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689章 虚弱的草原

第689章 虚弱的草原


京城军事体系的重整,未来一定会提升京城的军事实力。

但是在重整期间,京城的防御力量却会降低。

这是朱由检之前对京营虽然不满意,却一直没对它大动的原因——

他担心像历史上那样发生己巳之变,需要维持京营守御城池。

直到确定建虏打不过来、己巳之变也不可能发生后,他才着手调整京城的军事体系。

同时也没忘记牵制建虏,枢密院在去年的己巳方案后,制定了今年的庚午方案,继续对建虏发动攻势,争取战略主动权,让建虏疲于应对。

这个方案大体是己巳方案的延续,仍旧是辽东和长城主守,草原、朝鲜、黑龙江等地主攻,牵制建虏精力。

不过朝鲜在去年被劫掠了一场后,如今残破不堪。虽然有很多家破人亡的朝鲜人想找建虏报仇、或者把家人救过来。但是被建虏打怕的朝鲜君臣,却没有跨过鸭绿江招惹建虏的勇气。

除了东江领和慈江领按朝廷命令派兵袭扰外,其他朝鲜兵马,根本没有动弹。

洪承畴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尽力向毛文龙和崔南伊提供支持,把自己掌握的朝鲜将士派去支援他们。

更北边的宁远伯李尊祖仍旧还在练兵,用刚刚练成的士兵征服附近的东海女真部落,一时半会儿难以威胁建虏腹地。

江陵公国和黑龙营则因为刚刚开春,河流有凌汛不说、陆路也很泥泞。他们现在也难以发起攻势,把建虏吸引过去。

这种情况下,大明当然希望草原能大规模出兵,像是去年那样,组织一场大战。

理藩院这段时间就在忙于此事,从他们传回的消息看,情况并不乐观。

又一次前往草原、刚刚返回的孔贞运道:

“顺礼王虽然收下赏赐,而且想要返回祖地。”

“但是察罕部的人却被建虏打怕了,他们不愿回到故地直面建虏。”

“顺礼王本人也没坚持,臣看他的样子,似乎没了心气。”

这是孔贞运此次出使最大的感受,那就是经过去年的失败后,林丹汗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心气。

无论他是引诱还是激将,林丹汗都只能鼓起一时勇气,过后就沉迷佛法和醇酒美人,忘了之前的雄心。

这让孔贞运很无奈,而且他更担心的是察罕部的人。这些人没有屡败屡战的勇气,只想和建虏离得远远的,比林丹汗还要不堪。

孔贞运估计这些人上了战场也是溃败,根本无法对建虏造成一点威胁。反而有因为他们的溃败,让其他军队受影响,导致再次战败。

所以他没有坚持让察罕部出兵,这次无功而返。

朱由检听着孔贞运的见闻,叹息着摇了摇头。感觉察罕部的潜力,暂时被自己榨尽了。

前两年他为了给大明争取时间,用爵位、俸禄、贸易配额、铁甲兵器等手段,鼓动察罕部打回去。

结果去年察罕部是打回去了,却在和建虏的战斗中惨败。就算年底在大明帮助下打败了叛乱的奈曼、敖汉二部,很多察罕部的人也不愿返回祖地直面建虏。

这让朱由检只能道:
“好好盯着察罕部,别让他们袭扰边疆、侵犯其他部落。”

“这些人面对建虏没胆子,面对其他弱小部落,胆子却不会小。”

“别让他们影响草原稳定,消耗大明精力。”

孔贞运闻言应是,认为皇帝的顾虑很有道理。

察罕部相比大明和建虏是很弱小,但是面对其他部落却非常强大。

尤其大明卖给他们的五千副铁甲,经过战损和补充后现在还有四千多副。这是几乎能横扫草原的实力,顺义王等部落需要联合才能抵挡察罕部。

所以大明需要关注察罕部,不能让他们成为不稳定因素。

想着这件事情,朱由检又问孔贞运道:

“贵英恰的后裔安排得怎么样了?”

“他是在和建虏的战斗中阵亡,也算为大明效死。”

“必须要保证他的后裔承袭国公爵位,作为大明在草原上树立的表率——”

“朕要让所有草原上的人知道,只要为大明效力,大明就保障他们的富贵。”

孔贞运听着心潮澎湃,深知皇帝对草原上立功的人都如此厚待,对自己等功臣就更不用说了。回应道:

“臣在草原之上,已经宣读了陛下的旨意。”

“贵英恰的后裔将继承顺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勇国公爵位,拥有相应的爵禄和贸易配额。”

“顺礼王和臣一起,为顺勇公划分了户口和草场。”

“草原上的贵族对此交口称赞,认为大明守信。”

“贵英恰的遗孀,还想来京城谢恩。”

朱由检闻言眉头微皱,询问道:

“贵英恰的夫人,是顺礼王的妹妹吧?”

“难道她在草原上受欺凌,想获得大明保护?”

孔贞运解释道:

“顺礼王和贵英恰相互联姻,各自把妹妹嫁给对方。”

“所以贵英恰战死后,他的后裔未受欺凌,顺礼王还和臣一起为他划分了户口和草场。”

“贵英恰的遗孀兀良哈郡主感念大明的恩德,又艳羡京城的繁华,所以想来京城谢恩。”

这下朱由检明白了,是兀良哈郡主自己不安分,想到大明京城来。他问道:

“兀良哈郡主是想朝贡后就回去呢?”

“还是带着顺勇公在京城久居?”

“如果只是朝贡,就由理藩院按制度安排。”

“久居朕也能答应,但是他们这些草原贵族的府邸,朕是打算放在承德的。”

京西一带是在建造王公贵族的府邸,但那些都是给宗室和大明贵族的。

朱由检只需要给他们划地,让工部做好整体规划,府邸庄园建造都由他们出资,内廷营造集团甚至能从他们身上赚钱。

随着前往海外开藩的宗室和贵族越来越多,京西的用地已经有些紧张。

再加上草原上的顺天贵族大多没有多少财富,让他们自己建府邸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朱由检还是打算在承德一带给他们分宅地,只建造一些必须的建筑,剩下的空地留给他们按传统搭帐篷。

如今承德还没开建,兀良哈郡主却要来京城,事情顿时有些麻烦。

孔贞运对此也有些头疼,因为他同样不知道,兀良哈郡主打算在京城待多久。

站在他的角度,肯定是希望这位郡主在京城久居的。这就代表着顺礼王、顺勇公等察罕部贵族对大明的恭顺,是理藩院的功绩。

所以他尝试着安排道:
“藩国遣使朝贡,按制度应该安排在会同馆,臣以为可把兀良哈郡主暂时安排在会同馆。”

“如果郡主要久居,臣以为可为其赐宅,仿照给顺仁王赏赐的宅地。”

顺仁王就是朝鲜国王,在接受大明册封的爵位后被皇帝赐宅五百亩。在朝鲜刚刚遭受战乱、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朝鲜国王仍旧拨出钱财,让朝鲜王世子在京西建造府邸。

如今仁亲王府已经开始建造,孔贞运认为对顺礼王、顺勇公等草原王公同样可以如此安排。

朱由检想着草原王公的数量,对此微微颔首,说道:
“暂且就这样安排吧!”
“顺礼王是大明的亲王,他的妹妹是郡主、还是顺勇公太夫人,要按相应规格接待,礼节上不能出问题。”

“如果顺礼王和顺勇公打算在京城建府邸,就让工部为他们各划出五百亩宅地,就像对待顺仁王一般。”

“其他等级更低的贵族,还是安排到承德去。”

草原上的贵族虽然穷,王公却还是有点钱财的。他们大多是大部落的首领,麾下拥有上万户。也只有这样的草原权贵,才能被大明封为王公。

贵英恰不是大部落的首领,但他却是察罕部首屈一指的权贵,要不然大明也不会册封他为公爵。

想来他的遗孀,是能建起公爵府的,再不济还能向林丹汗求助。

定下这个政策后,朱由检又嘱咐理藩院和工部一起给顺义王划分宅地。还有忠顺夫人三娘子后裔册封的忠顺公,同样要赐宅地。

这些措施下来,应该能安抚草原权贵的心。同时让林丹汗明白大明对他和对顺义王一样支持,让他不要再起一统草原的野心——

如今的草原上,最大的不安定因素就是林丹汗。

朱由检非常担心他在打不过建虏的情况下欺负其他部落,让草原混乱不堪、导致建虏得利。

至于孔贞运说他没了心气、沉迷佛法和醇酒美人什么的,朱由检并不相信。因为林丹汗有放出遇刺的假消息实际西征的前科,说不定他就有什么谋算。

所以朱由检命朱燮元行文宣大,紧紧盯着林丹汗。一旦发现察罕部有西征的意思,立刻出兵警告。

同时,他还准备让满桂出兵,由大明兵马去袭扰辽东。

在处理军务的常参会议上,他问道:
“东平伯国的债券,是不是都卖出去了?”

“朝廷有没有把相应的物资,都调拨给满桂?”

东平伯国的十五万元国债,是大明首批发行的国债。

国债款项的用途,也是用于开藩。

在草原上开藩需要什么呢?当然就是兵马。

满桂在国债卖出去后,就向朝廷购买军械,装备自己麾下。

负责此事的装备部长毕懋康道:
“满将军购买了五千副铁甲,按照给草原贵族的价格是二十两一副,给满将军则降低到十两。这部份价格五万元,如今已调拨过去。”

“另外十万元满将军订购了五千支火铳,其中活门滑膛火铳四千支、后装线膛火铳一千支,能够装备一个卫。”

“如今这些火铳仍在打造中,没有完成交付。”

这是满桂的十五万元用途,全部用于购买武器。

其中铁甲是大明的库存,整修之后就完成了交付。

火铳则因为制造困难,又需要优先交付给御营、京营、鹰扬军,没有完成交付。

朱由检询问道:
“新式火铳一共打造了多少支?”

“交付出去多少?”

毕懋康回道:
“装备部的工匠这几个主要是改造旧火铳,如今已完成两万支火铳改造。”

“新火铳的生产还在调试,通州兵工厂、涿鹿兵工厂只是刚刚开建。”

“这两万支火铳,如今主要装备给御营和鹰扬军。”

朱由检想了一下,说道:

“拨两千支火铳交付给满桂,让他麾下的东平卫尽快形成战力。”

“建虏如今没有人牵制,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打过来。”

“让满桂和草原上的部落做好联络,侦察建虏动向。”

又向杨嗣昌道:

“你是从草原回来的,你说满桂那边,能否再汇集草原各部去打建虏?”

杨嗣昌对此不太看好,说道:

“去年之所以聚集那么多兵力,是以顺礼王部为主、顺义王等部落响应。”

“他们在去年打了一年后,今年没精力继续打了。”

“而且容易打的奈曼、敖汉部落都被打下了,再打下去就要面对建虏。”

“这些草原部落不想打硬仗,多半不会响应。”

“而且哈喇慎诸部,有不少和建虏有联系。”

“满将军一旦出兵,建虏就会得到消息。”

这个状况,再加上满桂的东平卫还在组建的现实,让朱由检知道满桂暂时没有能力出征。

但是不主动出击牵制建虏的话,他又担心建虏找到战略方向突破。一旦大明的十面张网被破,建虏就可能肆意驰骋了。

在这个京城军事体系重整的关键时刻,他不想有任何意外。

君臣商讨很久,都没什么良法。因为去年一年的大战,几乎把大明的准备都用尽了,今年实在组织不起像去年那样的攻势。

直到会议结束,杨嗣昌独对的时候,提出一条计策:
“察罕部兵无斗志,顺礼王沉迷佛法。”

“不管是真是假,臣以为都可把消息透露给建虏。”

“这样建虏今年用兵就会专注于草原,不会威胁京城。”

仿照去年的把建虏引向朝鲜之策,引导建虏的兵力对准察罕部。

对此,朱由检思索一番,说道:

“草原可和朝鲜不同,建虏征服草原部落后,是能统治他们的。”

“如今建虏八旗中,就有蒙古人存在。”

“朕看察罕部根本不能抵挡建虏,一旦被建虏征服了他们,再征服整个草原,实力会有飞跃。”

这是朱由检极力避免的,也是他极力拉拢察罕部,支持林丹汗和建虏对抗的原因。

一旦被建虏征服了草原,后金就会蜕变成满清,远比现在难对付。

杨嗣昌却不认为有这个可能,说道:
“察罕部即使打不过建虏,却也能够逃跑。”

“草原地域广阔,建虏没有几年是不可能征服草原的。”

“而且大明可以对草原部落提供支持,甚至直接出兵,打断这个过程。”

“只需拖过几年,大明就能整训出使用新式火铳的数十万大军。”

“到时覆灭建虏,可谓易如反掌。”

显然,他对新式火铳也是信心十足,认为这种火铳能彻底改变大明和建虏的实力对比。

如今大明最需要的就是时间,用草原部落拖住建虏,在他看来很划算。

而且他还有一种想法,就是利用建虏清理草原部落,方便大明将来统治草原。

去年建虏在朝鲜节节胜利、朝鲜却接受大明册封内附,给了杨嗣昌很大启发。在他看来很多草原部落首领根本没有被册封为贵族的实力,还不如让建虏清理一番,减轻大明负担。

只有忠心大明、坚决抗击建虏的,才有资格成为大明的贵族,与大明同休共戚。(本章完)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7914/37914909/1414070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