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三国之兽族纵横 > 第二十六章 军粮

第二十六章 军粮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荀彧荀攸叔侄二人对于唐国的建筑、兵器、车辆运输都有比较确切的了解,但是惟独漏了辎重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粮草。毕竟受到“君子远庖厨”的儒家影响,让他们最多关注的是“有没有吃的”,而对于“怎么吃”却是没有那么多想法。

        汉代主要军粮是粟米。由于粟的亩产是五谷中最高的,而且受到地形气候限制少,大汉地域内广泛种植。市场上1斗米能换2.5斗粟米,故而米作为上层阶级的主食。而战争时候,更多的考虑是能够吃饱,军粮就以粟米为主。当然除了价格方面,还有储藏时间,粟米经过良好的保存,可以储藏九年之久,而普通的稻米放两三年就变成陈米,吃了可能会坏肚子,而五年之后就完全不能食用了。

        当然军中粮食除了粟米还有饼子。在丝绸之路开通前,汉地的饼就两种:汤饼、蒸饼。汤饼实际就是面片汤,系将调好的面团托在手里撕成片下锅煮熟,汤饼的鲜美主要靠汤水,以羊汤为最。蒸饼,则是使用笼屉蒸制而成的面食,有时在饼中包上果肉、蔬菜、糖、蜂蜜等东西。这两种饼都不适合随军携带,不但要用锅加热,保质时间也不长。真正有随军携带意义的饼子是“胡饼”战争时往往瞬息万变,有时不能按时吃饭,将士往往备了一两张胡饼用来应急。

        胡饼或者说“馕”、“烧饼”,是在大汉班超时候从西域传入的,《续汉书》记载:“灵帝好胡饼”。上有所好,下有所效。灵帝除了喜欢坐驴车的爱好被广泛推广开了,这喜欢吃胡饼的习惯,也被广而告之,形成了一时的胡饼热。当然胡饼成为人们喜爱的食物之—,还是因为其本身。由于胡饼本身具有易于制作、便于携带、久存不坏、适合旅途携带等特点,也成为商旅、行人、军队的极佳选择。

        中国古时军粮中还有一种重要的饼,那就是煎饼。相对于烧饼,煎饼更加的物美价廉。不过煎饼是诸哥发明的。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初,兵微将寡,常被曹兵追杀,一次被围在沂河、湅河之间,锅灶尽失,而将士饥饿困乏,又不能造饭,诸葛亮便让伙夫以水和面粉为浆,将铜罗置火上,用木棍将米浆摊平,煎出香喷喷的薄饼,将士食后士气大振,杀出重围,当地人也习得此法做食,但铜罗昂贵,且易开裂,人们便以铁成罗状的煎饼烙。

        历史上赤壁大战前,诸葛亮来到东吴,孙权设宴款待,周瑜做陪,席面上南北大菜齐备,足显东吴富足,开宴时周瑜将江东的特色菜归置在孙权的面前,以示固守江东之意,孙权也会意的笑望诸葛亮,诸葛亮命从人取来煎饼,将其余菜肴卷入而食,周瑜大惊:“先生欲席卷天下乎?”诸葛亮笑答:“江东独存”。孙权也取一张煎饼卷入除川菜以外的菜肴而食,并与诸葛亮会心的哈哈大笑。自此,双方联合大败曹兵。武则天的谏臣徐有功至赤壁时曾做诗一首:

        滚滚长江虽天堑,

        怎挡百万虎狼兵。

        若非煎饼合吴蜀,

        天下早已归曹公。

        作为穿越男的吕布在后勤方面更加的重视。特别是军粮供给,就怕士兵因为营养不良引发各种疾病。就像美国独立战争的时候,大陆军在华盛顿带领下反抗英军的统治。由于条件所限,1777年,大陆军连续4天只能吃由粗面粉做的面团,结果死于因营养不良导致疾病的士兵人数是战死士兵的两倍。

        古人普遍患有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发的夜盲症。现在众所周知,缺乏维生素A,可以吃猪肝、胡萝卜、鱼肝油。但是胡萝卜由波斯传入中国是在13世纪的时候,而吃鱼方面则很少有吃鱼内脏的,至于猪肝,平民逢年过节也许吃得到,但是汉末天灾人祸不断,有那些钱还不如买些粮食在家里存着。所以吕布一边派遣商队不远万里地去引进号称“小人参”的胡萝卜,一边增加军队中的肉食特别是肝脏类地供给,以图让军队拥有在夜间的作战能力。

        相对于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症状,夜盲症是小打小闹了。维生素C缺乏后数月,患者感倦怠、全身乏力,精神抑郁、虚弱、厌食、营养不良,面色苍白,牙龈肿胀、出血,并可因牙龈及齿槽坏死而致牙齿松动、脱落,骨关节肌肉疼痛,皮肤淤点、淤斑,毛囊过度角化、周围出血。用一句话说,就是整个人都萎了。特别是远洋航行和军队供给方面要注意。不过也多亏舰队司令昆卡有这方面的经验,给舰队配备了足够的橙子、橘子这两种保质期长的水果。要不然他去美洲引进各种优良作物,每次航行耗时半年之久,能活着回来的人恐怕十不存一。也正是因为如此,水果、蔬菜甚至是茶叶、葡萄酒都成为大唐的军粮特供。

        唐军军规中战时是禁酒的,这里的酒主要指度数高的白酒。而葡萄酒由于度数低,战场厮杀之前喝一些可以壮胆,不会发生醉倒的乌龙事件。而且最重要地是常喝葡萄酒可以防治呃逆、治中暑、便秘等紧急症状。

        大唐军粮当中药用价值最高的还要属皮蛋,也就是松花蛋。皮蛋,味辛、涩、甘、咸,能泻热、醒酒、去大肠火,治泻痢,能散能敛。可治眼疼、牙疼、高血压、耳鸣眩晕等疾病。也就是说其主要治疗的是“水土不服”。这对于行军打仗的重要性可是极高的。当然如果按照正常历史发展,皮蛋是到了三国后期才推广开来的。

        历史上东汉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率庞统、黄忠、魏延等将士数万之众,从荆州溯长江入川,经合川、溯涪水,欲与益州刺史刘璋相会富乐山,扎营涪城坝,遇刘循决战、涪江洪水,刘备军与张飞会师并演绎了“水打涪城,兵屯五层”的历史经典。据传说,刘备军遇洪水,数万大军损折了十之二三,屯兵五层后,军中又生痢疾,刘备挥白龙宝剑求神庇护,张飞下令挖八角、六角井取清水解毒,庞统下山求草药妙方,寻访五层寺一带农户,得知有自制皮蛋传统,遂求农户皮蛋以碱性泄肺热、大肠火、治军中泻痢,定军心,树威风、退刘循。

        当然了,由于皮蛋的制作工艺不复杂,也就是石灰、草木灰在鸭蛋表面裹一层,放一段时间。吕大官人作为一个吃货,对这个还是有些了解的。只不过具体时间不知道,在经过了几次试验好,得出了最适宜的配方和腌制时间。

        为了减少军队的后勤压力,军中的肉类食品主要以香肠的形式存在的。要不然现杀、屠宰后分块不得弄的军队里一地鸭毛猪血。而且这种灌制香肠可与现在的添加了不少淀粉还有各种添加剂的火腿肠不一样。由于添加了盐、酒、各种香辛,熟制后食用,风味鲜美,醇厚浓郁,回味绵长,越嚼越香。为了防止制作过程中过多细菌,每年只允许秋冬季节制作,而且要加入大量食盐防止腐败,香肠可以储存很久,方便军队携带。

        方便面是唐军的重要军粮之一。不过与对民间销售的方便面设计上有一个不同就是纸碗下层还有一个空间。这里有一个纸袋,袋子里放着生石灰。一旦加入凉水后,就可以自动产生热量,对上面的泡面加热,最高温度可以达到98摄氏度。这个好处就是做饭时候无明火,不容易让敌军发现,而且不用锅灶,让敌人摸不清我军的虚实。

        战国时孙膑算计庞涓,就是通过减灶。让庞涓看到对方灶台从十万减少到三万,以为是有逃兵,故而孤军深入,看到了那颗传说中横在大路上的“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大树,最后万箭穿心而死。现在唐军行军中食用的军粮,不用锅灶加热,对方的细作就不能探得具体的灶台数量,从而得到兵力情况,这样就形成了敌明我暗的态势,对夺取战争的胜利大有裨益。

        在大唐军队中另一个不可或缺的食品就是压缩饼干。主要原料有小麦粉、花生、食用油、牛奶、精盐、葱等原料。这些原料经过碾压、搅拌、烘焙、粉碎、压制等工序,最终做出板砖般的压缩饼干。虽然经常吃容易磕掉几颗牙,但是压缩饼干在生存维持上是其他食品无可比拟的。

        压缩饼干专供军队在野战环境下使用。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携带使用。该干粮除供给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和热量外,还具有显著的调动人体内脂肪和提神抗疲劳作用。使人在摄入少量食物的情况下也能进行高强度运动.在无火无水应急情况下。每克热量达5千卡的高热量使一人份地野战干粮(5公斤)可供一个人半年最低生命维持量。1小包也可以使人支持半个月。故而压缩饼干成为守备部队的必备物资。

        当然压缩饼干除了吃一方面,挂靠在褡裢上,还可以形成一个一层铠甲。由于饼干经过水压机压制后,坚硬如石,普通兵器很难砍开。所以即使自己这方使一级兵,面对的敌人都是二级兵,多了这层防御,战斗起来也不落下风。这就叫“功夫再高,也怕板砖。”即使那只是饼干做的板砖。

        至于罐头食品,由于现阶段的经济策略,玻璃制品成为唐国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所以虽然制作简单,但是依然属于封禁生产的产品。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5/35303/192040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