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祖辈们:隔着时空看后世山河 > 第 332章 帮朱元璋打天下

第 332章 帮朱元璋打天下


看了会儿网友们各种稀奇古怪的梦后,刘晓希继续点开下一个内容。

{假如我穿越去帮朱元璋打天下,最后带上一堆金银财宝辞官归隐,能善终吗?}

对于这个问题,不少人纷纷摇头,哪怕是秦汉唐宋的百姓们,对此都深表怀疑,要知道,他们之前也看到过追随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三人,基本上都是选李世民。

嬴政虽然没接触过这朱元璋,但他毫不怀疑后世人的觉悟,那群小崽子还是很惜命的。

刘彻悠闲的看热闹,“面对其他帝王,这些小崽子想着的是升官发财,面对这朱元璋,想到的却是赶紧辞官保命,这明太祖还真有两下子。”

杨坚面上平静,但心里却吃瓜吃得起劲,只怕明朝不会安生了,若是连打天下的功臣都得不到善终,一群人闹起来也不是一件小事。

李世民也看出来不少深意,嘴里也在教育儿子,“高明啊,你一会儿也要好好看看...”

赵匡胤都愣了下,他被人骂欺负孤儿寡母都够头疼了,这朱元璋em这下可就不好说了。

在前朝这些帝王心思各异时,明朝朱家的皇帝们也不同反应。

有人在担忧太祖,也有人并不在意。

朱允炆对他爷爷的感观很复杂,此刻看着光幕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永乐倒是也有些忧心他爹,但说起来他瞎操心也没什么用,不如等老头子自求多福吧。

洪武年间

马皇后宫内,朱元璋正和媳妇有说有笑,但突然出现的话题让原本欢乐的气氛下降到冰点。

朱元璋的脸色还真不好看,一会儿青一会儿黑的,这句话问得,就好像他是什么薄情寡恩之辈一样,天下人又会怎么议论?

马皇后看了看光幕,又看了看丈夫,长长叹了口气。

太子府上

在常氏生下孩子后,朱标一家已经从宫内搬回来了。

一家几口这其乐融融的气氛同样被打破,应该说是朱标的心情被影响到了,至于几个孩子还是在无忧无虑的玩乐。

常氏直接让几个孩子去玩,至于最小的朱允熥,也让奶娘抱走了。

洪武年间那些打天下的开国功臣们,除了已经早死的徐达、常遇春他们,其他人的眼神都锁定了光幕。

{网友一:不是,你是有多想不开才会跟朱元璋一起打天下啊,跟朱重八打天下的,能力强点都被灭门,更甚者被灭族。

实在是想选一个追随的,李二凤不错,至于刘秀也可以,其他的还是掂量掂量吧。}

除了李世民和刘秀乐开了花,其他皇帝的脸上多多少少有点小情绪。

朱棣感觉此话差矣,“我跟老爷子又不是一个人,后世小崽子怎么能有偏见?”

朱高炽摸摸鼻子,没忍住嘟嘟囔囔,“爹,谁让你是太祖的亲儿子,都说虎父无犬子…”

“你说什么,”朱棣听着大胖儿子的话只感觉手痒,父子俩好一顿打打闹闹。

......

和朱棣父子的欢乐不同,洪武年间就很压抑了。

整个应天府从皇宫到文武百官家中,都安静如鸡。

普通老百姓们都不敢谈论任何话题,甚至纷纷关门闭户,就怕引起麻烦上门就不好了,但关上门后,大家也是低声谈论。

皇宫内

朱元璋都在怒气的边缘了,若非马皇后在旁边不停的劝说,只怕是已经发了好大一通火气。

太子府上

朱标也能猜到他爹此刻心情肯定不好,但历史上到底是发生了哪些事?难道他爹真的把功臣集团全部拔除了?这事情可不好处理了。

常氏没有出声,她想起来之前偶然看到的蓝玉案,她舅舅到底是犯了何罪?希望这次能有机会多了解一点。

洪武的功臣们心里哇凉哇凉的,他们这种就是真的想不开,若是时光倒流能重新选择就好了,可惜没有啊。

{网友二:你干嘛要人家的一大堆金银财宝啊,不知道家天下是什么意思吗?你偷了人老朱家的东西,还想要善终?有没有王法了?}

各朝人士都被噎了下。

明朝前的观众们都懵了,这什么意思啊?总不能是免费干活吧?光出力不给钱吧?

秦汉唐宋的文臣武将们都整不会了,同情明初功臣也是真的。

贞观年间的大臣们更是坚定的选择自家的小凤凰,和其他的那些个皇帝相比,他们谁都信不过。

嬴政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家天下’还能这样用?

刘邦深吸了口气,“没想到给朱元璋干活这么可怜,打完天下归隐都危险?”

刘彻也看呆了,“我去,这真的假的?卸磨杀驴?”

刘秀背着手摇头不语,他把买来的史书都翻了个遍,明朝的历史也看过了,不过和他大汉朝无关,他看完总结经验教训就够了。

张飞已经开始咋咋呼呼了,“这你吃肉还不给人喝汤?怎么可能?”

诸葛亮没说话,但眉头明显皱了皱。

杨坚甚至都免不了跟媳妇吐槽,显然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伽罗,你说真有人会这样做?”

李世民同样想不明白,“观音婢,朕不懂,这一起走过来的兄弟,自然是要封官进爵,哪里会连金银财宝都不给留?这些孩子是夸大了说辞吧?”

......

前朝的这些帝王这越看,心里也越八卦了。

只是这对于明朱家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只怕再看这些后世人说下去,那他们朱家就会担上一个刻薄寡恩的名声,被各时空谈论,沦为笑柄,堂堂皇室脸面都会丢干净。

朱标坐不住了,连忙换好衣服进宫去,怕他娘压不住他爹的火气,更怕文武百官们受影响,这朝局可就控制不住了。

{网友三:别想了,徐达是死得早。

汤和是本身没什么能力,至于其他的功臣,早晚都要被收拾。

刘伯温够小心翼翼了吧,老早就告老还乡种田去,不交友、不谈论朝政,还告诫家族子弟低调做人,只求一个善终。

结果呢,就因为买一块农田都有人举报说那块地有王气,告他谋反。

刘伯温吓得赶紧进京跪在朱元璋面前磕头认错,连辩解都不敢。

然而即便这样,还是被朱元璋扣在京城监视了两年,两年后见他的确快死了,李善长送来一碗汤药,什么都不敢说,接过药当场喝下。

接着才被放归乡,一个月后噶了...}

这下,前面朝代的观众们都齐齐沉默了,若真是如此,那怪不得这些小崽子,没一个说愿意跟着朱元璋打天下,这哪怕是退得再快,但别人就是不放心,你又能如何?

反正对于有抱负的的古代年轻人,那是只想离明太祖这种人远远的。

当然,还有不少王侯将相都在以此为戒。

汉朝的开国功臣们突然都觉得自己现在的日子还算不错了,这有了对比,韩信骂刘邦的话都少了。

唐贞观的一众功臣更是连连感慨,人还是要懂得惜福,他们陛下真的不错。

甚至是宋初的武将们,现在对明朝哪一众大臣,眼里都带着怜悯。

明初的皇城现在安静的可怕。

这一个个还活着的功臣,心里或悲愤、或悲痛,他们的家族众人,现在一家哭得比一家伤心...

应天府的百姓们瑟瑟发抖,皇城要变天了,他们可千万不要受牵连才好。

{当然,历史上不是没有开国皇帝杀功臣的事情发生,不过能做的那么狠就那么一个。

朱元璋一共发了34个有免死功能的丹书铁卷,结果在胡惟庸案、蓝玉案、靖难之役后,就两家没死。

在明朝人《万历野获编·卷十七·兵部》中,有一段记载:以公侯年老赐还乡,各设百户一人...盖铁卷山河之誓,曾不比铁册警卫之苛也,悲哉。

大意就是说,每一个年老还乡的公侯级别的功臣,都会派一个百户带着手下士兵给到老家监视。

被苛刻到如此地步,甚至他还没耐心等这些功臣自然死亡...}

各朝人士也不知道为什么,毕竟他们又不是明太祖本人,但他们这些外人都看得如此心寒,只怕明朝的开国功臣们不会就这样算了。

刘邦唏嘘了两声,他之前为了处理好韩信他们几个,都耗费了好一番心思,差点把大汉搞崩,这明朝是把开国功臣全部得罪光了,怕是不会那么容易解决的。

李世民心有不忍,他只是觉得这些开国功臣既然没有犯法,没必要这样对待他们,或者他和这朱元璋的思想就不在一条线上。

洪武年间

功臣之家都不平静,一切仿佛风雨欲来。

就连常太子妃的娘家此时也一样。

蓝母对历史上她弟弟的死一直没有放下心来。

太子府上

朱标换好衣服,交代好妻儿在府上,还着重交代了护卫保护,就怕情况不受控制...

“常姐姐,你和几个孩子好好的,我先进宫去看看。”

常氏温柔的点点头,“你去吧,不用担心府上。”

皇宫内

马皇后脸色苍白,这一切已经超出了她的预料,看着丈夫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不知道要如何开口。

朱元璋的模样看着苍老了好几岁,深深的看了马皇后一眼,“妹子,你先照顾好自己,我去处理事情。”

说完,便脚步仓促的离开了。

等朱元璋走后,马皇后眼泪不受控制的落下来。

在东瀛的朱棣挠挠头,他这边快结束战场了,等他回去,还不知道是这么一番局面,唉。

点开这一楼的评论,依旧精彩。

【最搞笑的还是蓝玉,都说蓝玉为非作歹、欺压百姓该杀,但在朱元璋亲自编纂的蓝玉罪证《逆臣录》中:

蓝玉礼贤下士、亲切爱民、哪怕是一个小贩,蓝玉都亲切的和他们商量如何造反,而且还大摆筵席,随便是个乞丐都能去蓝家吃,合着是大声密谋,简直是长见识了】

老百姓们差点绷不住了,这可别侮辱他们的智商,和小贩讨论造反,这难道不是谋反的知情人越少,成功机率越大?

就连前面朝代的那些君王们都很无语,这确定不是段子?难道是说这什么蓝玉的笼络民心不成?

洪武年间

朱标往宫里赶路的步伐越来越快,心里还很恐慌,这还有一层亲戚关系,要真是被冤杀,他媳妇会不会就此有隔阂?他不敢想。

常氏看着光幕,眼泪缓缓坠落,还是不敢想,若这是真的,那自己的亲舅舅就是被故意杀的,只为了给朱允炆稳固皇位...

常府上

蓝母也哭得伤心不已,心里的恨意一层层来袭,若非想到女儿和儿子们,她也要去讨个公道。

蓝家,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之前一直遭遇别人异样的眼光,如今看到这里他们哪有什么不明白...

所有的功勋家庭,都有一种飞鸟尽、走狗烹的悲凉感,看后世的意思,就是所有人都逃不掉。

【给朱元璋打工还是算了,告老还乡夹紧尾巴做人都不行,更别说你敢欺男霸女,一举一动都会传到皇帝那里,更有理由弄死你】

除了明朝的时空,其他朝代上到王侯将相、下到贫民百姓,都觉得有道理。

曹操都不敢说自己敢办成这样,现在他对手下们已经大方多了。

明朝的皇帝们不好议论太祖,只能请他老人家自求多福了。

永乐已经在想着,若是他爹那个时空大明玩完,那也没办法,事已至此,那些功臣还能就这样等着被杀?

【徐达是因为死得早,不然杀李善长的时候,高低要被牵连,当然他也是命最好的,死得早没有被卸磨杀驴,女儿还当了皇后】

燕王妃徐氏表情微僵,她爹,死得早竟然还算是好事?若这话不是后世人说的,加上看到这些事,她都怀疑是后人的讽刺。

李家

李善长这眼睛通红的看着光幕,看到自己的死沉默了会儿,突然放声大笑,笑着笑着哭得泣不成声。

临安公主看着全家人仇恨她的目光,甚至就连她的丈夫都是满脸恨意,差点站不稳跌倒在地,最后委屈的哭了出来,她明明什么都没做,为什么。

李祺愤愤不平的开口,“爹,我们一定要早做打算,不然等军队包围府上就麻烦了。”

......

【明初的功臣没有几个善终的,哪怕躲过了洪武朝,但在靖难中也很难逃过,而且这些人的子孙后代也多折在了土木堡之变】

其他朝代的人士都感到怜悯了,这简直是倒霉到家了啊。

洪武年间的官员们,尤其是那一个个跟着打江山的功臣集团,这下心中的怒火都几丈高,若说前面是生气愤怒,但子孙后代都没了,他们跟朱家的仇恨大了。

一时间,联盟的联盟、没有人愿意等死,若最终都是死路一条,他们还不如拼了。

敏锐嗅到危机感的百姓们在家里瑟瑟发抖,都不敢发出任何声音,问就是怕。

【朱元璋的小农思想太严重了,官员都是他的长工,长工想从地主那里拿到一分一毫都是罪】

各朝人士都皱着眉。

秦皇汉武更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

百姓们心里都没什么好感,给地主家做长工,这看起来实在是难以想象,没想到这些大官的日子也这么可怜。

【蓝玉案武将全被噶了,常遇春的儿子就死在了蓝玉案】

常氏差点眼前一黑栽倒在地,他亲弟弟甚至都死了?是要给朱允炆扫平一切阻碍吗?

常家人,此时只感觉彻骨的寒凉涌上来。

朱标感觉自己已经不是自己了,一边担心宫中的父母,一边担忧妻子,若此事不能好好处理,他的家也要毁了...

远在东瀛的朱棣,虽然忧心京城的情况,但现在他也无能为力,如今蓝玉已经战死,这一世一切都变了。

{网友四:历史已经证明了,不管是忠心耿耿干脏活、自污、老早告老还乡、专心搞钱,亦或是和朱家联姻的...都要完,区别在于自己完蛋还是全族一起完蛋。

就像很多人说的,朱元璋统治下的明朝像一个大家庭,天下都是他的私产,武将是看家护院的狗,文官是待宰的羊,百姓是秧苗,你还想拿他家的金银财宝,活得不耐烦了?}

明初的功臣们已经在联合彼此了,或者说这次的事情不可能就这样善了。

马皇后伤心了一会儿,脑子里也在想办法,她都怀疑历史上她们一家一个接一个去世,是不是报应?但现在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不处理好,不管是江山社稷会遭殃,只怕...

等朱标赶到皇宫时,看着他父亲的单薄身影,心酸不已,“爹。”

朱元璋转头看向长子,强扯一抹笑,“标儿来了,唉,这次的事情有点难办咯。”

朱标想说何止是难办,但看着他爹精神不济的模样,还是斟酌着开口,“爹,先给皇宫增添护卫吧,让二弟、五弟他们进宫...”

......

{网友五:朱元璋通过他的残暴,最大的成功就是把拥有上帝视角的后世人,在拥有了帮人打天下的能力后,居然不是想换个人追随,而是在考虑要怎么从朱元璋手里善终}

各朝人士嘴角直抽,当然大家也觉得有道理。

先辈们甚至希望若有后世人穿越到古代,能影响一批人,推翻封建主义、建立新时代,当然他们也只是想想,这不现实,个人在历史的洪流中力量还是太弱了...

刘彻已经预感到明朝的不平静了,反正他要是遇到这种情况,横竖都要死那干脆破罐子破摔,不可能就这样不反抗。

洪武年间还活着的那些功臣,都有些看傻子的眼神,他们身处在历史不知道具体情况就罢了,但都知道历史剧情了,还敢来?嫌活得太久了不成?还是觉得自己是例外?

太子府上

常氏匆匆忙忙准备回娘家一趟,眼里的愤恨被掩下。

常升兄弟几个也是忐忑不安,原本以为他们父亲去世早,应该不会受牵连了,但哪知道还是被宰了。

蓝母已经悲伤过度晕厥过去,儿媳妇在照顾着。

别的功臣之家已经在商量计策了,但常家还有些特殊,常遇春的女儿是太子妃,一时半会儿难办了...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3283/33283406/1920840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