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副职 > 第三十四章 清明回家 中

第三十四章 清明回家 中


车到了浮石镇,转弯向村子里开。陆家村地名叫塔坳,因为居住的大部分姓陆,所以本地人都叫陆家村,镇里的正式名称叫塔坳村。

        路明显差了很多,水泥路有一段没一段,没有水泥的地方已经全是淤泥,早间下了一场雨,地面泥泞得车都开不动。幸好顾言柳开的是一辆吉普车,要不然还真得走进去。“这路,十几年前修的,现在被碾坏了,也没人管。”顾秋萍被摇醒了,看了看路况,发了句牢骚。

        “呵呵,姨妈,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市里买房,一年回不来几次,谁愿意出钱享受这一两次呀。只好苦了村里的老头老太和小孩子了,前不久,竹下村就两老头,走路上摔了,一个死了一个中风,可村里照样还是没办法。”

        “这样一条路要多少钱呀?”陆有好奇地问。

        “要不了多少钱,路基都是好的,就是路面坏了,主要是钢筋水泥和人工费,一公里有个二三十万就够了。”

        孙翎听了,转头对陆有小声说:“你表哥可真有知识,这个也知道。”

        “呵呵,”这话却被顾言柳听见了,“我在乡下基层做过一年,每个村都要跑,所以知道一些。”

        “到了。”车在一个占地面积挺大的院子前停下来。前面已经是小路了,必须下来步行。看着这青砖高墙,一面足足围了有近百米,孙翎不禁吐着舌头赞叹:“现在农村这么有钱么,好大的院子。”

        “哈哈,傻丫头,没看出来这都是老砖吗,农村谁会用青砖做房子的。一口青砖现在的价格要一块多,红砖一口两毛多,几倍的价格呢!”顾秋萍笑着解释。

        自西向南绕过围墙,迎面就是一座大门,门只有两扇宽,但上有雕花门罩,下有守门石狮,虽然古旧,显得也颇有气派。看顾妈妈掏出钥匙来开门,孙翎嘴张得大大的:“这——这是你家?”

        陆有眉毛掀动,“吓到了?民国时期的老房子,太大了,我住在里面还有些怕呢。你瞧!”

        孙翎退后几步迎起头来看,门楼下还有一个横匾,小一点的字迹已经完全看不清了,隐隐能看见“陆宅”两个大字。“这说明以前我家出过大人物!”陆有得意洋洋地说,“不过不知道是哪个人物,也许不知道隔了几辈子搬过这里来的呢!”

        “行了,进去吧。”顾秋萍推开门,催促大家。

        “擦!”陆有一进门就是一句惊叹。让陆有倒吸一口冷气的是比一人还高的野草,长得郁郁葱葱,往石子路上倾覆下来,连路都看不到了。进门是一个纡回的池塘,周边点缀着些小假山。四周环墙随假山石堆砌成一条缦回的走廊,池面上一座小桥,通向厅堂。厅堂边一个月洞,女墙高耸,里面别有一番洞天。

        往日陆有的太爷爷还在世时,这院子倒是请了人打理。爷爷去世得早,在特殊时期时期被人一耙子打倒了,陆有根本没见过。以前陆有出事前,每年暑假寒假都要回来打理打理,陪陪家里的老人,但出事后,两夫妇再也没回来过。这五年时间,把个院子变得阴森恐怖的,也幸好是正午时分,阳光强烈,要不然还真怕。

        “这几天要累死了!”陆有喃喃自语。

        “我来帮你!”翎妹妹很雀跃。

        “我请个假吧,这几天没什么事要忙。”顾言柳也开口了。

        “OK,来死够!”陆有打了个响指,前头带路。

        门外有个人闪了一下,又回过来,伸出一个中年妇女的头:“谁开的门?是奶奶吗?唉哟,顾奶奶。”中年妇女热情地跑进来,一下抱住了陆妈妈。

        “是秀英呀,都做奶奶的人了,还毛毛糙糙的。”顾秋萍回头看见是秀英,也很高兴。

        “我这是高兴呀,你都几年没回来了。怎么不打电话说一声呢?你们等着哈,我给忠先说一下,这屋子不收拾没法住了。”黄秀英快言快语地说的,扭头跑了。

        “谁呀?”陆有走在前面,被草挡住了视线,光听见声音,见不着人。

        “你侄媳。”

        “哦。”

        “怎么叫你妈叫奶奶呀?”孙翎悄悄地问。

        “这村里我辈份是最大的了。”孙有笑着说。

        好容易走到了大厅前,厅前是个六七十平的小平地,铺了水泥,倒也不愁长草。一群人坐在平地上的一个石桌旁,拍打着被草钩得一身的碎草叶。顾秋萍自去开了门,一股霉味扑面而出。“再不回来,真的住不得了,我去把其它屋都打开通通风。”

        “我也去。”孙翎不怕累着,站起来跟着顾秋萍到月洞后的园子里去了。

        “这女孩真可爱。”顾言柳看着孙翎的背影,笑了笑。

        “是呀!”陆有幽幽地回答。

        “快来快来,顾奶奶进去了。”门口响着黄秀英的声音,一会儿工夫,沿着小路进来一堆老太太,中年妇女,还有几个小孩,不一会儿,又走进来几个老头。

        “唉哟,陆有。”一群人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询问:“什么时候醒啦?你妈也不说!”

        “身体还好吧?”老太太围过来捏了捏他的胳膊。

        陆有赶紧起来施礼,一个个把周围的侄儿侄媳二大哥叫了一遍,几个小孩却不认识,连忙从包里把糖拿出来分给他们。“托大家的福,我醒了有快一个月了,一直在养身体,刚刚恢复好。这不准备回来感谢大家嘛。”

        “感谢什么,你遭了难,大家还不伸手呀。”长着白羊胡子的二大爷摸了摸陆有的头,笑眯眯地说。

        “就是就是,我们家嫂子也够苦的,大家能帮也就帮了,不用感谢。小有,中午到婶家吃饭,晚上到婶家住,你这里开不了火,也住不了。”

        陆有心里涌上来一股暖意。乡亲哪,乡里人虽然有点小磨擦,有时骂起街来也很狠毒,一点小事也能抖罗半天,但“亲”这个字却是永远也摆脱不了的。母亲经常说,不要看人丑,要看人暖,小事别往心里去,恩惠要记半生清,也就是这个意思了。

        “他侄媳他二大哥,你们都过来了?”顾秋萍和孙翎抱着一堆被子从里院出来了。“这被子在箱子里放久了,潮得很,拿出来晒晒,晚上还能盖。”

        “刚说了到我家住,小奶奶,不要去忙了。”黄秀英急急忙忙去抢了被子,找了找,却又说:“瞧,晒被子都没地,我去拿根竹篙来。”把被子往石桌上一放,又飞也似的走了。

        “瞧这秀英,风风火火的,都四十多的人,还这个样。忠先呢?不在家吗?”

        “唉。”二大爷拿烟斗掏了一窝烟,点起来吸了一口:“忠先在赤坳挖金矿,被炸药把脚给炸伤了,这不在家躺了半个月了。他家二小子去找金矿论理,结果给打了,额头上缝了八针,也不知道会不会留下个疤,十八岁的小伙子顶着一个大疤,以后媳妇都不好找。把秀英给愁得。”

        “怎么会这样?乡里没说法?”顾秋萍愤愤不平。

        “还能有什么说法,赔了点钱了事。这一个一只脚差不多跛了,一个额上留个大疤,还说是操作不当,说是寻衅滋事,这什么世道。”老头在凳脚上磕了磕烟,叹惜地说。

        “妈,我去看看。你们在这里收拾一下。各位侄儿侄媳帮个忙哈。”陆有作了个揖,拎着背包一溜烟往外跑了。

        ;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5/35262/19145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