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馆 > 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 > 第791章 内部大比各显身手

第791章 内部大比各显身手


冯正明的正鲁兴餐饮集团内部大比,时间几乎是和全省青年厨师烹饪交流大赛重叠。

他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让内部的大比不会太招眼。

用全省青年厨师烹饪交流大赛的关注度,盖住自己公司内部的年终大比。

当然,冯正明这样安排还有一个用意,是为了借全省青年厨师烹饪交流大赛契机,刚好可以邀请一些退休的老师傅们来泉城。

老师傅们给青年厨师烹饪交流大赛当评委之余,也刚好到冯正明这边指点指点年轻厨师。

包括外地五家分店的主厨在内,冯正明招募的青年厨师都齐聚泉城汇泉楼。

对各地分店的主厨们来说,他们这趟赶来泉城参加内部大比。

他们心里多少也有那么一丝期望。

期望可以跟着冯正明南下去沪城的店。

尽管他们都清楚,冯正明既然安排他们负责各地分店了,应该是不会再调他们南下去沪城那边的店。

但所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各地分店主厨们心里明白,能跟冯正明南下沪城,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因此他们还是想要试一试,跟冯正明谈一谈。

冯正明见到各地分店主厨后,也大概知道他们的想法。

所以他先单独把他们分店主厨召集到一起聊了聊。

“都想跟我南下,想去沪城的店,是不是还想要跟我说,哪怕去了沪城的店里要重头再来,从后厨里打杂的活干起,你们也愿意去试试?”

冯正明一开口,把五位分店主厨心里盘算许久的说辞都给说了。

这让五位分店主厨顿时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冯正明接着问:“你们各自负责的分店,现在顾客的评价如何?”

这个问题让五位分店主厨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实际上,冯正明的五家分店,烟城分店是六师兄负责,德州分店是二师兄负责,泰城分店是梁芬和刘忠伟两口子。

只有岛城和菏泽两地的分店,交给了顾志成和鲍峰他们两个主厨同时负责经营。

最想跟冯正明南下沪城的,是顾志成和鲍峰两个人。

其次是烟城分店,六师兄两个徒弟,吕正宇和彭岩。

当然,泰城那边分店在梁芬和刘忠伟两口子手底下,现在算是主厨的李康也很想去。

可能惟一对南下沪城不抱什么希望的,也只有德州分店来的几人。

因为德州分店主要是冯正明二师兄掌勺,所以德州分店来的青年厨师们,现在还不能算是真正分店主厨。

所以冯正明一番分析,明白挑头的应该是顾志成和鲍峰。

他目光扫过几人,并没有先对顾志成和鲍峰开口。

而是先对德州分店的几个青年厨师开口。

“你们先回去吧,参加完这次大比,回德州分店跟你们师父继续好好学,想去沪城,先把手艺学好了。”

德州分店的三人不敢说话,立刻乖乖地答应着先离开。

等三人走后,冯正明看向泰城分店的李康。

后者没等冯正明开口,抢先一步主动放弃争取南下机会。

“师叔我明白,我还是留在泰城分店好,我也需要多多努力学习,现在还不能去沪城,我先回去了。”

李康毫无留恋地同样推开包间门离开。

包间里只剩下顾志成、鲍峰、吕正宇和彭岩四个人。

接下来吕正宇和彭岩也都表示他们愿意继续留在烟城分店里。

所以最后包间里只有顾志成和鲍峰了。

两人眼见这种情况,也已经明白他们怕是不能南下沪城。

冯正明打量着两人:“你们如果跟我南下去沪城的话,你们的分店有人可以接班你们吗?”

这话问得顾志成和鲍峰都是一愣。

冯正明则继续说下去。

“我南下去沪城开店,确实是需要一些有足够实力的帮手,不过过完年我开业的两家还只是干饭铺的分店,所以暂时没有你们的位置。

可能之后我如果在沪城正式开餐厅,会需要你们南下去帮忙的。”

听了这番话,顾志成和鲍峰很快明白冯正明意思。

鲍峰抢先一步:“主厨放心,我会把分店经营好,安排人手尽快学会手艺,保证菏泽分店不会因为我离开口味变差。”

顾志成被鲍峰抢先一步表态,他干脆更加直接。

“主厨我已经开始带徒弟,等主厨你需要我的时候,我会把徒弟教好,让他们负责撑起岛城的分店。”

冯正明听到两人这些表态,忍不住笑起来。

“你们啊,可要想清楚了,我要在沪城开的餐厅,是要超越现在汇泉楼的餐厅,我们要面对的竞争对手,不光有全国各地最顶尖的厨师,还有来自海外的名厨。

最关键的还是,沪城也有他们本地口味上的偏好,我们可能需要做出很多调整。”

顾志成和鲍峰听后,两人先是相视一眼,随后都表示愿意去尝试。

“主厨我们学了手艺,就是要不断的让自己进步。”

“没错,要把鲁菜推广出去,就必须要让更多人了解和吃到鲁菜。”

冯正明见两个人都有决心,他满意地点点头。

“行,那给你们最多两年时间,马上快要迈入千禧年,我应该会在千禧年在沪城把正式的餐厅开起来,到时候就看你们的本事了。

记住,你们不光是要自己的厨艺过关,还需要保证你们走后,分店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不得不说,冯正明给顾志成和鲍峰肩上的担子不轻。

在他看来,顾志成和鲍峰应该要有那样能力。

毕竟按照冯正明设想,他要在沪城最具标志性的万国大厦上开餐厅。

他这位主厨要协调鲁菜、港式粤菜为主,还会有其他各地菜系,甚至是海外一些西餐菜式融合。

到时候,顾志成和鲍峰他们鲁菜青年厨师,是要能对标江成哲的。

顾志成和鲍峰走出包间,两人脸上都挂着兴奋。

他们此刻心中燃烧着斗志。

尤其是想到要跟着冯正明一起,让鲁菜在沪城大放异彩,让全国乃至海外的食客都见识到鲁菜真正的美味。

这如何不让两位青年厨师心潮澎湃?
冯正明安抚好了顾志成和鲍峰,接下来的大比上。

顾志成和鲍峰也很自然好好的表现了一番。

顾志成用生蚝做了一道菜,可以说是相当的惊艳。

获得几位老师傅们的一致好评。

“不错,小顾的进步不小,这个生蚝做的很棒。”

“对,生蚝确实做的很美味。”

“很独特的味道,以前生蚝都是清蒸,想不到小顾想出了这种烤制的方法。”

“而且小顾在调味上也做的不错,金银蒜油用的很棒。”
在获得老师傅们的赞赏,顾志成很自然将目光看向冯正明。

他的意思很明显,更希望获得冯正明的夸奖。

面对顾志成期待的目光,冯正明笑了笑。

“不错,你的这道菜有不少自己的想法,金银蒜油,搭配上了一点点的白胡椒,其实你还可以加入一点点红葱头末,烤制最后,喷上一点点的白葡萄酒。

当然你这样的做法,实际上已经非常棒了,保留生蚝的那份鲜美,金银蒜油也很好增添了油脂香味。”

获得了冯正明的认可,让顾志成感到非常的高兴。

鲍峰做的是一道汤菜,结合了菏泽出名的羊肉汤和绿豆丸子,搭配上细腻刀功切片的羊肉和羊杂。

用三丝干贝的做法,把料装在扣碗里,蒸制后倒扣出一个完整的造型,最后淋上奶白的羊汤。

鲍峰的这道汤菜上桌,也是让老师傅们的眼前一亮。

崔老师傅看向冯正明:“你手底下的这些年轻厨师,看来都受了你的不小影响,都学会把其他菜系的一些做法融合进我们鲁菜中来了。”

孙老师傅点头:“这道菜看着还真有点扣三丝的意思。”

冯正明笑了:“师伯、师叔你们误会了,鲍峰这个菜的技法,是我们鲁菜里一种传统技法的发扬。”

这话把在场老师傅们都给说得一愣。

还是来自博山的一位老师傅笑呵呵开口点破。

“这个技法应该是我们那边的沤底。”

瞬间其他老师傅们都反应过来。

再仔细拨开一下汤里的东西,发现了其中羊肉是经过烹炒。

“还真是沤底做法,不错不错,这个创意很棒。”

“很棒,能想到用沤底方法做羊肉,有想法。”

冯正明今天也是没想到,鲍峰和顾志成确实给自己带来不少惊喜。

看起来,两人都没有在分店那边停滞不前。

即便两家分店里,他们是掌勺和经营者,他们依然还在努力寻求厨艺上突破。

冯正明也大概明白,顾志成和鲍峰的这份钻研,是想要向自己展示他们的能力,期望以后可以跟冯正明南下沪城。

除了顾志成和鲍峰带给冯正明和老师傅们的惊喜。

还有就是夏蕙和孙海了。

从学厨的年份上来说,夏蕙和孙海实际上要比顾志成和鲍峰年轻不少。

毕竟夏蕙和孙海当初来跟着冯正明干大排档的时候。

顾志成和鲍峰他们已经是能掌勺的厨师。

这几年,夏蕙和孙海在冯正明这边,被有意拔高的位置,让他们一直跟顾志成和鲍峰他们竞争。

尤其是孙海,在拜师冯正明三师兄杨斌后,是真的跟着师父学了不少东西。

所以在今年的大比上,他们两个也算是终于展现出学习成果。

孙海展示了一道口袋豆腐。

豆腐中间掏空,孙海向里面瓤了掺了海鲜干货和香菇丁、笋丁的肉馅。

在锅里用大火滚了很久,让豆腐和里面的馅都完全入味。

最后的勾芡把握的也是相当好。

让每一个口袋豆腐表面都挂着芡汁。

并且在盘子中,不用筷子夹着提溜起来,会发现豆腐依旧棱角分明四四方方。

用筷子夹着提溜起来,豆腐口袋并不会破开。

说明孙海处理的非常好。

关键是调口上,是非常传统的鲁菜葱烧味。

那种咸鲜的口味,浓浓的葱香味,却又不会很咸。

之所以吃起来不是很咸。

显然孙海是受到师父的指示,在调口上做了一些注意。

夏蕙用了孔府菜的脱骨技法,做了一道糟溜鸭三白。

整体做法上有一些类似鲁菜中的糟溜鱼片。

只不过夏蕙是用了脱骨的鸭掌去做。

烩出来的鸭掌白嫩Q弹。

摆盘时薄薄的鸭肉垫底,往上逐层分别是鸭掌、鸭肝。

最后淋上的糟汁,只是勾了一个薄薄的米汤芡。

从摆盘和整体烹饪的技法运用上。

尤其展现出的孔府脱骨功夫。

都让在场的老师傅们大为惊叹。

“好啊,这道菜可真是厉害。”

“不错,这道菜当初据说也是京里全聚德的招牌菜之一,可是好些年不曾见到。”

“小夏这功夫是到家了。”

“在你师叔这没有白学,坚守传统,又有属于自己的创新,关键技法的运用非常好,老夏你这孙女可不得了。”

夏老师傅听到大家对孙女的夸奖,脸上毫不掩饰的写满得意。

参加内部大比的青年厨师们,也都被夏蕙和孙海的菜给惊艳到。

顾志成和鲍峰本以为他们两个算是最有突破性的。

没想到遇上夏蕙和孙海,发现他们更是保留传统基础上又有突破。

这么一对比,顾志成和鲍峰一下子觉得:好像自己确实还不够资格跟主厨南下沪城。

夏蕙和孙海的菜品展示,一下子拔高了这次大比的上限。

也给其他参加大比的青年厨师们不小压力。

好在两人基本上已经算是最靠后出场的青年厨师。

在他们两个之后,剩下青年厨师都是一些传统的鲁菜,不再像是他们两个这么多创新。

毫无悬念,这场内部大比,最后获得冠军的是夏蕙。

她那道糟溜鸭三白,确实很难有对手。

连冯正明也夸奖:“你还真是把创意和传统结合的相当好,你能想到用找熘鱼片的做法,去做鸭三白还真的是很大胆。

你的鸭掌脱骨,还有你鸭肝的卤制,都掌握的非常好,看来是准备了很久吧?”

夏蕙一脸兴奋:“对啊,师叔你回来跟我们说了你在外面的见闻后,我就开始考虑这道大比的菜。”

冯正明点头:“很棒,你这道传统加创意的菜,完成了超越。”

获得这样的肯定,让夏蕙更加开心,这一刻她终于觉得,自己应该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青年厨师了。(本章完)


  https://www.bqvvxg.cc/wenzhang/32197/32197667/141406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vvxg.cc。文学馆手机版阅读网址:m.bqvvxg.cc