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三国之兽族纵横 > 第十七章 热闹的步行街

第十七章 热闹的步行街


即使是太阳刚落山,唐王阁里是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喇叭、唢呐、锣鼓、琴瑟等乐器合奏着一曲盛世繁华。唐王阁步行街的前中后分别有一队由十数人组成的古典乐队演奏乐曲。如果仔细听,曲调还是和近代名曲《步步高》、《金蛇狂舞》差不多。特别是喇叭唢呐配合的那种喜庆、诙谐的乐调让人忍俊不禁,心情大好。

        早在上次吕布来洛阳视察工作,改编王勃的《滕王阁序》的时候,写到“四美具二难并”,觉得开业时候美景、良辰、美食、靓女都具备了,就是这个音乐有点缺憾。《周礼·春宫》中就记载我国古典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但这些乐器大部分都是用于演奏那种优雅、庄重乐曲的。和将来轻松、开心的氛围多少有点不搭调。不过船到桥头自然直,没想到最后吕布在光顾洛阳的“人才市场”——奴隶集市时候竟然发现了一个制笛匠人,而且这个匠人精通各种吹奏乐器的制造。其中有一种和唢呐及其相似的,那就是筚篥。两者都是双簧的尾哨、管身八孔,只不过筚篥头上是牛角扩音器,而唢呐顶的一个铜碗扩音器。

        当时吕布及其庆祝汉武帝时候张骞出塞,开拓出的丝绸之路带来的好处,让不少西方民族的文化进入到洛阳这个国际性的大都会。而筚篥这种龟兹国特有的民间乐器流传到洛阳。经过一定的改装、测试,声音变得更加大和明亮,最终唢呐定形下来。后来高新聘请洛阳青楼擅长胡乐的乐官儿来组成乐队。至于那两首神曲,则是吕大官人年轻的时候喜好女子十二乐坊,再加上经常去超市被洗脑记住的。不过他也只是能够大体的哼出曲调,最后还是请一些乐匠润色才最终作出来的。

        乐曲为背景伴奏,唐王阁步行街之所以这么繁华还是因为每隔一段距离路中间都有一两个表演杂耍的民间艺人。什么耍猴、木偶戏、投掷、柔术、口技、顶碗、魔术、高空绳索等等。每处表演的地方都是是里三层外三层,不少人围观。而且连楼上的人也趴在栅栏上观看,到精彩的地方的马上传来连绵的掌声和叫好声。

        杂技在汉代称为“百戏”,广受大众喜爱。其早在春秋战国就有雏形了。当时列国兼并激烈,群雄角逐,竞相养士,这些士中当然也有口把式,以出谋划策、能言善辩的说客为特征,但更多的是身怀奇技异巧或勇力过人的大力士。这些就为杂技艺术的正式形式,提供了技术基础。

        主上因为擅长杂技的士而获益的,其中最出名的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98年。齐国公子孟尝君被秦王请到秦国软禁起来,孟欲逃归,他托人向秦王宠妃求情,那妃子要孟送她名贵的白狐皮袄。孟只有一件,已经送给了秦王,因此很为难。幸好他带的门客有位善缩身之术者,从狗洞爬进王宫偷出了那件皮袄。这位门客之技可谓后世杂技“钻圈钻筒”之始。妃子得了白狐裘,说动了秦王,放了孟尝君,但孟刚走,秦王又后悔了,派兵追杀。孟尝君率众到了秦国边关,该关规定鸡鸣才开门,时值半夜,鸡自然不会叫,追兵立刻即至,可谓危在旦夕。幸好门客中有位口技家,他的几声惟妙惟肖的鸡叫,引得四郭荒鸡齐鸣,守关人迷蒙中以为到了开关时刻,开关放人,孟尝君得以逃离秦国。

        汉代“百技”得以迅猛发展还是因为汉武大帝刘彻。他特别喜欢杂技艺术。《史记·大宛列传》说,汉武帝为了夸扬国家的富庶广大,在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的春天,召集了许多外国来客,布置了酒池肉林,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和赏赐典礼。在宴会进行中,演出了空前盛大的杂技乐舞节目。节目中有各式角抵戏的表演,七盘和鱼龙曼衍,还有戏狮搏兽的驯兽节目。值得提及的是在那次盛会上还有外国杂技艺术家的献技,安息(古波斯)国王的使者带来了黎轩(即今埃及亚历山大港)的幻术表演家,表演了吞刀、吐火、屠人、截马的魔术节目。

        这些奇技异巧,场面盛大的演出,使四方来客大为惊叹,深服汉帝国的广大和富强。达到了汉武帝夸示帝国昌盛富庶,吸引西域诸国结好汉室,共同对付强敌匈奴的外交政治目的。故而皇室常常供养这些助兴艺人。上有所好下有所效,民间也有不少人从事研究这个行当。

        在杂技艺人表演的时候,唐王阁一楼左侧的这一排小吃店铺也没闲着。店主纷纷开始吆喝起来。

        “祛寒娇耳汤喂,开锅啦!长沙张太守发明的小食嘞!”卖饺子的店长吆喝道,这哥们没经过授权直接拿人家的名号代言了。

        “刚出锅的唐国大包子,馅大皮薄,快来尝尝鲜诶!”店长擦了擦手掀开硕大的竹制蒸笼,一股伴随着肉香的云雾冲天而起。他卖力地吆喝起来。诸哥还没长大,没因为火烧藤甲兵而愧疚弄出来“馒头”,这个包子是吕布让手下推广的。所以这家店长就没有代言人了。

        “汤圆来,米酒煮的汤圆,酸甜粘软,团团圆圆!”卖汤圆的店家吆喝道。传说春秋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所以这个小吃在中原土地上有年头了。不过现在的陷由原来的山楂变成了黑芝麻,更加的芳香可口。

        卖一种用秫秸秆制成的玩具,吆喝:“小玩艺儿赛活的。”

        有的店家吆喝告诉你制作的过程,如有一家门店卖的一种近似烧卖的吃食,就介绍得十分全面:“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

        “卤煮喂,炸豆腐哟”。

        “栗子味儿的白芋,身毒国特有的芋头类,”

        “萝卜赛过梨”。

        “算命看相,打卦占卜,婚姻嫁娶,预测吉凶”道长您乱入了,这是小吃街。

        “冰糖葫芦诶,卖冰糖葫芦诶,酸甜可口,让你吃了一个想两个,店长,这是新出锅的,您给张张眼!”一个身着唐王阁男子制式服装,唐装配小毡帽的男子,举着由麦秆扎的上面插满冰糖葫芦串的棒子,从人群中挤出来,来到诸位美人前,殷切地说道。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5/35303/192039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