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亦客亦友
大体的了解了这里的环境,基本的掌握了起居的规律以后,古兰的生活也形成了自己的常态。
每天早起出门晨练。回来闭门刻苦练功。晚间院内漫步放松。晚上看书学习消遣。
这样过了一段日子,古兰就非常适应这里的环境和生活了,也有了一些朋友。
最熟悉的朋友当属小汪了,市长每次过来,都是小汪来服务,每次都做的十分完美。
市长不过来的时候,小汪得空也会过来看看古兰。
每次都忘不了带些山果山花来,给古兰尝尝鲜,点缀点缀房间,再陪古兰说说话。
两个人在一起说话的时候,小汪已经不大称呼古兰首长了。
再一个比较熟悉的朋友就是那给古兰卡片的门卫了,他们之间是留了电话的朋友。
有什么需要帮助,比如搬搬花盆了、接接水管了等等事情,古兰就会打电话让他来帮忙。
当然这些事情只要业主有需要,厨艺堂里的人员也会帮着做的,古兰却轻易不用他们,而是习惯了、也喜欢让那小伙子来做。
还有几个较为固定的朋友。
一个是和古兰年纪差不多的女子,是做过服装生意的,这里的别墅是自己赚的钱买下来的,生活的无忧无虑。对人很热情,是那种生意人的自来熟。
一个是风韵正好的少妇,因为长得漂亮而喜欢和人结交。经常有朋友来看她。有时是一个一个来,有时是三五成伙的结伴来。厨艺堂里几乎天天有她的预约。她和古兰交往,是因为她说她就没见过像古兰这么吸引人的。
还有一个是个从部队上退下来的老军人,每次出来散步就像是急行军似的,步幅很大,步频很快,腰板挺得很直。一般不和人交谈。见了古兰却愿意停下来说几句话,究其原因,他也是从北方过来的。
还有一个是从机关下来的,很年轻,据说是早退,原因不明。他看着古兰也像是个公职人员,所以总想和古兰交流些家国大事,古兰总是一笑了之。
这些较为固定的朋友,还只是些街朋巷友,仅限于晨练或者是散步时遇上、或者停下来、或者坐下来问个好、聊聊天的。并没有更深的交往,也不十分了解对方的情况。
对这样的朋友,古兰也不打算深交的。
一方面,对他们不知根、不知底,必要的戒心还是有的。
另一方面,她和市长的关系有些微妙,不宜扩大生活的圈子和范围。
还有一个是亦客亦友的。
这个客字是客气的客,不是客人的客。
这个人就是这个小区的开发商。
这个人是古兰来到不久,专门过来拜访的。
那天古兰一个人在家练功,忽然有人敲门。
古兰觉得奇怪,便停了功(好在现在功夫收放自如了)过去开门。
走到门口,隔着猫眼看了看,门外站着一个大学生模样和装束的男子。
古兰观察了一会没接着开门,那人也没再按门铃,也没东张西望的,就那么很沉稳的站在那里。
古兰看他是个有学识、有修养的好人的范,就把门打开了。
“您好,领导。不好意思打搅您了。”那人没直接进门,也没有伸手要握手的意思。
看来人很有礼貌,古兰也礼貌的问道:“先生,有什么事吗?”
“我是这个小区的负责人,听说您来了,过来拜访一下。”那人仍然站在门口。
古兰听他说是这里的负责人,又是专门来拜访的,就热情的礼让道:“先生请进。”
听到一个‘请’字,那人才微弓了一下身:“谢谢。”随古兰进了客厅。
坐在沙发上,古兰随手倒了一杯茶递给他:“先生,你贵姓?”
“谢谢。在下免贵姓李,名村前。”来人接过茶,自我介绍道。
“存钱?很有意思的名字。”古兰听了觉得‘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一个名字竟然叫的这么怪。
“嗯,呵呵,很有意思,也是很不幸的名字。”来人有点尴尬。
“怎么讲?”古兰听出来这里面可能有故事。
“我这个名字您可能听着是到银行里存钱的存钱了。”来人很费劲的表达者自己的意思。
“难道不是吗?”古兰真是这样想的。
“让您见笑了。好多人乍一听都是这么想的。可是我这名字没有这么富贵。”来人说着神色暗淡了下来。
“不好意思,我不知道.......”
“没关系的,”还没等古兰表示歉意,来人已经缓过劲来了:“我这个名字容易让人误解,不怪你的。”
“那你是?”古兰虽然有点难为情,但既然起了话题,还是要打听明白的。
“我这名字是村庄的村,门前的前。”来人这下解释清楚了。
“这意思是?”古兰却是糊涂了。
“听乡亲们说我是我母亲从村前的小树林里捡来的,所以就叫村前了。”来人讲的很自如的,看来是经常提及这个话题。
“真的是这样吗?”古兰见他不在意,也就不避讳了。
“我问过我母亲,我母亲却让我别听他们胡说八道。说我这名字是我爷爷给起的,我爷爷村前有块平地,是养家糊口的指望。说我是个小子,是养老接续香火的指望。养着我就和存钱一样,是将来的指望。这三个指望一定,我就叫了李村前了。”来人一口气绕口令似的,好不容易把他这名字的来历绕了出来。
古兰听笑了。但是他到底是不是捡来的,就不好再问了,只得应景着说道:“真有意思。”
“是挺有意思的,可是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捡来的,不是很不幸吗。”李村前道出了不幸的原因。
古兰暗自庆幸,亏了也没问,原来到现在他自己也没搞清楚。
自那次拜访后,李村前就隔三差五的过来一下问问情况,征求一下古兰的意见,说是让她帮着改进管理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只是每次来大多是站着或是坐在院子里聊几句轻易不到楼里去的。
尽管这样,他也是自古兰来了以后,进过楼里的第三人。
所以说,古兰把他排在亦客亦友里。
后来她把这有意思的村前的故事告诉了市长,市长似笑非笑的告诉她那李村前就是这个小区的开发商。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3587/33587427/5056579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