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千古一帝,从赘婿开始 > 第203章 真相大白,安靖帝丑闻

第203章 真相大白,安靖帝丑闻


也不知道谁先喊了一嗓子,随后四处都有人回应,他们高举着拳头,为吴有缺鸣冤,呐喊。

“冤枉啊大人,吴有缺无罪!”

“将进酒那么好的一首诗,怎么可能轻薄公主,再说,那不是在国子监曲水流觞时所作嘛,难道向公主敬酒不应该吗?”

“对,这是礼数。”

“吴有缺是冤枉的。”

“恳求陛下收回成命,我等愿为吴有缺请命!”

有人跪下来哀求,

一个,两个,三个……接着乌泱泱的一大片人群,纷纷跪了下来。

有些人一脸懵逼,什么情况这是?

我就是来看砍头的啊!

听说今天要被砍头的人,很有名望,哪知道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这会儿大家都跪下了,怎么办,我要不要跪?

我要不跪的话,岂不是显得特立独行?

当官的可都在上边看着呢,于是一个接着一个就都跪下了。

人都有从众心。

监斩官一看这形势,顿时脸色紧绷,立刻向一旁侍卫说道:“快,快去禀报陛下。”

上万人群情激愤,眼下的形势相当可怕,一个处理不好,引起民愤的话,监斩官可担待不起。

监斩官来到高台之上,站在吴有缺一侧,望着高台之下的民众,洪声说道:“大家稍安勿躁,本官已命人将大家的请求告知陛下,该如何处置吴有缺,陛下自有主张,诸位静心等待即可,切勿妄动。”

言语间,监斩官回头扫了吴有缺一眼,苦笑着说道:“监斩非我本意,本官也很欣赏吴公子的才华,将进……水调歌头更是上上之作,吴公子的才华冠盖古今,就这么砍了吴公子的头,本官也于心不忍呐!”

监斩官借恭维吴有缺来安抚民众的情绪,经验颇为老道。

吴有缺望着高台之下黑压压的人群,觉得有些可笑。

这大概就是司马叟的手笔吧!

你知道汉人这个种族,自古以来在儒家文化的荼毒之下,早早的磨灭了棱角,把自己活成了没有犄角的绵羊,要多温驯就有多温驯,比畜生还听话。

逆来顺受就是汉人独有的标签,

其他种族,哪怕受到半点不公平的待遇,他们就会去折腾,去游行示威,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而勇于挑战权威。

游行示威这种事,永远不可能发生在汉人身上,如果出现了,那一定是背后有人在推动。

吴有缺很清楚,自己不过是‘写’了几首诗而言,威望再高,也没到这种万民请命的程度。

人心似水,民心如烟。

自古以来民心就是政治家的工具,风往哪边吹,烟就往哪边飘。

换句话说,民心这东西,不值钱,上位者随时可以驾驭民心所向。

该怎么处置自己,还得看安靖帝的心情,万民请命就是个笑话。

“如果司马叟只有这点手段,恐怕今天很难收尾了。”吴有缺目光瞟向一旁的刽子手。

刽子手可能还没意识到,今天这高台上边,最危险的不是吴有缺,而是他。

不到一刻钟,

一队插黄旗的哨马飞奔而来,

紧接着,一群全副武装的御林军奔涌而出,武装镇压民众,防止老百姓搞事情。

隔老远,插黄旗的哨马冲着监斩官方向大喊:“陛下有令,立斩不赦!”

一国之君,岂能为民意动摇。

吴有缺冷笑连连道:“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狗皇帝,不值得自己为他效力。

这一刻,吴有缺彻底心灰意冷,对朝堂再无半点期望。

即便有万民为吴有缺请命,安靖帝还是要斩了吴有缺,不但要斩了他,还特地调动了一支御林军负责维持秩序,深怕有人劫了法场。

吴有缺到现在都不知道为什么安靖帝铁了心要杀自己。

监斩官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从面前桌子上的壶中取出一枚亡命牌,刚掷了出去,尚未等他言语,这时,又有一支插着黄旗的哨马飞奔而来。

“刀下留人!”

“陛下有令,国子监曲水流觞作诗一案有些疑点未能调查清楚,先将国子监监生吴有缺羁押。”扔下一句话,传令兵立刻策马回去复命去了。

这时,背着鱼篓破衣烂衫的姜青鱼从不远处的酒楼走了出来,朝着吴有缺这边瞄了一眼,旋即转身消失在人群中,大概是回将军府钓鱼去了。

高台下面,李江泉苦笑着说道:“你小子可真是命大,我还寻思割下你的脑袋,好回庐江问乔翀要点赏钱呢!”

吴有缺没有理会李江泉,司马叟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动摇了安靖帝?

“老东西就是老东西,真特娘的牛逼。”

吴有缺刚刚还犯难呢,这要是姜青鱼从法场把自己劫走了,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能不能离开法场还是个问题,就算逃出法场,未必能逃出京都,逃出京都,庐江那边关家军还等着呢!

当天,安靖帝一纸令下,吴有缺无罪释放。

走出监牢后,吴有缺第一时间秘密来到关承皿府上。

关承皿将吴有缺带到府上一间密室,待吴有缺坐下之后,关承皿则背对着吴有缺,在墙根下的木箱子里翻箱倒柜,也不知道在找什么。

“我以为你会让姜青鱼把你从法场劫走,没想到,你竟能脱罪。”

“果然,长得漂亮,真的可以为所欲为。”说话间,关承皿拿来一摞信放在吴有缺面前的桌子上。

吴有缺接过关承皿递来的信,展开之前,他道:“我刚出来,不太明白你的意思?”

看出吴有缺的疑惑,关承皿说道:“是吴忧公主救了你,为了救你,吴忧公主在宫中上吊自缢,让宫女发现了,这才捡回一条命。”

“陛下知道后,匆匆去见了公主。”

关承皿不无羡慕,据他所知,吴忧公主和吴有缺只有一面之缘,却愿意为了他而不惜上吊自缢,足见吴有缺的魅力有多恐怖。

吴有缺陷入沉默,脑海浮现出吴忧肥嘟嘟的小脸蛋,

司马无间探望吴有缺的时候,说过司马叟已经想到了营救他的方法,会有上中下三个策略,具体说明方法,司马无间说到时候就知道了。

一个是万民请命,试图以民意阻止安靖帝。

另外一个就是让姜青鱼,司马无间他们联手劫法场。

唆使吴忧自缢这一点,吴有缺是真没想到。

自缢可不是闹着玩的,火候稍微掌握不到位,真的会死人的啊!

可见司马叟这个老逼崽子,有多歹毒了,为达目的不折手段,连公主都玩弄于鼓掌之间。

吾儿承皿,展信安!

庚子年冬至,这一年的雪,比往年来的更早一些。

天气异常,为父担心北周胡虏会大量南下打草谷……

根据时间线,关承皿把关岳来信一封封打开放在吴有缺面前。

一共有三十七封信,信的内容,有一部分精准预测了胡虏的部署,一部分交代己方部署,军备粮草供应情况,然后就是双方战损等等。

事无巨细,手把手的教关承皿如何去打赢一场战争。

最后一封信同样交代的很清楚,军备粮草以及将士们的士气,在信中都有提到。

军备粮草那些完全够他们坚挺一年,

而且关岳信心十足,断定再坚持一个多月,胡虏就会不战而退。

因为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天来了,北边水草旺盛,胡虏都要赶回家放养。

这是最后一封信,看完就没了。

吴有缺陷入沉思。

关承皿给自己看这些信……他想传达一个怎样的信号?

关承皿说道:“你手里拿的,是我父亲写给我的最后一封信,我父亲征战沙场几十年,从未败过。即使输,也不至于输的这么惨。”

吴有缺点头,但从那些信的内容来看,就知道关岳有多牛逼了,要不然也不会是上一代公认的军神。

后续发生的事情,吴有缺也有所耳闻,“我听我岳父说,是老将军义子关复打开了城门,引胡虏入关,最终才导致关将军惨败。”

合肥之战,那一场大战,不仅关岳这个主将战死在合肥,关家军十几万精锐也尽数战死。

提到关复两个字,关承皿顿时满脸杀气,“没错,关复暗通胡虏,引贼寇进城害死了我的父亲。”

“但那之后,上面非但没有责罚关复,反而把从合肥逃回来的关家军溃兵十几万人,全部交由关复统帅。”

“此外,在合肥之战后,大概一个月左右,他们任命关复为定远将军。”

“再后来他们再次提拔关复为龙虎将军,”

“直到今天,这个天杀的畜生竟已是手握重兵的水师提督。”

多可笑!

听到这里,吴有缺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关承皿要给他看关岳的信。

把两件事放在一块就很容易产生联想。

“你是说,关复背后有人指使?”吴有缺似乎已经捕捉到了真相。

关承皿没有直接回答吴有缺提出的问题,而是若有所指的说道:“二十年前,他只是三皇子,太子另有其人,因为诸多因素,先帝对太子有些不满,想要罢黜太子。”

“于是先帝询问我父亲的意见,我父亲说废长立幼乃取乱之道,劝先帝三思。”

说到这的时候,关承皿突然顿住,之后发生的事情无需多言,让吴有缺自己去思考。

吴有缺恍然大悟啊!

“我明白了。”

吴有缺终于明白为什么安靖帝宁肯冒险,也要让关家军在庐江和乔翀死磕。

简单地说就是……我对不起你们,所以你们去死吧!

我欠你的钱,还不上了,你全家死光光,我就不用还了。

乔翀和关家军不死,早晚关岳这个雷是要爆的,一旦爆了,安靖帝屁股下的那把椅子,肯定坐不稳。

不但会丢了皇帝这把交椅,命也要搭进去,死了还会遗臭万年。

怎么办?

当然要想办法弄死乔翀,再进一步削弱关家军。

早知道安靖帝如此阴险歹毒,吴有缺绝对不会杀关山。

当时乔翀告诉吴有缺是关复打开城门害死关岳,吴有缺没多想,以为吴国能打的不多,关复对吴国还有用。

而且这件事是乔翀他们几个高层流传,底下的人都不知道,先帝未必知晓此事。

万万没想到,关岳之死,居然会是安靖帝一手促成的。

时到今日,吴有缺也终于明白安靖帝为什么要揪着将进酒不妨,非得处死自己。

明白是明白了,可要如何破解庐江之危……避免乔翀和关家军死磕,吴有缺一时间还真拿不出主意。

“即使乔翀知道是安靖帝亲手策划谋害关岳之事,他也不会背叛吴国,更不会离开庐江。”吴有缺知道关承皿的想法,他将内幕告知自己,是为了借自己转告乔翀,好让乔翀对吴国死心。

“退一万步说,就算乔翀真的要背刺吴国转投后唐,肯定也会把庐江这块地,一块带着投奔后唐。”

乔翀与关家军的这一战,到底还是在所难免。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2803/32803018/141412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