难转成爵位。”

“这世职和爵位的区别,叔叔应该知道吧?”

钱盛闻言眼神晦暗,说道:
“知道!”

“咱们的世职是武官,只能在退役后占据武官议员席位。”

“有爵位的却是贵族,有专门的贵族议会。”

“听人说皇上主动对削爵做出了限制,只有贵族议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皇上才能削去爵位。”

皇帝这个承诺,无疑让爵位的含金量大大增加。只要不搞得神憎鬼厌人人厌恶,贵族基本就不用担心被削去爵位。

这也是钱盛之前想过转为爵位,并且为此做准备的原因——

相比世职,爵位才是真正的世代富贵,连皇帝也不能随意削去。

二百多年来与国同戚的大明贵族,让钱盛完全相信这个承诺的效力。

与之相比,世职就不是那么保险了。像是这次卫所改制,朝廷因为无法给那么多世官分配土地,就打算以清理冒滥的名义削除部份世官。

若非皇帝担心把人逼上绝路,规定没有被军事法庭审判的世官最低只能降为试百户。估计会有很多武官的世职被削除,或者像之前涿鹿区那样,被强制迁移去海外。

经过这次风波的世官,很多人心里都会想着转为爵位。只是因为畏难难以下定决心,如同钱盛一般。

此时,钱盛就把这番考量告知侄子,想听听侄子的意见——

在看到侄子如今的改变后,他已经不再把这个族侄当作普通的年轻人视之,而是能商议大事的存在。

钱武听着叔叔的想法,说道:

“叔叔有转为爵位的准备就好,免得机会来临时无法抓住。”

“皇上承诺的贵族议会是真的,而且要写入《大明分封礼法》内。”

“这分封就是大明的国策,将来朝廷多半会安排一些人分封,作为榜样吸引人去海外。”

“叔叔在遇到这个机会时千万不要犹豫,一定要抓住机会,把世职转为爵位。”

“如果侄儿将来有幸得到世职,我是一定会转为爵位的。”

“咱们两家的封地还可以放一起,延续祖上的交情。”

钱盛哈哈一笑,说道:

“真有这个机会,叔叔一定会找你商议。”

“不说这些事情了,宫里从卫所采选淑女的事情,你听说了没有?”

“你妹妹今年及笄了,叔叔我在想着,要不要让她去参选。”

钱武想着自己去叔叔家里拜访时见过的族妹,顿时拍着大腿道:
“当然要参选!”

“皇上这是安抚世官,才给出的优待。”

“我们鹰扬军这段时间就在统计未婚军官,据说要组织参加相亲会。”

“好多人都来问我上次相亲会的过程,问我是怎么娶到宫女。”

想着这件事情,钱武就忍不住露出了笑意。

当时还是一介军士的他娶到宫女,让军中袍泽都羡慕得很。

那些自忖条件比他还好,却因为害羞等原因没有参加相亲会的,几乎肠子都悔青了。

直到现在,钱武还认为能娶到妻子是自己的幸运。对于宫里组织相亲会,也是非常感激。

不过钱盛就听得不解了,急忙追问侄子道:
“不是给皇上选妃吗?怎么还有相亲会?”

“是不是还会有人被选为宫女,宫里会把年长宫女放出去一批?”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就不打算让女儿参选了。

因为如果被选为宫女,估计要在十年以后才能放出来——

这还是当今皇帝仁慈,放出年长宫女。搁在以前的话,宫女根本没有机会出来。

所以采选淑女这件事,一向是很多人家避之不及的。

不是要用女儿博富贵的人家,根本就不愿女儿参选。

很多卫所世官也因此犹豫,不知道这次宫里只选妃的说法是不是真的,会不会有一些人被留下来做宫女。

此时钱武就道:

“选妃的说法是真的,皇上会选几个人留在宫中,至少封为才人。”

“其他没选上的女子如果愿意参加相亲会,能和鹰扬军、御营、京营的军官相亲。”

“不愿参加也不勉强,婚姻要看个人意愿。”

说着,钱武又问叔叔道:

“报名表叔叔没看过吗?”

“教导员在营里就指点那些人怎么写报名表。”

“这个表要本人签字,代表本人意愿。”

“听教导员说,这就是礼法中的一条:”

“成年人对自己的婚姻有自主权。”

这种事情,钱盛还真不怎么知道。毕竟富峪卫可不像鹰扬军有教导员,随时宣讲最新的政策。

不过在听钱武解释婚姻自主权后,他总算放下心来,知道相亲会是自愿参与,是否成亲全看个人意愿。

想到鹰扬军的军官很可能成为新贵,钱盛点头说道:

“听你这么说,叔叔就放心了。”
“如果不能成为皇妃,嫁个军官也不错。”

“你妹妹也老大不小了,是该给她说亲了。”

打算让自己的女儿参选,再参加之后的相亲会。
——
叔侄二人聊了一通,眼看临近中午,就去酒楼吃饭。

路上,钱武看着很多街口的牌坊正在被拆除,好奇道:

“叔叔,怎么这些牌坊都拆了?”

“立牌坊的家族,就没有人拦着吗?”

钱盛嘿嘿一笑,说道:

“拦着?怎么没人拦着?”

“还有人把官司打到御前呢!”

“不过皇上的办法也真多,说是牌坊挡路伤功德,所以牌坊主人不能进入乡贤祠,更别说被封神。”

“所以这些牌坊,只要挡路的都被他们主动拆除了。”

“一些有钱的人家,则按新的街道标准重建,保证不会挡路。”

京城的牌坊牌楼之多,是外地人无法想象的。它们形制不一,有碍道路通行。

也因为此,这次街巷改造,阻力最大的除了拆除临街违建外,最难的就是拆除牌坊和牌楼。

钱盛等被派去改造街巷的卫所官员,之前对此没少伤脑筋。因为每一个牌坊的背后,几乎都代表着一个官宦家族。

一些军官甚至因为强拆牌坊,被文官在朝堂上弹劾。

直到皇帝想了个好办法,把牌坊和封神挂钩,才让这件事顺利起来。

指着距离钟鼓楼不远、正在兴建的新建筑,钱盛道:
“看到了吗?那就是金台坊的坊神庙。”

“咱们金台坊的坊神可了不得,是皇上请了燕昭王派遣化身担任。”

“陪祀他的,是郭隗、乐毅、邹衍、剧辛这些大贤。”

“据说将来金台坊的坊神庙前,还会搭建一座黄金台,邀请四方贤士展示才学。”

“将来在黄金台成名的,还有获得钟表悬赏、画像被陈列在钟鼓楼的,都有可能在坊神庙从祀,甚至成为金台坊各社区的社神。”

“那些家族的人听说拆了牌坊就能让祖先进入坊神庙的乡贤祠,一个个积极得很。”

自豪地向侄子说着这些事,钱盛在和他吃饭的时候,又讲起了金台坊名字的来历。

钱武这才知道,金台坊的称呼就是源自黄金台,当年燕昭王用黄金千金买马骨,吸引来这些大贤。

当今皇帝同样礼贤下士,请了燕昭王派化身当坊神,在庙前重建黄金台,用比黄金还珍贵的爵位,赏给制作出精密钟表的人。

所以金台坊的居民,对这座高规格的坊神庙很欢迎。很多人主动捐资,以求让祖先牌位列入往生祠。

那些拆了牌坊就能让祖先进入先贤祠甚至名宦祠的人,在这点自然不会坚持。纷纷主动拆牌坊,把祖先牌位放进庙里。

不过有钱的人家,还会按朝廷制定的牌坊规格重建。只要不影响道路通行,朝廷允许这种牌坊牌楼存在。

金台坊因此保留了一些旧牌坊、又新建了一些牌坊,都是不影响道路通行的。

钱武听叔叔谈着这些趣事,想到军中教导员所说,指着坊神庙道:

“坊神庙应该和社神庙一样,有英烈祠、名宦祠、乡贤祠、往生祠四祠吧?”

“叔叔的祖上,有没有人进入英烈祠?”

这说到了钱盛的得意处,只见他一张老脸笑开了花,拱手道:

“都是祖上的功劳,朝廷还在念着。”

“咱们钱家有两位先祖,能够进入英烈祠。”

“三世祖因为功劳大,有可能成为社神。”

钱家第三代先祖,是在土木堡之变后的北京保卫战牺牲的,因为立下的功绩不小,有成为神灵的资格。

钱盛想到自己先祖要被封神,自然是感觉无比自豪。甚至打算派个家族子弟去城隍司学习当祭司,在里面混口饭吃。

如果将来钱家决定去开藩,还可以让这位家族祭司在封地主持城隍庙,让更多的钱家先祖被封神。

钱武听到这些,心里极为羡慕。

因为相比钱盛这一支的荣耀,他祖上的事迹,那就乏善可陈了。

只有一位先祖因为在战场上牺牲被评为英烈,可以进入英烈祠。

但是封神的资格,那就差得太远。

或许只有他开藩后,才能让先祖成为神灵。

这让他心里建功立业的心思更坚定,要为自己博个封妻荫子,还要为先祖获得荣耀。

怀着这个心思,他和叔叔就谈到了军中的事情。

希望叔叔用祖上传下来的经验,指点一下自己。

“这当了军官之后,才知道军官和士兵想的,可是大为不同。”

“侄儿现在只是最低的从九品少尉,担任一个小队长。每天就忙得焦头烂额,什么事都要操心。”

“叔叔以前的百户是怎么当的,这管理一百人,相比三十多人要难得多吧?”

提着军中的事情,钱武向钱盛请教,应该如何当官。

钱盛笑着说道:

“这当官啊,说简单很简单,说难也非常难。”

“像是叔叔这个官,就是简单的,只要管好手下的百户,就能管好士兵。”

“以前则是总旗和小旗,用他们管住军户。”

“大体是面上过得去就行了,别闹出事就好。”

说着自己的为官经验,钱盛继续说道:

“不过这样的官,只能维持现状。”

“你这种想要立功的,肯定不能这样。”

“所以你这个官,相比叔叔要难多了,什么都要操心,才能让士兵为你效死。”

“哪像叔叔麾下,军户逃亡都不少见,还因此被扣了不少军功,差点就没能评上副千户。”

无论哪个卫所,现在都普遍缺员。朝廷对此是没深究,没强令他们把逃亡的军户找回来。但是麾下缺额的卫所世官,该扣功勋还是会扣。

有些军户逃亡严重的卫所,甚至因此被整体降级。钱盛还算是幸运的,扣了功勋还能提升世职。

这其中自然有门道存在,他向钱武仔细讲解,教他如何当官。

钱武对此自然是细心聆听,不时询问几句。

其中问得最多的,还是钱盛祖上、尤其是一二三代先祖的经验。特别是第二代先祖,由军户获得百户世职的经过。

钱武希望能从中汲取经验,带领自己麾下的小队立功,将来提升官职,甚至获得爵位。(本章完)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7914/37914909/1414070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