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三国之兽族纵横 > 第五十一章 李肃对汉城的考察

第五十一章 李肃对汉城的考察


李肃和吕布经过几天的商谈,很顺利的建立了同盟协定。西凉一方需要唐国的资金输血,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分担武力上的压迫。而大唐一方需要董肥肥这个搅屎棍把局势搅的更加混乱。好让大唐浑水摸鱼。当然吕布未尝没有延续历史的打算,到时候好建立自己的威势。

        在大汉的诸多势力眼中,一个势力主要的能量包括城池、军团和将领。经济更加繁荣的城市能给部队装备更加优良的兵械,坚固的城墙能在战争的时候提供主场优势,充足的人口更加方便部队补给,甚至城中有些底蕴深厚的家族还能供给一些珍贵物品或着将领文臣。而军团战力主要依靠的是强力士兵,当然一个智计百出的统帅和一个粗俗鲁莽的统帅带领下的军团是有巨大的差别的。武将方面,常言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有更多的武将才能组成更多有战力的军团。一个武将在训练士兵、个人武力、计谋百出、懂得天文地理,这种种表现都能影响到一场战争的结局。一个势力必须有强力的武将坐镇,才能称之为大势力。

        李肃签订完约书后,在吕布的盛情挽留下停留在唐国的汉城。其实即使不说,他也要完成李儒安排的考察唐国实力的任务。

        经过两三天的探查和交流,李肃大体上了解到吕布麾下势力。武将方面分为两大派系。一派是原邪马台国武将,以女将为主,少量能力强悍的男将,人数达到近二十余人。另一派系是西域胡人武将,据说是吕布的嫡系武将,有名号的有:大法师安东尼达斯、圣骑士乌瑟尔、山丘之王穆拉丁、血法师凯尔萨斯、牛头人酋长凯恩、月之女祭司泰兰德、丛林守护者玛法里奥怒风、舰队司令昆卡、熊猫酒仙陈、地精修补匠比尔盖茨、地精炼金术士爱德华,这十一个人。

        经过安排的华雄与两派中佼佼者的切磋,两派的能力上大体相同。邪马台系武将具有一半的汉系武将传承,相同级别的武将在实力上有大汉同样级别武将一半的实力。而吕布嫡系武将则没有这种传承,只是有一些特殊能力,但是能力更加卓越。如果有一天吕布正是向大汉称臣,那么那些潜力非凡的武将实力将暴增。

        其实吕布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当初攻伐下邪马台后,获得了“汉倭奴国印”,然后在已经成为他女人地卑弥呼讲解下,封官必须这种大汉天子承认的印玺。通过系统窥测,这枚印玺的核心是一块碎裂的玉石,这让吕布猛然想到了“金镶玉”的典故,也就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时,传国玉玺碎裂了一个角,其主体镶嵌了一个金角,继续使用,而那些碎块则制作成了各种藩国印玺,用来赠与藩国,镇压气云。当然所谓的镇压气云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兼并其国土,实际上是这枚印玺具有封官的威能,能够给番邦的武将册封官职,要不然也不会被各大势力的首领使用。根据卑弥呼的知识,已知的与这枚“汉倭奴国印”同级别的印玺还有鲜卑印、乌桓印、匈奴印、羌印、南蛮印这五枚。这些印玺能够册封的最大官职也就是11级,但是大汉却有15级的官职。所以据吕布推测传国玉玺可以册封15级官职,具有更加强势的威能。

        军团士兵方面,根据李肃的推测,吕布嫡系士兵的实力应该远超邪马台士兵的实力。至少是中级兵,甚至可能是高级兵。要不然吕布也不可能在武将邪马台一方有数量优势,而质量上双方差不多地情况下,一两个月就拿下了邪马台这个海外藩国。还有兵械装备方面,吕布的嫡系应该及其优秀。看往来港口的民用商船的优异性能,都能猜得出其军用战船是怎样的实力。当然能够让李肃这么淡定的继续赏析吕布实力的原因就是董卓麾下可以控制的近二十万游骑兵。骑兵就是冷兵器战争中的最强兵种,更何况这些游骑兵都是精通骑射的精锐。只要后勤的箭矢保证上供给,那么这些骑兵将战无不克攻无不胜。到时候即使是吕布的海上舰船再精锐,也不能抗衡这十数万的骑兵冲击。

        城池是一个势力的根基。在西凉的情报里现在天下势力中最强的还是袁氏家族的势力。袁氏家族四世三公,天下间的门人子弟多不胜数,几乎占据了主要州郡的要职,要不是隐隐的分为袁术、袁绍这南北两大派系,早就行那改天换日的举动了,要不然灵帝也不会故意培养十常侍来抵制士族。董卓的西凉军势力在城池方面要排列在中游,甚至比不上曹氏家族、孔氏家族等诸多势力经营的城池。但是势力的纯武力方面,却是最强的。毕竟是久处边地,军中皆为强兵悍将,还有能够调用的外族军队也是由擅长骑射之勇士组建的。其兵将实力要比那军备废弛的内地势力要强上数个层次,如果真的对上了,那将是一场摧枯拉朽的胜利。

        除了收集军团、将领方面的情报,李肃空闲的时候也经常出去转转。没有去乘坐吕布专门配置的豪华马车,用警察开道什么的,那样就看不到一些真切的内容。例如民心。

        城池具体的情况主要分为:开放度、人口、民心、城墙、军械。

        大唐势力重商,所以开发度普遍较高,甚至作为王城的汉城的贸易总额快比上大汉一个州郡的贸易额。能发成这种离奇的情况除了因为唐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快,还有大汉天灾人祸的原因,能够这样堪堪打平还是因为大汉的底蕴深厚。

        人口呈现暴增的趋势,唐国广泛的经营人口贸易是诸多势力都知道的,虽然明面上说的是加强边地胡民的教化,增加汉民比例,实际上却是增加了唐国的战争潜力。人口增多不但对于唐国的经济是一种催化,对其武力也是具有明显的增强。毕竟这意味着更多的兵源。

        民心可能是很多势力最不关心的一个指标了,像董卓、袁术普遍就拿其麾下百姓做牛羊,予取予求。其实民心影响灾难几率和征兵速度,而且民心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得到天命加持。所以这也是不传之秘,诸多势力首领也是这可意会,不可言传。懂得的人不会主动去宣扬。李肃这样家学渊源也只是知道前两个作用。像大唐这种民心达到万众一心,政通人和的地步,几乎就不会发生什么天灾了,而如果外部势力来攻打,甚至可能做到满城皆兵的程度。

        当然让李肃最感觉到奇葩的是汉城没有城墙,自然依附城墙建立的军械塔楼也是没有的。以吕布的“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理念,建设城墙纯熟浪费钱财,有那个钱还不如建设几条公路、几座水库。如果真的到了那种地步,建造有城墙和没有城墙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了。就像历史上的公孙瓒不就是最后困守易京,**而亡的。而且城墙还影响着汉城的进一步经济建设,所以最后也就没有建造城墙。当然唐国的边塞要地的城墙是依然存在的。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5/35303/19204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