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渣男被处以杖刑
当听见“张玥”这二字,谢恒就知谢四回禀说张玥不见了乃孟听澜所为。
早知张墨会把他吩咐之事告诉张玥,他定不会留下张玥。
毕竟,只有死人才不会开口说话。
如今懊悔已无用,重要的是今日该如何脱身。
谢恒抬眸瞅了眼坐在高座上的蒋少卿,只盼着太子的人能及时来。
知晓孟听澜那毒妇把他告到了大理寺,他便遣谢四去寻太子,为的正是在关键时刻能助他脱身。
念及此,他又恢复了镇定,从容道:“不清事情全尾之人极容易被人误导,”他侧身看向孟听澜,加重了口吻,“我有理由怀疑你是因爱生恨,故意往我头上泼脏水。”
他高扬起声:“否则如何解释事情过去了这么久,你才旧事重提。”
孟听澜再度对谢恒的无耻有了新的认知,不掩嘲讽,回道:“谢少主还真是一如既往的自负,我若不搜集好证据,只怕谢少主又要以识人不清,被幕僚欺瞒背叛脱身。”
她方才呈给蒋少卿那些正是为了断了谢恒的退路。
一次可以拿底下的人生了异心脱身,二次三次呢?
再则,作为主子的谢恒,真会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让张墨去办一件又一件事?
这个道理稍微有脑子的人都能想明白,何况是断了数案的蒋少卿。
谢恒在心里痛骂孟听澜恶毒,面上却不作显,咬死了道:“倘有证据直指是我所为,那我认。”
蒋少卿正欲说话,大理寺正匆匆行至他身侧,冲他耳语了两句。
见此,谢恒悬着的心落了地。
蒋少卿再刚正不阿,也是臣子,为人臣当行忠君之事,但凡蒋少卿不想毁了仕途,就该知晓接下来该如何做。
瞥见谢恒不经意流露出的胜券在握,孟听澜的心并不如面上这般平静。
得知此案由蒋少卿亲自审理,她是高兴的,这些年犯在蒋少卿手里的人世家贵族可不少,无一人能完好脱身。
又因考虑到谢恒的身后有太子,故她准备充分,让谢恒毫无退路。
饶是如此,她还是有些忐忑,倒不是怕蒋少卿碍于太子轻轻放下,而是不知蒋少卿究竟会怎么宣判。
偌大的公堂一下陷入安静,只能依稀听见蒋少卿翻看证据的声音,不知过了多久,蒋少卿才将目光落在堂上的二人身上:“谢恒御下不严,害得孟氏险些名节受损并置身危险之中。孟氏遭此劫难尚在你们婚姻存续期间,为人夫为人臣,你理该庇护其发妻其弱小。”
他拍了下惊堂木,继续道:“特处谢恒四十杖刑,若有异议,”孟少卿抬手向左高作揖,“你大可去陛下跟前告御状。”语罢,他起身离去。
谢恒愣在原地,这不识好歹的蒋少卿竟杖责他四十。
这与直接宣判他害人未遂有何区别?
传扬出去,他又该在朝中怎么立足?
孟听澜假装没瞧见谢恒的愤恨与不甘,大声冲蒋少卿的背影道:“谢蒋少卿还我一个公道。”
杖责四十已是极限。
这份情她记下了。
蒋少卿步伐未停,吩咐道:“即时行刑。”
经历过数战的大理寺卫们快步上前,冲谢恒作请道:“劳烦移步至侧院。”
见四名大理寺卫将他围住,谢恒脸色铁青。
僵持了数息,他还是甩袖去了侧院。
孟听澜作为受害者也一并跟了去,看到一杖又一杖落在谢恒身上,她的心并未掀起什么波澜。
直到瞧见谢恒因疼痛面目狰狞,死死地盯着她,她心里才多了些快意。
这只是害她将军府的开胃菜,重菜还在后面。
才行到三十杖,谢恒就被痛得昏厥了过去。
孟听澜不忍大理寺卫为难,递给看得起劲儿的碧桃一个眼神。
碧桃用最快的速度取回来半盆水,泼在了谢恒的伤处。
赶在候在一旁的谢四之前,她兴奋道:“看,醒了。”
身上钻心的疼痛让谢恒冷汗淋淋,他吃力地抬头瞪着孟听澜,质问道:“你个毒妇对我干了什么?你等着,我不会放过你。”
孟听澜的眼神一一掠过在场的人:“他日我若遇到了什么好歹,烦请各位给我作证。”
大理寺卫们:“……”
在孟听澜的眼神注视下,大理寺卫们还是点了头。
为了早些完事,行刑的二人又再度挥起了手中的板子。
自出生起就锦衣玉食的谢恒,哪里受过这种罪,这不,又几板子下去,谢恒又昏了过去。
这次大理寺卫没有等孟听澜把谢恒叫醒,继续挥动板子,直至四十板子全部打完,才收起板子离去。
谢四立马冲到谢恒跟前,伸手想去触碰谢恒,又在瞧见谢恒的臀部鲜血淋漓时收了回去,手忙脚乱地想背起谢恒,却失败了。
无奈,他只得请晚了几步离开的大理寺卫帮忙,这才把谢恒背在背上,头也不回地出了大理寺。
望着谢四仓皇的背影,以及谢恒的狼狈,碧桃费了老大的劲儿才忍住了笑意。
上了马车,她彻底不忍了,弯腰笑了起来。
想到什么,笑意止住,她面带担忧:“姑娘,有了今日这遭,他不会又想出什么阴损手段对付你吧?”
孟听澜反问道:“没有今日这遭,他就不对我下手了?”
碧桃:“……”
孟听澜目露沉思,自言自语道:“接下来怕是要不太平了。”
太子并非宽厚之人,今日蒋少卿对谢恒处以杖刑,这等同于驳了太子的脸面。
大理寺少卿这官职所操控之事太多,若是能换上自己的人,必能拉拢不少人。
蒋少卿为何能不畏惧皇权贵胄,所依仗的便是当今陛下。
先前陛下能为了彻底搅浑这趟水亲手拉李言辙入局,难保不会做其他。
孟听澜的猜测在几日后得到了验证,御史台连连上书说大理寺以权谋私,致使数名苦主无法伸冤,其中更是把登闻鼓接连响起之事推给了大理寺。
负责彻查登闻鼓之事的李言辙也被参了好几本。
奇怪的是任由朝臣们如何在金銮殿上谏言数落大理寺与李言辙的不是,陛下都未曾理会。
这也惹得朝臣们私下里揣测圣意,整个朝堂开始人心惶惶。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7074/37074412/141413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