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绥靖,出乎意料的收获
四月二十日,谷雨
“不知贵国海军计划派那艘战舰前往英国?”
青岛浮山基地,黑龙江号甲板上站着两个人,在他们对面也是一艘巨舰。
“红色基尔号重型巡洋舰。”德莱特简单的回答道,眼睛依然盯着眼前的战列舰。
单启云并不在意,也看着面前的巨舰缓缓升起淡淡的灰黑色烟气。
这是河南号战列舰,按照计划,该舰将于今日下午,在三艘驱逐舰、一艘给油船和一艘补给舰的陪同下,启程前往万里之外的英国,舰上同时还载有参加英王加冕仪式的使节以及国礼。
另外,除了参加英王的登基典礼,河南号战列舰还将访问法国。
“德莱特先生,您考虑的如何了?”回到黑龙江号的船长室中,双方面对面,开始了最后的洽谈。
“如果贵国同意,我方将移交黑龙江号与36庚型战列舰的设计图纸、太微垣级航空母舰图纸,选派专家组前往贵国指导建造,并向贵国移交部分关键技术。”
“与此同时,贵国应同期移交G7e(TII)型鱼雷样品两件、关键零部件样品和全套图纸,Seetakt型FuMO-12舰载对空警戒雷达关键零部件样品及全套图纸,BMW-117型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样品及全套图纸,装甲钢感应淬火技术相关授权。”
交易的文书已经成型,走到这一步无疑是已经做好了决定,只待双方互相确认之后,针对一些细节进行修正,便可签署,正式实行。
德国所付出的主要是具体的技术,德国人愿意拿出来的尚在实验中或者严格保密的技术要么短期内难以应用,比如发电燃气轮机和增压锅炉,也只是看着好看罢了,实际上德国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实用。
要么就是看不上,比如MG34,即便是在西班牙战场上,军事观察团也为能见过实物,至多是一些照片,这家伙理念很先进,火力也很猛,但是材料利用率太低,结构太复杂,用陆军的话来讲,造的不是枪,那就是个玩具。
总之,虽然德国人提供的大部分技术在德国国内称不上最先进,但也绝对是一流产品,其中的技术难题足够琢磨几年工夫了,而中国提供的舰船设计经验、TDS和动力系统也能够节省德国大量的资源和时间。
只可惜,这样的交易终究是极罕见的,上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情还是在中英同盟时期中国从英国维克斯公司那里学习14英寸舰炮的生产技术。
“合作愉快,德莱特阁下,舰上已经筹备好了晚宴,望诸位赏光。”单启云收好钢笔,将文件交给副官,微笑着看向坐在自己对面的德莱特。
“非常感谢。”
“非常感谢,雷诺先生,您愿意邀请我,无疑证明了两国的长久友谊与欧洲的团结。”
只见一名典型的英伦风绅士抬了抬礼帽,向面前同样一身正装的保罗·雷诺致意。
“当然,霍尔先生,请进。”雷诺依然保持着恰当的微笑,为面前的英国人推开了门。
“杨先生,我们又见面了。”
“雷诺阁下,我好像不知道这场会谈还有第三方吧?”看到面前的英国人,杨仲穆立即皱起了眉头。
“杨先生,不要担心,我们是带着善意来的。”只见那个英国人将手杖放在一边,坐在了沙发上,“你好,我是塞缪尔·霍尔。”
“雷诺阁下,先请您将今天的时期说清楚,否则我们将终止这次谈判。”杨仲穆没有搭理霍尔,依然看向正准备坐下的雷诺。
“很抱歉,杨先生,没有事先告知您并非绅士所为,但我认为英国代表的参与对我们的谈判有着积极作用,也对贵国有着充分的利好。”雷诺停下了入座的动作,向杨仲穆抱歉道。
“杨先生,我认为此前关于日本的讨论,离不开英国的支持,同样的,我们对于亚洲的讨论也离不开英国的支持。”
“我认为我们没有必要。”杨仲穆直言道,“我国对于日本没有想法,这也不属于本次谈判的范畴,不应做此讨论。”
尽管杨仲穆本人主张东征与南下,并不避讳对英法开战,但作为一名合格的外交官,相比于那些“莽夫”,杨仲穆本人非常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中枢无授权,那么便不能为。
“不不不,杨先生。”霍尔再度出声,试图将自己插入对话,“也许我们此前有过不愉快的摩擦,但我们一直坚信,和平的谈判可以成为国家之间最好的化解矛盾的办法。”
“杨先生,据我所知,今天贵国参加陛下的阅舰式的战舰已经启程,这证明了中英两国的友谊,而我们今天坐在这里,也同样如此。”
“和平是所有人的愿望,而我正是为此而来,杨先生,您一定不会拒绝和平的祈愿的,对吧?”
杨仲穆虽然没有打断霍尔的发言,但依然没有看向他,而是继续看着雷诺:“阁下,我可以理解为,贵国是在为英国做担保吗?”
“是的。”雷诺平静而简短的回答道。
“嗯......”杨仲穆收敛了锋芒,身子微微向后倚靠,“霍尔先生,我希望真的如此。”
“当然。”看着逐渐平静下来的杨仲穆,霍尔似乎是觉得己方的判断是正确的。
现在最担心天下大乱的就是英国人了,虽然从英国的再武装的脚步来看,英国表现的很从容,但这显然是存在着诸多误判的,对于德国的估计过于乐观,而对于中国的估计过于悲观,这显然会导致诸多问题。
“关于这项议题,我们仍需要更准确的答案,而关于越南的问题,我国的要求依然如此。”简短的交流之后,杨仲穆微微舒展眉头。
而对方显然也听懂了他的言外之意,纷纷告辞。
英国的突然加入打乱了既有的布局,将话题从越南扩大到整个亚东的谈判显然需要更多的考量,双方都需要与国内进行进一步的沟通。
“英国代表叫什么?”
“塞缪尔·霍尔。”
“哦,继续吧。”
从当天夜里到第二天傍晚,在经过一天的斟酌以后,各方都已经准备好了进一步的谈判。
“对于越南的问题,我方的态度不会变化,金属矿物的出口量削减不会高于35%,橡胶不会高于55%,限制时长亦不可能大于五年,相应的,我方也会提供具体的合同目录,以作证明。”
“至于霍尔先生,贵国,想要的是什么呢?”杨仲穆看向故作姿态的塞缪尔·霍尔,“两国永修同好,互不侵犯?”
“当然,先生,我说过,我是为了和平而来。”
英国代表的态度出乎意料的好,这倒是令杨仲穆有些意外,但便宜不占白不占。
一直以来,如何消除日本以及其所带来的威胁对于中国的战略都有着相当的影响,从早年间的直接威胁,日本的港口、日本的军队,到如今,空中力量逐渐强大,近两年来列强无不装备远程轰炸机,而战略轰炸的设想在间战期是非常热门的,也是非常恐怖的,只是后来的实践证明并没有太严重。
日本,距离本国不过一干里,飞跃东海便是苏松膏腴之地,工业核心,威胁无需多言。
在这其中,长久的消除影响的办法是很困难的,在民族主义与国际伦理认知逐渐完善的二十世纪,粗暴的手段对于一个拥有四干万人口的近代民族国家来说无疑是低效的,而能够触及根本的办法又不是如今的情况可以完成的,指导理论、社会基础、组织能力都完全不符合。
那么一切的谋划从最基本来说就是消除眼下的威胁,而未来的威胁,只能交给后人的智慧了。
我们只管搭好台子,而这场戏能不能长久的唱下去,那得要看后辈的功底。
从实际出发,甲午的侥幸成功与戊戌的功业未竟,最终的结果很复杂,英国从最初的扶持日本,到如今的苟且度日,也不过短短二十年光景。
时也命也,所幸美国人对于这些事情不甚热衷,否则今天或者未来恐怕是还要更麻烦一点。
短短两天时间,三方就达成了共识,速度快的让雷诺和杨仲穆都有些恍惚了,就连霍尔也觉得这场谈判成功的实在是有些快了。
但黑盒子里的谈判本就不清不明,功与过只能留待后人评说,时人是看不清的。
而洽谈的结果也很快就拟订完毕,不过最终的结果仅有《中法协定》据有文书,而关于日本的内容则完全是君子协定:
第一,经过长期交涉,中国与法国达成基本共识,做出共同承诺,法国殖民执政当局、军事存在将彻底退出安南与交趾支那,将自由完全交还与当地人民,正式承认越南独立联邦的地位;
第二,法国势力与资产可于本约签订后一个月开始转移,在越南土地上进行的各种转移行动应于同年10月1日之前完成,逾期则必须抛弃尚未转移的资产。且,各方不得破坏任何实物资产;
第三,中国应公开中国与德国之间的贸易,使之透明,应有国际联盟监督。中国应取消与德国的长期矿产出口合同,小于360天的短期合同履行无误;
第四,执行期内,对德国的钨、钼、镍精矿出口量应相比今年减少35%,橡胶的出口量应减少60%。限制时长为五年。.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4121/34121094/1414104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