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千古一帝,从赘婿开始 > 第268章 捷报频传,印百钱

第268章 捷报频传,印百钱


时隔一个多月,袁怀玉终于率军抵达太平。

来到太平之后,

袁怀玉即刻分兵驻守牛渚,石子冈,三座城池对建邺呈现出三面环围之势。

粮草则囤积在三十里开外的泾县。

一切准备就绪。

这天,

袁怀玉带着兵马进逼建邺。

在建邺城下,袁怀玉见到了许久未谋面的关成皿。

曾几何时,他袁怀玉还要仰起鼻息,而今,关成皿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而他袁怀玉,才刚刚起事。

且,会是踩着他们关家的尸体,爬上兵部尚书的位置。

对于自己的未来,袁怀玉抱有很大的希望,因此,他对待工作十分热情。

“老关啊!”

“怎么就走到今天这一步呢?”

“穿这副甲,你不觉得羞愧吗?”袁怀玉冷笑连连。

城门楼子,红袍青甲的关成皿威武不凡。

青甲是关成皿父亲关岳留给他的遗物,当年合肥之战,关复偷偷打开城门引贼进城。

知道大势已去,为了恢复军中士气,关岳卸甲死战。

这副铠甲,倒是留了下来。

望着城下浩浩荡荡御林军,关成皿心中五味杂陈。

“是啊!”

“怎么就走到这一步了呢?”

关成皿扪心自问,自己到底哪儿做错了?

和乔翀一样,作为军二代,从小随父亲在军旅中长大,自幼关岳灌输给他们的意识形态,就是北伐,收复中原失地。

北伐北伐北伐……多少个夜里,他连做梦都在北伐。

心心念念了几十年,北伐始终没迈出一步,反而自己摇身一变,成了反贼。

多可笑啊!

可笑而又可悲!

袁怀玉竭尽所能的挖苦道:“穿上老将军这副铠甲,杀我吴军御林,死后,你就不怕令尊阴灵不见?”

关成皿大笑:“吴有缺有句话说的很好,我死之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提起吴有缺,关成皿内心复杂。

很惭愧,也很羡慕那小子。

他离开京都,来到建邺后不久,京城有变,吴有缺料敌机先,救了他们关氏一族。

关成皿心怀感激,因为吴有缺这一举动,对他们关家而言,犹如再造之恩呐!

但是这样的感激没有维持多久,关成皿收到两封信,一个是左余哀写的匿名信,另外一封是对他们关家有恩的孙秉文写来的。

说陛下龙颜大怒,他关氏举族斩首。

然后关成皿就反了,

那段时间,关成皿对吴有缺恨之入骨,因为种种迹象都表明,一切的一切都是吴有缺在背后策划,一步步逼他谋逆。

吴有缺为什么要这么做?

理由很简单呐!

只要关家军谋逆了,被定义为反贼,朝廷就没办法派他们去和虎敖军厮杀了。

再后来,冷静下来后,关成皿一琢磨。

嗯,

不对,这事有点不对劲呐!

吴有缺如果要陷害他关成皿,那他为什么之前要救他关家人?

完事儿又叫陛下杀他全家?

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嘛!

完了。

中计了。

等关成皿意识到自己进入圈套了,左余哀又写来一封匿名信,字里行间都在嘲讽他关成皿无能,可笑。

老夫一封信,便葬送你关家几代人的心血。

老是写匿名信,不能留下自己的名字,左余哀也很难受啊!高手不胜寒。

自己一手策划了,缔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偏偏不能公之于众,他很难受了。

于是特地写匿名信来得瑟,满足他内心之空虚和寂寞。

虽是匿名信,可是走到今天,再回头看,哪怕关成皿再怎么不善政治权谋,也幡然醒悟。

就是左余哀,姚先之这帮畜牲干的。

就是你袁怀玉把老子逼到今天这步田地的。

逼他关成皿造反的是你袁怀玉,

如今要剿贼也是你袁怀玉,

劝降的还是你袁怀玉。

真当我关成皿是傻子不成?

很明显,只要干掉他关成皿,最大受益者,就是他袁怀玉这些左党。

袁怀玉不知道关成皿心中所想,他在城下自顾自的说道:“关成皿啊,束手就擒吧!”

“这会是你最后的机会。”

如能兵不血刃拿下关成皿,那可是天大的功劳,兵部尚书,唾手可得啊!

为此,袁怀玉特别有耐心。

“老关,你我同朝为官,这些年来,虽然你我各自为营,可你也知道我袁怀玉是个念旧的人。”

“说实话,我并不想你关成皿死在我手中,”

“兔死狐悲,你走到穷途末路,我心中也不好受。”

袁怀玉一副颇多感慨的作派,说道。

接着,袁怀玉又道:“这么说吧,只要你关成皿举城投降,皇恩浩荡,陛下绝对不会杀你父子二人,也不会刁难你们关家诸将。”

“毕竟,你们关家几代人前赴后继的为国尽忠,关岳更是我大吴公认的军神,为天下人所敬仰。”

关家关岳,即便已经死去二十多年,至今,仍是吴国所有男儿心中最崇拜的偶像。

很多人参军入伍,都是自幼受关岳影响,心系天下,憧憬着像关岳那般成为我大吴人人敬仰的战神。

或许,袁怀玉所言有一定道理。

关成皿真要是就此投降,或许安靖帝有一定的可能留他父子二人一条生路。

但是……

袁怀玉说的话,关成皿一个字都不相信。

关成皿撇去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目光森冷的说道:“你知道我披这身青甲所谓何故吗?”

“我想让我爹看看,他们前赴后继,拼尽性命守护的你们这帮腌臜畜牲,是怎样的一副嘴脸。”

如果能回到小时候,关成皿会劝说他爹关岳,不要去行伍。

如果可以活到老,关成皿会立下遗嘱,就算是为奴,也不要参军,更不要做将官。

抛头颅,洒热血,拼死拼活,落不到半点好。

朝堂那帮读圣贤书的畜牲,只要动动嘴皮子,就能抹杀你一切功劳。

事到如今,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要打就打,”

“胜负,犹未可知!”

这大好江山,姓吴的不配。

上了桌,哪有回头路?

关成皿听说近来吴国民变蜂起,又有强敌窥视,显然大吴气数已尽。

那为什么,自己不争他一争?

关家几代忠良为国捐躯,这江山,他们关家也有资格坐。

而且,摆在眼下的唯一一条路,就只有篡位。

只有篡位,成为开国皇帝,他关成皿才不会留下千古骂名。

袁怀玉点了点头,

“啧!”

“非要兵戈相向吗?”

“也罢,我看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既然如此,我明白了。”

“希望你别后悔,”

“记住了,不是我袁怀玉没给你机会,是你自己不把握。”

“明日,我们战场见!”

袁怀玉调转马头,回了营寨。

下午的时候,关成皿把诸将叫来商议策略,

等诸将退去了,关成业不安的说道:“爹,这下可如何是好,听说娘和家里人,还有将士们的家属,都在袁怀玉手中。”

“明日袁怀玉要是把家属列在阵前,恐怕……”

桌子上有一封信,是当朝的宰执大人司马叟写来的,当然,肯定是没有署名的。

明确告知关成皿,他的九族没死,袁怀玉会带着他的家属,以及关家军的家属奔赴建邺,让他早做打算。

匿名信……关成皿不敢再信了,他多次派人刺探过,最终确定这封匿名信所言不假。

关成皿皱着眉头,深思熟虑过后,最终拍板。

“袁怀玉明日攻城,今天晚上我们就突袭他的营寨。”

关成皿的目的很明确,务必要把关家军的家眷,包括他的母亲和妻儿在内,全部杀尽。

绝对不能让他们明日出现在城下。

是夜。

一通鼓响之后,潜伏在袁营附近的两万关家军立刻张弓射箭,霎时间箭如飞蝗。

火矢在浓郁的夜色下呈现出一道绚烂的抛物线,远远望去,好似炫目多彩的流星雨,落入袁营。

片刻后,火光盈天,成千上万被大火吞噬,发出凄厉的哀嚎。

埋伏在左翼的关家军持刀追杀十余里,杀敌不计其数。

袁怀玉大败。

从京都军区大院带来的那些将官家属,几乎死光了,剩下那么几个半死不活的,也没有意义。

本是一把利剑,还没用上就折了。

清点过后,再加上后面陆陆续续收敛的残兵,

一计算,袁怀玉直接麻了。

带来的八万御林军,一个晚上竟死了五千余人。

物资方面的损失更没法计算,

往后一段时间,他们连睡觉的被子都没有了。

不过,袁怀玉一点不慌,很快他就想到了一个办法,杀良冒功。

当天袁怀玉就连屠三十村镇,获得‘合格的’头颅八千颗。

几日后,左余哀为袁怀玉请功封赏。

安靖帝很高兴,

面对关家军夜袭,袁怀玉有条不紊的应对,虽损失五千御林军,却斩敌八千,赢得了安靖帝高度赞赏。

从庐江到建邺,捷报频传!

“袁怀玉,很好。”

“了不起!”

“如此看来,也不全是草包,我朝廷,还是有可用之人的。”

于是安靖帝决定给予袁怀玉封赏。

还没开口呢,

陆令丞小声提醒了一句,“陛下,国库没钱了。”

原本要拨给关复的三十万两银子,也全部让袁怀玉拿走了。

十几年的厉兵秣马,一场洪水,十几起民变,加上陆明则,关成皿造反,为了平反,彻底掏空了国库。

因为赋税太重,很多老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扔下田地奔走他乡。

于是流民四起,匪寇成患。

流民一旦扎堆,那就是民变。

“哎!”

安靖帝连连叹息,

左手平反,右手没钱。

一个头两个大。

“庐江那边如何了?”

陆令丞道:“北周已送来国书,令陛下交出吴有缺,否则便向我大吴宣战,势以举国之力荡平庐江,踏平吴国!”

荡平庐江是安靖帝计划之内的,踏平吴国……是可以商量的。

说到底,北周就是一个土匪国家,只要给钱,万事都可以商量。

钱钱钱……

吴国哪还有钱?

关复,司马长天,以及讨伐陆明则和关成皿的军队,他们的军饷可以拖欠几个月。

北周可不会让你拖欠。

拿不出来钱来,他们可真的会南下啊!

怎么办?

赋税不能再增了,三七征税史无前例,再加,恐怕举国老百姓都要民变了。

左余哀无愧为宰治,更是吴国公认的贤臣。

这位备受人民拥戴的贤臣,很快给出应对之策。

“印百钱!”

相当于后世印刷五百块面额的大钞,用比较温和且又极其歹毒的手段,将老百姓兜里仅有的那么一点财富,全部抢走。

当然这并非左余哀首创,遇到难题,翻翻历史书就好了。

什么疑难杂症,历史上都曾发生过,只要照着抄就行。

治不了外敌,还能治不了老百姓?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2803/32803018/141411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