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千古一帝,从赘婿开始 > 第271章 迁都,必须迁,马上迁

第271章 迁都,必须迁,马上迁


几日后,一个消息从庐江送往京都,

安靖帝立即召集朝臣,开会。

朝堂上,司马叟说道:“据目前所掌握的消息来看,北周或许会出动十五万,到二十万大军寇略我庐江。”

“北周正在紧锣密鼓的往合肥输送粮草,调动兵马。”

“按时间算,庐江之战应该会在年关打响。”

年关开战,

北周这帮个逼崽子可真是会挑时候。

安靖帝脸上横肉抽动着,心下暗道:“不知道这一次,吴有缺能不能再给朕带来一个天大的惊喜。”

明知那样的可能微乎其微,可安靖帝仍……抱有一线希望。

凹山之战,给他带来太大的惊喜了。

司马叟接着说道:“北周这边,已经招募到五万大军,分别驻守在候府和虎敖军军事坞堡。”

“因为军队数量倍增,原本充沛的粮草,也只能支撑半年左右。”

“这些天,吴有缺和乔翀他们都在忙着修筑防御工事。”

“从目前的账面数据来看,吴有缺,有一定可能性守住庐江。”

这些是刘洗送来的消息。

安靖帝点了点头,

嗯,

半年足够长了,

半年之后,庐江是死是活,跟他没关系。

只要吴有缺能撑上半年,庐江就没价值了。

“你是说账面数据,实际呢?”安靖帝问道。

司马叟沉吟许久,似乎难以开口。

左余哀笑了,道:“实际情况,很可能一触即溃。”

“陛下有所不知,庐江五万大军,两万是虎敖军,余下三万是庐军。”

“庐军的情况……从未上过战场不说,连训练都未曾训练过。”

“这样的军队,面对如狼似虎的北周大军,恐怕,还没开打就已经开始溃逃了。”

安靖帝脸色微变,

左余哀又道:“虎敖军的战斗力,也有待商榷,过去那些年跟着乔翀训练的仅有三千人。”

“余下也都是前几月招募的新兵蛋子。”

“虎敖军的战斗力……陛下也别抱有太大希望。”

“说到底,整个庐江真正的战力,就只有那三千虎敖军了。”

“并且,这三千虎敖军,也很多年没有经历过血的洗礼。”

安靖帝的脸色愈发难看。

群臣也都垂头丧气,一看他们的表情,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家里死了人。

气愤很是凝重。

左余哀接着说道:“安丰之战,取胜之道在于突袭战,北周毫无防备,他们从未想过有这么一天,吴国的军队会杀到安丰。”

在这种情况下,吴有缺才勉强取胜。

“凹山大捷打的是伏击战,吴有缺胜在拓跋子勃轻敌,”

“这种机会,以后不会再有了。”

左余哀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完全否定了吴有缺的功绩,

什么安丰大捷,凹山大捷,仅仅只是因为,他有一个好运气罢了。

下次,可就未必有这么走运了。

安靖帝开始头疼了,

左余哀所言,不无道理啊!

之前吴有缺是侥幸赢了,这次,连走运的条件都没有了。

搞不好,真会一触即溃。

糟心啊!

这可如何是好?

这时,司马叟又掷出一颗重磅炸弹,他语气缓慢且沉重的说道:“怕不怕,吴有缺他们连溃的机会都没有。”

“大概率,会让北周全歼。”

“这次北周统军之人,乃是……卜朝河。”

卜朝河,这三个字一出,朝堂百官猛地倒吸一口凉气。

“什,什么?”

“你说什么?”

“卜……卜朝河?”

“这次北周统军之人是卜朝河吗?”

听到卜朝河这三个字,群臣顿时面色骤变,一片哗然。

安靖帝感觉要窒息了。

“怎,怎么会是他。”安靖帝双目呆滞,雍容华贵的脸上生平第一次出现了惶恐之色。

卜朝河,竟是卜朝河统军。

天呐!

我大吴……真的气数已尽了吗?

安靖帝瘫坐在龙椅上,仿佛被人为的抽走了精气神,像一具已经失去温度而变得僵硬的尸体。

左余哀长叹一声,神色颓然道:“看来,北周要动真格的了。”

一个小小的庐江,只怕满足不了卜朝河的胃口。

吴国……这次是真的要亡了。

好不甘心啊!

姚先之苦笑道:“既然是卜朝河统军,呵,呵呵!庐江这一仗,已经没有悬念了。”

卜朝河是北周第一猛人,

汉地十三州,北周占了八州之地,其中一多半都是卜朝河打下来的。

二十年前的关岳,是吴国公认的军神,在孙秉文和先帝的鼎力支持之下,关岳当年可是号称有很大可能收复中原的。

然而遇到卜朝河之后,关岳一败再败,防线连丢三道,最终将星陨落,葬于合肥,且死无全尸。

至今,关岳的头骨仍是卜朝河时常拿出来把玩的酒器。

一想到这里,安靖帝头皮都是麻的啊!

他不想死,更不想死后沦为他人饮酒的器具。

“富春是待不下去了,北周的弓骑兵日行可达百里,一旦庐江沦陷,不出三日,可能他们就要打到京都来了。”

“说得对啊,富春不能再待了,得接着往南迁啊!”

“要不,明日咱们一块搬到会嵇去吧?”

“愚蠢,会嵇才多远,北周的弓骑兵顶多两日脚程就能从富春杀到会籍,要我说,咱们干脆直接搬到延平去吧!”

“延平穷山恶水,那个苦寒之地……这……”

“哎,总不能跳海吧!”

当着皇帝的面,百官毫无顾忌,已经在商量着要往哪儿搬家了。

至于国家危亡,谁特么还顾得上那个。

先想办法活下来再说吧。

群臣议论的声音不小,安靖帝听得很清楚,

只是这会儿安靖帝没生气,因为他也和群臣一样,也想搬家。

搬去哪儿会比较安全呢?

很快安靖帝就阴沉着脸掐灭了这个念头,

别人可以搬家,他搬不了啊!

再一想,

嗯,

也不是不能搬。

“诸位爱卿,迁都如何?”安靖帝忽然说道。

要搬家,大家一块搬嘛!

怎么能撇下你们的君王。

大家一块搬也热闹不是。

相对也会安全很多。

群臣愣了一下,很快就接受了这样一个提议,完全没有人持反对意见。

理所当然的嘛!

万岁,万万岁,那也是一条命啊!

完全可以理解。

“搬到哪儿去,会比较安全呢?”安靖帝在想。

不怪安靖帝这么想,

一旦长江防线没能发挥到作用,北周就能长驱直入,富春再无任何屏障,不出三天,北周大军就能兵临京都城下。

呵呵!

司马叟心中冷笑连连,卜朝河这会儿也不知道到合肥了没有,安靖帝就吓的要迁都。

这种人,过去还口口声声囔囔着要北伐,要收复失地,彪炳千秋……

可笑至极。

“陛下,现在是迁都的好时机吗?”

“我们还能迁到哪去?”

“迁到哪儿都逃不了北周魔爪,无非就是早死晚死几天。”

司马叟掷地有声道:“为今之计,只有让关复的水师在庐江一带严防死守,再从京都抽调御林军在虎林驻防。”

“唯有拒敌于国门之外,吴国或有一线生机。”

群臣纷纷将目光投向司马叟,眼中充满了渴望。

安靖帝慎重的点了点头,沉吟片刻后,开口问左余哀:“左余哀,依你之见,我们应当迁都何处?”

一定要迁都,

必须迁都!

谁来,都阻拦不了安靖帝的意志。

“司马叟,你也想想,迁都何处可以抵御北周铁骑?”

“大家都散发思维,好好思考一下。”

“富春非良善之地,早些年朕就想迁都了,趁着现在这个契机,正好推进一下。”安靖帝说道。

宋显星附和道:“陛下圣明,圣人言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恃勇迎险而上乃匹夫之举。”

“陛下好好活着,国家才有希望啊!”

安靖帝拍案叫绝,“说得好。”

今日的议程有了,就讨论讨论都城往哪儿迁。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2803/32803018/141411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