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三国之兽族纵横 > 第二十二章 太学

第二十二章 太学


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西汉早期,黄老之学盛行,只有私家教学,没有政府设立的传授学术的学校。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始在长安建立太学。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

        博士为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负责传授学生经意和考试,同现在的教授职称差不多,不过含金量要高得多。

        用现代的话说,太学的建立就是用来统一思想的。封建帝国的巩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朝廷能否牢牢控制官僚机构,各级官僚机构能否把朝廷的号令、政策及时地贯彻到所辖地区,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牢固树立儒家大一统国家观念和宗法思想的人才,以充实各级官僚机构,就成为维护和巩固中央集权制的关健,这就要求统治者解决人才来源问题。

        从武帝到新莽,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开设了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的课程。

        汉元帝时博士弟子达千人,汉成帝时增至三千人。

        王莽秉政,为了树立自己的声望,并笼络广大的儒生,在长安城南兴建辟雍、明堂,又为学者筑舍万区。博士弟子达一万余人,太学规模之大,实前所未有。

        东汉建武五年(公元29年),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城东南的开阳门外兴建太学。

        后来汉明帝刘庄还到太学行礼讲经。

        汉顺帝永建元年(公元126年),对太学进行了重修和扩建,费一年时间,用工徒十一万二千人,建成两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所招学生称之为太学生。其后,太学生人数多至三万人。

        延熹九年(公元166年),汉桓帝时陈蕃、李膺等人反对宦官的黑暗统治,得到太学生的支持和响应,于是太学生也成为宦官打击的对象,不少与党人有牵连的人遭到禁锢。熹平元年,太学生被宦官逮捕和囚禁的达一千余人。李膺、杜密等200余人一并下狱处死。之后,又在全国各地陆续逮捕“党人”。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太学的人才渐渐流逝。

        当时杜密是曾经推荐过郑玄,郑玄在这里有一份香火情,后来差点因此被连累。但也因此有更多的时间隐修经业,在40岁地时候就成为全国著名的经学大师,于百家之学无所不通,研究出了著名的“郑学”,远近有数百上千人投入他的门下,拜他为师,听他讲学。比如刘备的老师卢植就是郑大师的弟子,也就是说郑玄是刘备的师公。对于这个牛人,历史上何进、董卓、袁绍、曹操这几个权极一时的人都曾征辟过他,但是他却因为对官场失望而不士,但这也让当权者不能拿他怎么样。

        还有一个大牛就是荀爽,号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这位也在太学中教过学,但是后来为了躲避党锢之祸,隐遁汗水水滨达十余年。期间一边著述,一边教学。先后著《礼》、《易传》、《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汉语》、《新书》等,号为硕儒。教学方面联合“好好先生”司马徽等几个名士,建立了颍川书院。培养出了郭嘉、荀彧、荀攸、戏志才、陈群、钟繇这些个内政达人、谋略妖人。

        党锢渐渐解禁之后,为了给风雨飘摇中的大汉王朝提供足够的人才,恢复太学往昔的繁荣成为了一件要事。马日磾、杨彪、卢植、蔡邕等诸多名士于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刊正经书文字,刻成有名的熹平石经,树立于太学门外,全国各地来观看和抄录经文者,络绎于途。

        即使是这样,太学的求学之人因为这件文学盛事而繁盛起来了,但是那些最顶层的有识之士很明显都意识到了天下即将大乱,而洛阳成为混乱的中心,没有必要待在这样的地方。

        太学学生的来源和入学,东汉规定:1、六百石俸秩以上官员,皆可遣子受业;2、郡国所举高材明经者,亦有国家所试明经下第者;3、郡国学明经五十以上、七十以下的耆儒,经地方选送可入太学。也就是说太学实行的是精英教育,学子不是官宦子弟就是精通经学典籍的优等生。唯一的区别就是在生活条件上,官宦子弟由于被安排了“博士”的学位可以享受国家俸禄,而寒门士子则需要做一些佣工来养活自己,衣、粮、照明用的脂烛都是自理。

        太学生毕业后的出路各有不同:有的成为卿相,有的任官为吏,有的收徒为师,但也有学而无成白首空归的。除大将军、大官僚的儿子不靠太学的资格就可以做官之外,大部分的大学生,其出路仍体现了学而优则仕的办学宗旨。统治者建立太学,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吏治效能,加强中央集权。但是现在灵帝恣意妄为,由于十常侍当政,寒门士子的仕途基本上断绝,只有世家大族出身的还有进阶之资。但是这些大族的士子往往只需要弄一个孝廉的名分就足够做官了,不一定非要入太学。但是像曹操、袁绍、袁术这样的人入太学除了提升自己的资历,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结识、拉拢一些有用之才。

        当然现在过小年,大部分离家不远的士子都回家过年了,要不然洛阳唐王阁开业,非得被三万太学士子挤爆了不可。对于这些自命风流的士子而言,新开业的唐王阁的确比以往那些秦楼楚馆、花街柳巷有意思的多了。特别是滕王阁二楼,多各种品牌的精美食肆、茶馆,喜欢热闹的可以在走廊上看楼下地百戏,喜欢故事的可以在茶肆中品着进口的茶水、磕着瓜子花生,听着台上评书先生说一些从来没有听过的故事。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5/35303/192039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