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千古一帝,从赘婿开始 > 第156章 说无为而治

第156章 说无为而治


“那个,酒钱我帮你付吧?”司马有田支支吾吾的说道。

在场的几个人都比他司马有田先结交的吴有缺,而且,那谁,典克孝,王册两人根本就不认识他,不知道他的身份。

因而也不怎么在意,

毕竟司马有田表现的太恭维了,完全就是一副仆人的模样,谁能把他跟司马家的人联想到一块。

司马有田很有自知之明,他觉得这几人当中,自己属于‘老幺’,为大哥们掏点钱买酒,自然再正常不过了。

“好啊!”

“拿钱。”

典克孝深怕司马有田反悔,立刻来到他面前,伸出手。

“好。”

司马有田掏了掏兜,

这就尴尬了,

愣是一文钱没翻出来。

眼瞅着司马有田反复的翻几个兜,典克孝的脸色渐渐变得难看,“我擦,一把岁数,你逗我玩呢?”

司马有田何等身份,向来没有带钱的习惯,

一般他也很少出门,大多数时间都在司马府后院耕种。

“开饭咯!”

吴有缺端上一大脸盆热气蒸腾的水煮鱼,

锅还没放在桌上呢,姜青鱼这家伙直接把手伸进热乎乎的脸盆里抓鱼片,吧唧吧唧吃的满嘴的油腻。

吴有缺放下脸盆,狠狠瞪了姜青鱼一眼,

“太没素质了!”

“老姜,你靠边呆着去,挨着墙站着,等我们吃完了你再上桌。”

“什么毛病。”

交代多少次,死都不改。

一点不讲究卫生。

吴有缺甚至怀疑,他练武练的这么厉害,怕不是为了抢食才练的武吧?

没见过这样的人呢,整的跟饿死鬼似的。

姜青鱼一拍脑门,“哎呀,瞧我这脑子,年纪大了,记性就是差,老把师父交代的事忘了。”

完事儿姜青鱼没脸没皮的凑了上来,“师父,我记下了,再不会有下一次了,这次就饶过我吧?嘿嘿!”

嘿你大爷。

“滚犊子!”

“我的话不好使是吧?”

“要么靠边待着,要么滚蛋,以后别再出现在我面前。”吴有缺狠厉道。

每回都这样,

且不说卫不卫生吧,很影响别人胃口的好吧!

不狠狠惩罚他一次,老家伙不长记性,下一次肯定还这样。

“我错了师父,我甘愿受罚,您别生气!”姜青鱼老老实实的挨着墙站着,眼睛直勾勾瞅着桌上的鱼,馋的啊,口条快吞进肚子里去了。

“哈哈,老家伙你也有今天啊!”幸灾乐祸的典克孝,故意背向姜青鱼坐下,想遮挡他的视线,看都不给他看。

谁叫他成天欺负自己来着。

典克孝拿起筷子,光顾着往碗里夹鱼,浑然没有注意到司马有田的表情,否则他肯定不敢幸灾乐祸。

典克孝不知道老姜身份,

司马有田知道啊!

眼看姜青鱼像个闯了弥天大祸的后生小子,老老实实的挨着墙杵在那。

司马有田顿时战战兢兢的,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了,就很不自在。

深怕哪一点做的不好,惹得吴有缺生气。

姜青鱼何许人也,

天下第一啊!

吴有缺一句话,立马装孙子,难以想象,吴有缺究竟是个什么身份?

难道就因为吴有缺钓技好,姜青鱼就这么听话?

不可能,

一定有其他的原因。

姜青鱼在这小子身上,到底发现什么,让他对吴有缺如此恭敬?

看得出来,姜青鱼拜师是认真的,而不是说着玩。

典克孝,王册他们不知情,

以为姜青鱼是吴有缺从庐江带来的马夫,至于姜青鱼为什么称吴有缺师父?

不知道,

典克孝也问过吴有缺,吴有缺让他去问姜青鱼,他去问姜青鱼,姜青鱼又让他去问吴有缺。

典克孝后来一琢磨,以为是庐江那边的土话?

谁知道呢!

“开动啊!”

“愣着做什么,有缺兄弟又没叫你别吃,赶紧趁热乎。”

见司马有田没动筷子,一个人傻了吧唧的坐在那,低着头,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典克孝便催了几句,说着还给他斟上一杯美酒。

司马有田抬头偷偷瞄了吴有缺一眼,嘟囔着说道:“那个我,我一会儿再吃,我现在还不是很饿,年纪大了胃口不是很好。”

说完,司马有田喉结滚动,大口吞了一口唾沫。

这时,吴有缺发话了,“吃吧!”

司马有田为他们掠阵,吃顿饭还是可以的。

司马有田顿时受宠若惊,“好好好,老夫……我,这,我吃。”

姜青鱼踮着脚尖,抻着脖子,眼瞅着盆里的鱼肉迅速锐减,

这给他急的。

“卧槽,典克孝你个鳖孙,你属饿死鬼的啊!”

“你吃东西不带嚼的吗?”

“你吃慢点啊!”

“那么多鱼骨头,怎么不卡死你。”

典克孝特别嘚瑟的递给姜青鱼一个中指,完事儿还特地端着碗筷,转过身来当着姜青鱼的面吃。

辣的直吸口水,完事儿再喝上一口甘甜的米酒,简直不要太爽。

吴有缺起身准备去盛饭,王册立刻站了起来,“少爷,我来吧!”

吴有缺摆手道:“不用,我自己来就好。”

吴有缺端着饭,回到桌前,说道:“王册,回头抽空你把《中庸》、《五经》、《老子》都温习一遍,有不认识的字,你问典克孝。”

“等我有时间了,会让你读给我听。”

虽然国子监的老学究也会教,但是这些圣人之学,哪怕就是啃一辈子都未必能领悟。

比如典克孝上次提到的‘无为而治’,

典克孝抱怨圣贤书太荒谬,无为而治根本就是扯淡,

乍一听,似乎典克孝不大瞧得起那些圣人,是个极其自负的傻逼。

而实际上典克孝是在考校吴有缺,他是想试试吴有缺是不是傻逼。

吴有缺懒得搭理他,于是装傻充愣,顺着他的话往下说。

就说这无为而治,

最愚蠢的理解就是啥也不干,摆烂等死。

无为而无不为,算是理解到无为而治的第二层意思,

懂得上善若水便领悟到第三层,差不多能正确理解到无为而治的含义了。

举个例子,

三国演义中,刘备客居新野,给刘表看大门,三顾茅庐,招到了诸葛亮。

后来曹操打来了,诸葛亮火烧博望坡,那是刘备生平打的最大的一次胜仗。

所有人都沉浸在空前的喜悦当中,唯有诸葛亮在思考未来。

夏侯惇十万人都干不过刘备,这要是一般人,肯定也就怂了。

可魏武帝曹操不是一般人啊!

现在刘备还只不过是刘表的看家之犬,他就已经这么牛逼了,这要是让刘备在荆州再待下去,等他篡夺荆州,那不完蛋了嘛!

得抓紧时间弄死他。

诸葛亮断定曹操一定会来,这一次赢夏侯惇,下一次未必能赢得了曹操。

曹操人家盘子大,输得起,刘备就一个新野小城,输一次就完犊子了。

怎么办?

于是,诸葛亮劝刘备窃荆州,

拿下荆州这么大个盘子,足以和曹操抗衡,

但是刘备不答应,

这要是换一般人,肯定要死谏,主公啊,曹操要来,你不拿荆州,荆州就曹操的啦!

你不拿荆州我就死给你看。

拿荆州哪有那么简单,刘备自然也有自己的考校。

诸葛亮不是一般人呐,就这么提了一句,既然刘备不答应,那就换个思考方向呗!

荆州不取,新野肯定是守不住的,怎么办?

打不过,那就跑呗,往哪儿跑呢?

于是刘琦来了,上门求计。

诸葛亮说我有计谋,但是不能说,我一个外人,我不能参与到你们荆州内部政治斗争,不然人家会说我诸葛亮怂恿你们兄弟阖墙的,人家会在背后唾弃我家主公。

说完这话,诸葛亮转身就走了。

刘备知道诸葛亮有计谋,刘琦也知道诸葛亮有计谋,但是他不说,

他不说,意思是你来求我呀!

你求我我也不说,

于是刘琦求刘备,刘备给他指了一条明路,让刘琦上门干嘛来的,他刘备装病,到时候让诸葛亮登门做个回访。

再叫刘琦忽悠诸葛亮,说阁楼上边有个什么奇书,把梯子搬走什么什么的。

诸葛亮得有多降智,他能意识不到这是刘琦在布置陷阱?

困在阁楼上,诸葛亮仍旧特别有原则的不说,就是不说。

直到刘琦实在没辙,准备自刎了,诸葛亮知道,这小子确实已经没办法求自己了。

于是,诸葛亮引经据典,告诉刘琦怎么怎么办,你去江夏吧!

这不是我诸葛亮说的,这是以前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刘琦恍然大悟,真的呀!

哪怕以后出问题了,他死在江夏,也怪不到诸葛亮头上。

后来曹操打过来的时候,刘备急的都开始要哭了,诸葛亮不急不缓的说了句,去江夏请刘琦发兵来接应。

从刘备放弃夺荆州的那一刻起,诸葛亮就已经算计刘琦,让刘琦高高兴兴的去江夏,给刘备打造根据地。

这就是上善若水,无为而治。

看起来诸葛亮好像什么都没做,都是刘琦上杆子求着诸葛亮。

什么都没做,但又什么都做好了。

古人他不像现在成天吃喝嫖赌什么的,分散了精力,他们一天闲着净特娘的琢磨怎么弄死别人。

这就是智慧呀!

比起在国子监读书,吴有缺更喜欢在氛围轻松的环境下,听书。

王册的声音还是很甜美的。

万一有所悟,可以现学现用嘛!

总而言之,起居郎这份职业,吴有缺势在必得!

只有干上起居郎这份伟大光正的职业,吴有缺才有机会近距离的和安靖帝接触。

那个时候,他才能设法改变安靖帝对庐江,对乔翀的决意。

毕竟,在他怂恿下,乔翀贸然增兵没有过问安靖帝,想来安靖帝这会儿正憋了一肚子火呢!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2803/32803018/1414125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