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马鞍和马镫
西汉时期马鞍、马镫就已经配备军队。
马鞍和马镫是全套马具中继马嚼和缰绳之后最重要的发明。在没有鞍镫的时代,人们需要骑跨于裸马的背上,仅靠抓住缰绳或马鬃并用腿夹紧马腹使自己在马匹飞驰的时候不致摔落。但这种方式是很不可靠的,首先是长时间骑马容易疲劳,同时在奔跑的马背上也难以有效地使用弓箭,而在近战中,骑手无法随心所欲地使用刀剑和长矛,劈砍或刺杀落空、双方兵刃的撞击等都随时会令骑手从马上滑下。因此这一时期骑兵除速度占优外,其战斗力是远不如脚踏实地的步兵的,所以在骑兵到达目的地后,往往下马作为步兵投入战场,亚历山大时代的马其顿骑兵就是如此。
高桥马鞍能够固定士兵的前后,使起在碰撞的时候不至于被敌方的攻击震动地从马背上滑落,限制了骑手身体的前后滑动趋势,提供了纵向的稳定性。。而马镫通过固定双脚提供横向稳定性,同时在马鞍的协助下将人和马结为一个整体,使骑兵利用马匹的速度进行正面冲击成为可能。。就像走钢丝的人手持着一根杠杆,使身体保持平衡。只有马鞍的骑兵容易左右滑动,使用马镫后提供了力的支点,让人不至于从一侧滑落。当然初期的马镫是单边的,而且有半亚麻布等布料绳子做成的一个简单的套子,提供骑士上马。但是由于冲阵的时候,绳子的马镫容易缠脚,如果被击落后造成骑士悲剧地退拽,所以早期的骑兵一般直接用双腿夹紧马鞍,而很少直接踩踏马镫。
在中国,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始皇陵兵马俑中具有表现细致的马具,却惟独没有高桥马鞍与马镫,而且还因为在兵马俑战阵的布局上,骑兵数量相对很少,且被布置在远离主阵的侧面角落里,这说明在秦代以前,骑兵的作用只是侦察、侧翼包抄、骚扰遮断、偷袭和追击,并不能成为作战主力,更不用提独立承担整个战役了。想那战争狂人秦始皇,如果骑兵配备了鞍镫,成为作战主力部队,断然不会没有众多骑兵的兵马俑陪葬。
那一时期军事大师孙膑对骑兵的描述从侧面佐证了。“用骑有十利:一曰迎敌始至;二曰乘虚背敌;三曰追散击乱;四曰迎敌击后;五曰遮其粮食,绝其军道;六曰败其关津,发其桥梁;七曰掩其不备,卒击其未振旅;八曰攻其懈怠,出其不意;九曰烧其积蓄,虚其市里;十曰掠其田野,系累其子弟。此十者,骑战之利也。”可见这一时期骑兵担任的只是辅助任务,拥有鞍镫的可能性不大。
楚汉战争时期,“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能够采用此种在敌阵之中冲突的战斗方式,说明骑者在马上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稳性,否则极易摔下。而马鞍马镫在这个时期可能已经拥有雏形了。
到了汉文帝时期,“十四年冬匈奴谋入边为寇,攻朝那塞,杀北地都尉昂。上乃遣三将军军陇西、北地、上郡,中尉周舍为卫将军,郎中令张武为车骑将军,军渭北,车千乘,骑卒十万。……于是以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威侯赤为内使,栾布为将军,击匈奴。匈奴遁走。”可以看出,此时汉军的骑兵在单场战役中的参战规模和所占兵力比例明显增大,已经不再仅仅担任辅助作用了。
考古方面而言。在中国所发现的最早表现高桥马鞍的文物是东汉末年作品,如雷台汉墓出土的骑俑和鞍马彩绘木雕;而最早具备马镫的雕塑作品是长沙西晋永宁二年墓中的骑马乐俑,因这批俑中有马镫者只是在马身左侧鞍下有一个三角型镫具,仅及小腿一半高,而右侧则没有,且骑者的脚也未踏于其中,所以被认为是马镫的雏形,即用于上马的器具。西汉霍去病墓前的石雕群中,有一头横卧的石牛,在其背部即有线刻的鞍镫,是欧亚大陆能见到的最早骑镫。
众所周知,汉武帝时期北伐匈奴,让匈奴西迁,进而引发了匈奴和罗马帝国的碰撞。而匈奴人是使用三棱椎箭、高桥马鞍和原始马镫打败了罗马人的大盾、投枪和短剑。而比匈奴铁骑更加勇猛的大汉铁骑能没有那些装备么?如果大汉的骑兵没有鞍蹬,那么对抗起拥有马鞍和马镫的匈奴人,那是不可想象的。
西方学者这样评论进入欧洲的匈奴人携带的新装备:“马鞍是人与马完全结合在一起的关键。匈奴人独特的马鞍引起了罗马人的惊奇。他们的马鞍不像罗马人的那样由裹住马肚子的皮革制成,匈奴人的马鞍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有一个两头高的木制托架。这样不论马怎么跑,骑士们都能稳稳地坐在马背上。……相反,罗马人笨拙的骑术使不少骑手经常在战斗中失去平衡,而从马上掉下来,这通常很危险,有时甚至是致命的。……除了马鞍,匈奴人还从亚洲带来了一项在当时具有革命性的创新:欧洲人从未见过的马镫。为了防止腿在长距离的骑马后会疲劳,人们在马鞍上系上了绷带、皮带或者用一种亚麻织成的腿带。这样,脚就有了可踏的地方。……尽管当时这**镫还不完善,但它给骑手们一种安全感,同时也能让他们在马上站起来向各个方向转身。由于有了木马鞍和马镫,匈奴骑手们能在骑马的过程中朝每个方向射箭。”鞍镫的引进,在欧洲来讲是一件大事,正是它使骑兵取代步兵成为中世纪战争的主力,一旦马镫成为8世纪的法兰克人通用之物,马匹不仅能用**速集中力量,并且也能用来作战了。速度可以转化为突击。”“马镫使中世纪穿戴沉重的铠甲的封建骑士得以产生。”
在史学家眼中,发明鞍蹬的应该是北亚的游牧民族,高桥马鞍出于匈奴,完善的马镫出于鲜卑,。另外提一下,马蹄铁可能是罗马人的创新,在公元前1世纪的遗址里就很常见了。卡图卢斯(约公元前85―前54年)提到过一匹骡子丢了一个蹄铁。汉族主要是以农耕为主,由于对于骑马的需求不急切,所以首先发明马鞍和马镫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汉族除了善于发明还善于模仿。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使赵国能同强秦硬撼数载。这样看汉代来用马鞍和马镫装备军队,可能是历史上最早的山寨事件。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5/35303/192032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